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学案(无答案)(打包8套)(新版)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学案(无答案)(打包8套)(新版)苏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11-01 15:08:49

文档简介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
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3、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
【教学难点】:
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举例
【教具】;音频发生器、喇叭;
【教学方法】:
实验法、谈话法
【教学程序】
【复
习】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乐音一定不是噪声吗?举例说明。
3、噪声有哪些危害?
4、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新课引入〗:
测某位学生的听觉频率范围:用一台音频发生器与音箱相连,让这位学生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甲学生闭眼睛,刚听到声音时立即举手,直到听不到声音时将手放下,乙同学根据动作记录相应声音频率的数值,这就是该位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举出人类的耳朵听觉有一定的范围
〖新
授〗;
一、次声波、超声波与可听声
用同样方法再测两位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总结:人耳听到的声波频率从20HZ到20000HZ,我们称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万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
下面阅读“人和一些动物听觉频率范围”,比较猫、狗、蝙蝠、海豚都能听到超声波,大象、狗都能听到次声波。
思考:有时,我们什么也没有听到,而狗和猫却在谛听这是为什么?
举出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癞蛤蟆有异动,而人无感觉
二、超声波的优点:
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
2、穿透能力强;
3、易于获得较集的声能;
三、超声波的应用
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1、测距——声呐
2、能成像——B超(穿透能力强)
3、测速——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多普勒效应)
参考书后阅读资料,了解多普勒效应的大概
4、清洗 ——超声波清洗器
5、焊接——超声波焊接器
四、次声波的特点;
1、它能传的很远;
2、能轻易绕过障碍物;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使人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强度大的次声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产生破坏。
五、次声波的应用:
监测次声波,预报地震、台风、核爆炸。
〖归纳总结〗:
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应用;
〖思考练习〗:
1、声音频率___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____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
2、利用声呐测距时,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需测出______________,从而测算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
3、有时,我们什么也没有听到,而狗和猫却在谛听这是因为

4、超声波速度测定器是根据
制成的。
5、超声波次声波
(能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6、海面轮船上的声呐发出超声波后,经4秒中被声呐接收到,则轮船距海底多远?
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布置作业〗:完成上面的练习及书后WWW练习
【板书设计】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超声波、次声波与可听声
二、超声波的优点和应用
三、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厌烦的噪声
【教学目标】:
1、能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3、知道减少噪声途径
4、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减少噪声途径
【教学难点】: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教具】;
录音机、闹钟、秒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
【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课外实践活动、探究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程序】
【复
习】
什么叫响度?响度与什么有关?
什么叫音调?音调与什么有关?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是以发令枪冒出的烟计时好,还是以听到的枪声记时好?
〖新课引入〗
听两个录音,比较一下,说出你的感受,那么这些令人厌烦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危害,又如何去控制呢?
〖新
授〗
一、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书P16~19,10分钟后完成下列思考题。
思考题:
1、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是噪声?哪些是乐音;如何分类?
2、结合图1-16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说说噪声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危害?
3、减少噪声有哪些主要途径?比谁学的最快、最认真!
学生看书,老师巡视
老师点评,学生归纳:
二、.噪声的概念:波形杂乱无章的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教师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学生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三、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
举例: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噪声来源:
(1)交通噪声;
(2)工业噪声;
(3)居民噪声;
做一做,小实验:测脉博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引出噪声的危害。
四、噪声的危害:(1)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
(2)损害人的听力;
(3)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
五、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
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阅读“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的影响”,感受一下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
六、减少噪声的途径:
1、控制噪声声源;
举例:市区禁止鸣笛;等。;
2、阻断噪声传播;
举例:关闭门窗;使用空心砖;植树种草摩托车消声器;无声手枪等。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举例: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等。
七、书上p24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思考:1、现有收音机和闹钟两种声源,你选用哪一个?为什么?
2、在试验中,我们通过什么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好坏?
通过探究得出结论:隔声性能由好到坏排列
〖归纳总结〗
关于噪声的相关知识点
〖思考练习〗:
1、噪声在真空中能否传播?为什么?
2、观察自己的教室,存在哪些噪声,它对自己有哪些妨碍,它的来源是什么,你能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它?
3、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
5、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布置作业〗:完成上面的练习
【板书设计】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乐音和噪声
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控制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声现象(二)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2、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教学难点】: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
习】:重点基础知识:
声音的三要素:
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复习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发身体的远近有关。
教师举例说明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例题分析】:
例题1: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例题2: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例题3: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
例题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思考练习〗:
1、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_______。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
的声音。
4、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
振动产生的。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6、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7、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8、如图3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
.
9、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A.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超声波
B.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不产生声波
C.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次声波
D.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声波,但声音太小
10、在工厂里,机器的底脚一般利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做成,质量很大,可以减小机器的
,从而减小
。这是在
处减小

