课件23张PPT。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学 习 目 标1.鉴赏准确平实而又巧妙生动的语言风格。
2.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
3.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课 前 预 习科普 会说话的动物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科学性 文学性 通俗性
三、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 内 动 脑4.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关词语
(1)盛夏,赤日炎炎,蝉鸣______(声音杂乱;吵闹),心情烦闷,于是邀三五好友重游无锡灵山拈花湾小镇。
(2)第三轮“脱欧”谈判上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无果而终。双方围绕单一市场__________(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互不相让。
(3)一个月前,当阿里推出“无人零售”快闪店后,关于“无人零售会不会提升失业率”的讨论__________(各种各样的说法很不一致)。
(4)几位退休员工回到广东韶关钢铁公司,听到韶钢扭亏为盈的喜讯,__________(兴致很高,情绪热烈)地拉着车间领导,在1号老高炉旧址合影。聒噪 各执己见 众说纷纭 兴高采烈 二、文题解读
“动物游戏之谜”意为探索动物之间游戏行为的奥秘。动物学家认为动物之间的一些行为跟人类一样,都在做游戏。然而对于动物游戏的目的,动物学家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本文是一篇综合性的科技小论文,用“动物游戏之谜”为题,既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兴趣。
三、作者简介
周立明,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代科普作家,作品有《萤火虫发光之谜》《动物游戏之谜》等。四、背景探源
自然充满了神秘与新奇。聪明的人懂得在自然中获得启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诫我们顾头不顾尾是怎样危险;翠鸟迁就小翠鸟一次次把巢向下移,使猎人能轻易捕到它们,告诫我们对子女不可溺爱;群雁换帅则提出了领导权的共享问题……人从动物那里得到的不仅有间接的启示,更有直接的帮助:云南有一种看护蟒可以帮人类看护婴儿;迷路的猎人可以靠识途的老马找到归路……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与动物相依相伴共存。
为了生存,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采取各种手段来调节自身,适应环境,人类也不例外。
我们一贯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然而人并不是这个星球上惟一拥有智慧和文化的物种!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智慧和文化不是自然对人特别的恩赐!许多动物同样拥有智慧和井井有条的生活规则,同样有自己的游戏。
五、合作讨论
1.第1至3自然段都采用疑问句来结尾,这样表述的作用是什么?
我的见解:“它们是在打架吗?”“它们是在表演吗?”“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这三个疑问句,紧扣题目“动物游戏之谜”提出疑问,将读者迅速引入与本文将要探讨的命题有关的情境中。
2.第7自然段的“厮打”一词使用得生动形象,好在哪里?
我的见解:“厮打”是相互扭打的意思,用在此处恰当地表现了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游戏的特点。
3.在第11自然段动物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假说——演习说。这一假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其依据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我的见解:(1)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2)依据是:幼小的黑猩猩做用嚼烂的树叶从掌中汲水的游戏,而成年的黑猩猩恰会在干旱的季节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里的水。(3)结论是: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4.第12自然段“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这句话中的“调剂”和“补偿”这两个词为什么要同时使用?能不能去掉一个?
我的见解:“调剂”侧重指动物在谋生的过程中用游戏的方式来缓解紧张的情绪。“补偿”则侧重指动物不仅是为了生存而忙碌,在没有饥饿威胁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利用游戏的方式来填补时间和心理上的空白。所以“调剂”和“补偿”两个词语表明了动物游戏的本质,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单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
5.第13自然段提出了“学习说”这一假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其依据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我的见解:(1)基本观点: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2)依据: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3)结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6.第15段是结论部分,作者对作品做了哪些结论?为什么?
我的见解:(1)作者做了三种结论:对文中的各种假说的结论是“难以圆满解释”;用罗伯特?亨德的结论“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最终结论为“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2)科学研究无止境,在尚未得出更为明确和统一的结论以前,语言严谨的科普文只能这样结论。
7.结合全文分析,人类是如何看待动物的这些游戏行为的?
我的见解: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并非只有人类会思考,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是有智慧的生命体,同样,其他动物也不仅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它们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这一点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人们在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人类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课件31张PPT。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第二课时 素质提升课 前 预 习一、词语辨识
1.欢乐 欢快
(1)18时许,在____的《迎宾曲》乐曲声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宴会大厅,同1800余名中外来宾欢聚一堂。
(2)津南区“妈妈舞团”把广场舞跳上全运会开幕式,火红的衣衫映着____的笑脸,七彩的绸带舞出激动的心怀。
2.领域 范围
(1)签约项目涉及农业及食品加工、新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能源化工、生态纺织、产业园区建设、现代服务业等8个____。
(2)目前美国大学收取的学费是全世界____内最高的,一个上美国大学的学生要在毕业后用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偿还相应的费用。
【答案】 1.欢快/欢乐。二者都含有“欢”的语素。“欢乐”指非常快乐,常形容“气氛、歌声、心情、节日、时光”等。“欢快”侧重于畅快、轻快,多用来形容有节奏的事物,如“乐曲、舞步、歌声”。
2.领域/范围。“领域”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多为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方面的大的事物,如“思想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等等。使用范围比“范围”窄。“范围”可用于一切事物,包括大的、小的、具体的、抽象的;还可用于人。二、轻松一练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不超过15字)
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而且,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
【答案】 动物游戏之谜没有定论。(或“各种假说难以解开动物游戏之谜。”)课 内 动 脑
一、合作讨论
1.文章的开头,举热带丛林里,两只叶猴在十几米高的树顶上嬉闹的例子;举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北极渡鸦在冰雪坡上欢快的滑行的例子;举大海里,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以尾鳍做船帆,让大风推着它们行驶的例子,这样举例有什么好处?
