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与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光与影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1-01 21:39:35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光和影
胡丹
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光源
遮挡物

什么是光源?
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反射太阳光
实验一:影子与光源位置的关系
我们的发现:影子随光源位置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长度与光照射角度有关,斜射的程度大,影子就

影子方向与光源的位置


相反
实验二: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长短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
有关:
遮挡物与光源越近,影子越

越远,影子越

我们的发现:
距离


实验三: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关系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我们的发现: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投影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
1、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

2、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

光源
光源、遮挡物、屏(且遮挡物
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投影
填空


1、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2、只要有光源,就会有影子。(

3、从不同角度用手电筒照射某物体它的影子形状大小不同。(

4、影子方向和光照射位置无关,但长短和光源位置有关。(

5、萤火虫也是光源。(

×
×

×

谢谢大家!再见!《光和影》说课稿
胡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光和影》一课。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影子开始认识光传播的特点,并且与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内容相呼应。
这一单元将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和阳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认识光的传播特点需要从观察影子开始,因此本课起着统领1――4课的学习内容作用。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分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光源;
第三部分是影子的特点。
本课的探究活动有三个:
第一个是探究影子的长短、位置和什么有关。
第二个活动室探究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第三个是样子的形状和什么有关。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2.能够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3.知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影子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
2.通过对哪些物体是光源的判断知道光源的定义。
3.通过做光和影的实验,得到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发现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2.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会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但对于影子产生的条件还需要屏,还是不太说得出。影子的其它特点的认识也比较模糊,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光源和影子的关系。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现知识。
三、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方法是:提出问题-----质疑猜想-----实验研讨------结论应用。这个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现了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大胆想,充分做,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采用问、想、做、说、用的方法。即:问――问不懂的地方;想――想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做――做探究实验;说――说通过实验总结出的特点或规律;用――用所获的知识释疑,这样学生始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3分钟
(二)影子产生的条件 3分钟
1.学生到前面利用手电筒、木块、黑板做出不同的影子
2.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三)什么是光源。
3分钟
1.介绍光源的定义。
2.判定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
(四)影子的特点
25分钟
由开课时学生做的影子引出不一样的影子,即实验1
【活动一】 8分钟
光源位置与影子的关系
【活动二】 8分钟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与影子大小的关系
【活动三】 7分钟
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与影子形状的关系
介绍投影
2分钟
(五)回顾总结
4分钟
习题小结《光与影》实验报告单
报告单1
光源的位置(光源在物体的哪边)
影子的位置(影子在物体的哪边)
光源照射角度(斜射或者直射)
影子的长短












我们的发现
影子的位置随着 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同/相反)影子的长短和 有关, ,影子长 ,影子短
报告单2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
影子的大小






我们的发现
影子的大小和 有关,遮挡物和光源的距离 时,影子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 时,影子小。
报告单3
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
影子的形状