〖布置作业〗:完成上面的练习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声音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
2、知道音调和频率关系、响度与振幅关系。
3、感性地了解音色。
4、进一步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教学难点】: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教具】;
鼓、泡沫小球、橡皮筋、刻度尺、梳子、电动车、硬纸片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推理法
【教学程序】
【复
习】
1、声音是由于什么产生的?声音可以在那些介质中传播,真空能不能传声。
2、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引起什么振动,从而产生听觉。
3、发声的喇叭可以使靠近喇叭的烛焰晃动,这说明什么?
〖新课引入〗
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清脆,有的低沉,声音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
授〗
一、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一:观察现象,教师用不同的力敲鼓,请同学们用耳朵听,你们所听到的声音强弱有没有不同?
活动二:拿一根钢皮尺(或锯条)把它夹紧在抽屉缝里,伸出来的部分要长一些,并保持不变。用手指拨动钢皮尺(或锯条),一次用力拨,一次轻轻拨。对比观察钢皮尺弯曲的程度,用眼看钢皮尺振动情况(振动幅度的大小),用耳听钢皮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强弱,并把观察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拨动方式
振动幅度
声音响度
用力拨
轻轻拨
活动三:同学们可以用手摸喉头,发出强声和弱声,感觉一下喉头的振动幅度哪次大,哪次小?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分析讨论,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并归纳结论。
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活动一:拿一张硬纸片,用同样的力在木梳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此,听一听纸片划过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声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将声音的高低与纸片划过时振动快慢联系起来(划得快时,同一时间内硬纸片跟梳齿的接触次数多,也就是说,每一秒钟纸片振动的次数比较多。反过来,划得慢时,硬纸片每秒振动的次数就少了)。将将观察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划动方式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快划
慢划
活动二:将一根钢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改变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比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关系,并把观察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尺子伸出桌面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四分之三长
四分之一长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同学们分析讨论,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大小的关系,并归纳结论。
三、辨别音色
  活动一:让后排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前排的同学不看后排,辨识刚才是哪一位同学在朗读。
活动二:让会乐器的同学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同学们是否能区分出每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并用恰当的形容词描述这些声音。
活动三:用收录机播放音乐磁带,同学们欣赏之后说一说这些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如钢琴演奏的《秋日私语》、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小提琴演奏的《梁祝》等。)
通过上述活动,体验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感悟音色的含义。
结论: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音色不同,声音的波形也不同
四、思考:
(1)、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是以看见发令枪冒出的烟计时,还是以听见发令枪的枪声计时,为什么?
(2)、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声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说出测量步骤。
〖归纳总结〗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思考练习〗
  1、声音的三要素为   、   和   。
  2、声音的   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    有关,振幅大,响度   。
  3、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     。
  4、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D、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
  5、闻声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
〖布置作业〗:书面:课本P15
:1;2;3;5
制作:课后制作一种乐器:用酒瓶等物体
【板书设计】
二、声音的特征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与声源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二、声音的高低——音调
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表示振动的快慢)
三、音色: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等原因造成
四、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声现象(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教学难点】: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
习】:重点基础知识:
1、声音的产生: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液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真空不能传声;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4、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5、可听声、次声波、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次声波、超声波的特点与应用。
【例题分析】:
例题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例题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例题3: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例4: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例5: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①                       ;
②                        
〖思考练习〗: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
,真空
传播声音。
3、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乐音的三要素是:


。其中音调跟
有关,响度跟

有关系。
5、噪声减弱的途径有:
_,


6、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

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8、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10秒钟。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8.用口琴先用力吹“1”后,再轻轻吹“5”,则用力吹“1”与轻轻吹“5”时相比,音调
,响度


9、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A)一次回声
(B)两次回声 (C)三次回声 (D)四次回声