我的见解:作者在举例时,兼顾了热带、寒带,陆上、水里的动物的游戏。虽是简单的三个例子,却很有典型性,足以说明动物游戏的普遍性。2.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我的见解:智能潜力: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涵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象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挤,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3.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
我的见解: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让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4.阅读全文,说一说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我的见解:本文一开始列举动物游戏这种现象,然后归纳为三种类型,即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并且指出了这三种游戏的具体的特征。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的,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战斗游戏的特征是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最后,针对动物的游戏具体介绍了人们对动物进行游戏的目的的几种看法,即“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和“锻炼说”。因此作者在同我们一起探究动物游戏之谜的时候先摆现象,再深入地去分析探究原因,这样的顺序应是逻辑顺序。5.动物为什么游戏,着实令人迷惑。课文提出了哪几种假说,请你总结一下。
我的见解:
6.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
我的见解: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生动、形象,避免含糊、偏颇。如“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厮打”一词准确地表现了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7.本文有哪些人文内涵?
我的见解: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们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能潜力、创造性和多样的通信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种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二、疑难探究
根据你的观察或理解,你赞同哪种或哪几种假说?如果都不赞同,也可以自立门户,创立自己的学说。要求: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尽量学习、模仿文中的语言特点,描写你所观察到的动物游戏的情景,来论证你的观点。
观点一:我同意“自娱说”。因为,游戏本来就是娱乐方式的一种,动物也应该有一种自己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自己。例如,小狗喜欢咬袜子,叼着袜子到处跑。
观点二:动物的思维方式较简单,它们游戏就像吃东西一样纯属本能,所以我同意“本能说”。
观点三:应该是“锻炼说”和“学习说”的结合。“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所以动物们为了生存当然要锻炼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领。例如,猫捉老鼠。平时猫会进行一些锻炼,如玩小球,它玩小球与捉老鼠时的姿势、动作很像。所以,我支持“锻炼说”和“学习说”。课 外 认 真一、满分借鉴
一碗一筷诠中华
(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豪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然而,正如《月亮的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的乱象,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本文作者选择了“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这两个关键词,向读者介绍自己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在文中多次点明“从胃开始,读懂中华”“中国人”“中华传统”“中国特色中国味”等,符合题意。该文中心鲜明,寓意深刻,层次感强。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写中华美食,赞美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接着叙写各地的美食,称赞美食样式丰富多彩,并提到人的“多元”;然后进一步挖掘美食及食具(瓷碗和木筷)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提出了美食背后的隐患——食品安全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得到了控制及整治。文章内容丰富,论证层次严谨,逻辑性强,分析辩证。二、相关链接
1.科普文
(1)内容的科学性。这是科普文的基本特征。科学性是指科普文中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宏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现代科普文的写作必须与时俱进,以普及新的科学知识为己任,多向读者展现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
(2)结构的严谨性。科普文的行文思路必须严谨有序,逻辑性强。它要求写作者思维缜密,文章层次安排合理,详略处理得当。如,介绍科学内容要从熟悉到陌生,从现象到本质,从研究到应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规律等。
(3)语言的准确严密和通俗形象性。由于科普文展现的科学内容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因而语言表述必须准确严密。它不但要求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原理必须准确无误,没有歧义,而且要求文章遣词造句准确精当,合乎语法规范。由于科普文章旨在面向大众介绍和普及科学内容,因此其语言还必须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克服阅读障碍,在轻松自然中获取相关的科学知识。2.用动物喻人的褒义成语
(1)鸿鹄之志:比喻人有远大的志向。
原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平常人怎知英雄的大志呢![这里的燕雀喻平常人,鸿鹄hú(天鹅)喻英雄。]
(2)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群众中显得很突出。
原见《世说新语》:“有人语yù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3)龙蟠凤逸:比喻人的非凡才能。
原见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意思说,所以那些像龙一样蛰伏待动,像凤一样振羽欲飞的人士,都想从那里获得美名和好评。
(4)龙骧虎视:像龙那样昂起头来,像虎那样瞪着远方,比喻人的志气高远。
原见《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
(5)腾蛟起凤:形容人的才华,如蛟龙腾空,凤凰起舞。
原见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意思说:文笔像蛟龙腾空,凤凰起舞,都是宾客中掌管著述的孟学士一样的文章领袖。(词宗,文章领袖。)3.动物冬眠
动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蜗牛是用自身的黏液把壳密封起来。绝大多数的昆虫,在冬季到来时不是“成虫”或“幼虫”,而是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熊在冬眠时呼吸正常,有时还到外面溜达几天再回来。雌熊在冬眠中,让雪覆盖着身体。一旦醒来,它身旁就会躺着1~2只天真活泼的小熊,显然这是冬眠时产的仔。
动物冬眠的时间长短不一。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东方旱獭和我国的刺猬,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苏联的黑貂每年却只有20天的冬眠。 动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自我保护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的降低。与此同时,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时有所增加,显然冬眠对它们是有益的,使它们到翌年春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现象。
由此可见,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谢却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