我们的发现
影子的形状和 有关。
《光与影》教学设计
《光与影》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胡丹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分是影子产生的条件;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光源;第三部分是影子的特点。本课的探究活动有三个:第一个是探究影子的长短、位置和什么有关。第二个活动室探究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第三个是样子的形状和什么有关。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影子开始认识光传播的特点,并且与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内容相呼应。【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会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但对于影子产生的条件还需要屏,还是不太说得出。影子的其它特点的认识也比较模糊,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光源和影子的关系。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现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2.能够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3.知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影子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 2.通过对哪些物体是光源的判断知道光源的定义。3.通过做光和影的实验,得到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发现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2.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教学准备】教师:光与影的课件、手电筒、长方体木块学生(每组):手电筒一个,KT板屏幕一个、长方体木块一个、尺子一把。【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 3分钟师:今天老师请大家看一个不一样的舞蹈节目观看2014年春晚的《中国符号》师:平时我们看到的舞蹈都是人表演的,节目中的舞蹈是什么表演?生:人(你看到人了么?)师:准确的说是人的影子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和影【板书】光和影二影子产生的条件 3分钟师:请问哪位同学可以用木块和手电筒在白纸上做几个影子出来,再做几个不同的影子。师:我把它画下来(学生做影子,我画)师:刚刚我们做了几个影子,那么要产生影子首先要有什么呢?生:光师:也就是说需要一个会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为光源
除了这个呢?生:物体师:也就是说需要一个物体遮挡住光线,这样的物体我们成为遮挡物。师:还需要哪些条件师:影子在哪里?生:白纸师:需要一样东西呈现影子,我们称为屏PPT一一呈现三个条件师:产生影子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这三个条件,也就是有光源照射物体才会有影子。《板书: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光源、遮挡物、屏》三什么是光源 3分钟师:刚刚我们在做影子的时候,用手电筒作为光源。PPT展示各种会发光的物体(1手电筒、2太阳、3月亮、4蜡烛、5萤火虫)师: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下列这些物体哪些是光源?生:手电筒、太阳、蜡烛、萤火虫师:为什么月亮不是?生: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光(师:不是自己发光)师:这些物体中手电筒、太阳、蜡烛、萤火虫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总结:因此我们把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四影子的特点师:刚刚我们做了四个影子,这四个影子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有哪些不同?生:大小不同生:颜色深浅不同师:好,下面我们通过三个活动来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特点。【活动一】 10分钟【PPT出示】活动方案:展示书本中活动一的图片,要求:1.从三个不同角度照射,画出影子2.完成实验记录单师:活动一师:这幅图看的懂吗?生:看得懂师:老师有个问题要问问大家,最下面的是什么?生:桌面师:刚刚说产生影子需要光源(指着手电筒)物体(指着木块)还要有(屏)这是屏师:这个实验研究的是什么?生:影子的变化师:这个实验中什么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生:手电筒的位置师:所以这个实验研究的是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师:这个实验会做吗?生:会师: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做的演示几个角度不同,距离也不同的照法师:这样操作对吗?生:不对师:为什么不对?生:没有斜射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样操作不仅照射角度改变了,什么也变了?生:距离师:所以在实验时我们从木块的正上方三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木块,而且光源与木块的距离要相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因此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样一个工具出示工具师:木块放中间,手电筒沿板上的五个角度照射木块,观察影子的变化。做好实验记录。师:下面我们来看实验记录单 PPT出示实验记录单记录每次实验光源的位置,在物体的左边还是右边,影子的位置,影子的长短,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完成我的发现。如果有其他发现写在空白的地方光源的位置(光源在物体的哪边)影子的位置(影子在物体的哪边)影子的长短 我们的发现影子的长短、位置随着 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 (相同/相反) 师:下面请组长领取材料,开始实验学生实验3分钟师:1、2、3停。请整理好材料。师:那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小组汇报。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师:有没有其他发现?总结:通过第一个活动我们发现了光源和影子的第一个秘密:影子的位置会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PPT出示【活动二】 9分钟【PPT出示】第二活动的实验操作图师:下面进行第二个活动师:这个实验研究的是什么?生:改变木块的位置,影子的变化师:这个实验研究的是改变木块的位置,影子的变化师:手电筒能不能斜着照射木块?生:不能师:手电筒应直射木块,如果斜射影子可能会歪出去。为了方便大家操作我已经在水平的板上标出木块和手电筒的位置。完成这个实验后,同学们可以尝试慢慢把物体远离光源或者放在其它位置。同样需要完成实验记录单。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影子的大小 我们的发现影子的大小和 有关,遮挡物和光源的距离 时,影子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 时,影子小。师:下面我们来看实验记录单二师:记录每次实验时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就填远、中、近,同时记录影子的大小,填大中小。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完成我们的发现。师:下面开始实验学生实验3分钟师:1、2、3停师:那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师:有没有其它发现? 总结:通过第二个活动我们发现了光源和影子的第二个秘密: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的距离有关,遮挡物和光源距离近时影子大,遮挡物和光源距离远影子小。PPT出示 【活动三】 8分钟PPT出示第三个活动的图片和步骤:1.照射物体不同的侧面,观察影子的形状师:这个实验看得懂吗?师: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做的用手拿木块,木块和手的影子重叠师:这样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不可以?师:这样得到的影子是完整的吗?生:不是师:今天付老师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一把尺,把木块放在尺子上,需要照射的那一面对着手电筒。师:那么手电筒稍微斜一点可不可以?生:不可以师:对不可以,这样我就不是照射这一面得到的影子了。同样完成实验单三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影子的形状 我们的发现影子的形状和 有关。师:下面我们来看实验记录单三,记录光源照射物体的那一面的形状以及得到的影子的形状。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完成我们的发现,开始实验。学生实验3分钟师:1、2、3停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师: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总结:通过第三个活动我们发现了光源和影子的第三个秘密: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3分钟师:生活中我们把照射物体侧面得到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比如厕所的图案就是一种投影标志。想一想你还知道那些投影标志。生:交通路牌PPT展示各种投影(交通路牌)五回顾总结 随机师:下面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2.光源的概念: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比如手电筒、蜡烛、日光灯、太阳3.影子的特点:影子的长短、方向会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板书设计】光与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2.光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 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物体得到的影子3.影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