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01 10:5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辛亥革命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第8课。上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下启新文化运动,与同时代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相呼应;同时它又是20世纪三大历史巨变的第一次,对后两次有深远影响是近代第一完全意义上的政治革命;
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的艰辛探索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兴中会和同盟会;
理解三民主义主要内容;
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事实;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使学生从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中获得历史信息;
提问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到辛亥革命是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学习革命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
在学习中立下志向并为之奋斗
重点: 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创立;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难点:辛亥革命伟大意义初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参与性好,教学设计精彩的话,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优势劣势对策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知识储备零碎;历史学习方法有所欠缺;感性思维强烈,理性思维较差教法:讲述法
情景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
讨论法
史料解读法
合作探究法
角色表演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引导
点拨主动
探究
合作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内忧外患需共和浴血奋战求共和众望所归建共和内外交困失共和师生互动话共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
1.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2.以视频信息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出后面的知识点,推动授课进程;
3.通过直观、生动材料的展示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和不易电影《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民国建立片段相关倒叙法一、新军为什么将枪口对准自己所曾服务的清政府
辛亥革命的背景
二、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两个月才回国为什么仍能高票当选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内忧外患需共和(背景)内痛——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外患——西方列强的掠夺设计意图:
1.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从图片、文字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1894年檀香山孙中山1905年
8月日本
东京孙中山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第一个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主学习浴血奋战求共和(革命的准备—组织准备)设计意图:
1.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教师绝不代劳;
2.让学生明白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解 释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浴血奋战求共和(革命的准备—理论准备)讲授法前提核心补充设计意图:
1.使学生能够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
2.让学生明白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理论,是辛亥革命的灵魂地点:经过:
结果:
影响: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占领楚望台→猛攻湖广总督→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和汉阳取得胜利全国十几个省
宣告独立浴血奋战求共和(武昌起义)设计原则:
由于武昌起义是本课重点,加上此知识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留足充分的时间时间:北京湖北军政府
成立后,
湖南、
陕西、江西、
云南、上海、
浙江、贵州、
江苏、安徽、
广西、广东、
山东、四川
等15省份宣布
独立。为什么武昌起义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清朝的半壁江山就土崩瓦解?设计意图:
通过图画的展示和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方面体会、理解清朝的灭亡具有必然性从而进一步明确革命发生的必然众望所归建共和(中华民国)内外交困失共和(袁世凯当政)他们仨的1912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孙中山、溥仪、袁世凯,聊一聊他们在1912年都经历了什么?他们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聊他们的19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临时大总统末代皇帝
下诏退位夺取革命果实设计意图:
1.利用角色扮演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2.通过角色扮演掌握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的历史事实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生互动话共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开始时小字部分所提到的孙中山自称“洪秀全第二”的故事,请大家思考:
1.孙中山和洪秀全所创立的政权有何不同?
2.你认为孙中山和洪秀全谁更伟大?
3.为什么?
教师:
引导点拨;
掌控讨论节奏;
归纳总结
学生:
小组讨论;
派代表发言材料一: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文中描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民主共和的第一缕复兴的力量。袁世凯做皇帝只有83天,张勋复辟帝制的丑剧仅仅12天就草草收场。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设计意图:
由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要给于充足的时间;既要学生参与进来主动去思考,也需要教师的及时讲述,师生互动才能突破此重难点。板书设计 一个中心人物——_________;
一个革命团体——_________;
一个革命政党——______ __;
一次武装起义——__________;
一个政权——__________。孙中山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课后作业课下搜集孙中山1912年到
1925年去世这段时间的革命活动,
下节课由学生来讲述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书籍资源搜集历史知识的能力;
2.孙中山此时间段的革命活动和下节课所讲的“新文化运动”有联系,以此引出“新文化运动”;
3.有一个完整的时空观念;
4.去更好地体会孙中山对革命的坚持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之间的平衡;
知识容量大和课堂时间有限之间的平衡;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平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