10、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11、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
l
)实验器材: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分析与结论:
12、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小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影响?
〖布置作业〗:
完成上面的练习及
《补充习题》本章练习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声音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进一步巩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辨别响度、音调与音色的不同
【教学重点】
辨别响度、音调与音色的
【教学难点】: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教学方法】:
分析法、观察法
【教学程序】
【复
习】
1、什么叫响度?响度与什么有关?
2、什么是频率?频率与什么有关?
3、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新
授】:
例题1: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
越大。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这是通过声音的
不同来区分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唱歌时,高音我长唱不上去,
“高”的含义是
.
例题2:.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回声大小不同
思考:将碗敲一下,也能辨别碗的好坏,这是依据声音的
.
例题3:如图2所示,相同的8个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向瓶内吹气,可以发出“1、2、3、4、5、6、7、8.”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A.水振动,水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思考:如果用钢尺敲击瓶子呢?
例题4:我们知道:吉他的音调与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我们怎样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例题5: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思考练习〗:
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
较高。
4、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5、如图所示,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不开门?(

A.说话响度不
B.说话音调不同
C.说话音色不同
D.敲门声音不同
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
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7、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大;
(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高;
(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好。
8、猪的叫声与小鸡的叫声是不同的:
________叫声的响度小,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的________较小;_______的叫声的音调低,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_______较小。
〖布置作业〗:完成上面的练习
补充
讲学稿练习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声音是什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
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⑵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观察实验,从关键现象中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从而得出规律;
  ⑵通过自身实验体验,日常常见现象中,体会分析该现象中包含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
  ⑵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的条件和声音是一种波。
【学法指导】:
通过演示“瓶罩实验”使学生了解、分析、推理是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完成固体、液体传声的实验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中加工整理得出结论
【教具】
鼓、锣、音叉、乒乓球、水、手机、塑料带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推理法
【教学程序】
【复
习】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新课引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大家是否思考过,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那声是什么?声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被听到的?引出课题“声音是什么?
〖新
授〗
一、探究“声音的产生”
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几种方法使一张纸发出声音?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然后进行回答。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思考: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让学生进行探究:(1)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然后发出声音,手指有什么感觉?
(2)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然后敲击鼓面,观察现象。
(3)使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你有什么感觉?在探究后,让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教师介绍什么是声源?强调“正在”二字,并让学生举出哪些物体是声源。
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钟罩实验:演示图1-4所示的实验并总结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并举例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交谈的?——通过无线电,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2、教师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
3、让每个小组合作完成图1-2所示的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前后两次听到声音的区别并对其原因进行猜测。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
让每个小组合作完成图1-3所示的实验,并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5、
再演示图1-4所示的实验并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6、
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
教师
⑴人们用“电子发声器”播放鱼爱听的声音,大大地提高了捕鱼产量;
  
⑵相传贝多芬晚年失聪,他克服困难,用硬棒来“听”钢琴,
〖归纳总结〗
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思考练习〗
1、教材P10:“WWW”:1
2、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A
声音被手挡住了
B
声音被手吸收了
C
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3、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
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
D耳朵失去听觉
4、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
A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
B、下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教材P26
信息库里的“能量”及“人耳”的内容
2课后作业:教材P11:“WWW”:
2、3、4、5.(重点第3、5两题)
动手做一做
3、请你与同桌合作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请他轻轻地敲他的桌面,你把耳朵贴在你的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的大小。
将两张紧挨的课桌分开一条小缝,再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相离时
分析与论证:声音靠_______________传播到远处.
【板书设计】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备课一、声音是什么(二)
【教学目标】:
 ⑶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声能,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观察实验,从关键现象中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从而得出规律;
  ⑵通过自身实验体验,日常常见现象中,体会分析该现象中包含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
  ⑵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的条件和声音是一种波。
【教具】
音叉、乒乓球、水、手机、塑料带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推理法
【教学程序】
【复
习】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传播条件是什么?
〖新课引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大家是否思考过,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那声是什么?声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被听到的?引出课题“声音是什么?
〖新
授〗
三、声音是一种波。
1、演示图1-5实验
教师由水波的产生作类比
2、观看多媒体课件。
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声音是一种波——声波(传播疏密相间的振动)
四、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
阅读教材P10
教师总结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五、声具有能量
1、演示图1-7所示的实验。实验演示:声波使烛焰在摇晃
2、观看多媒体课件。
3、指导学生阅读“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
4、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声具有能量。
〖归纳总结〗
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思考练习〗
1、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2、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的。
3、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______能传声.
4、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
6、悬挂在门口的风铃,为什么风吹过时,它就发出悦耳的声音.取下风铃,设计一个水能传声的实验.
7、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引入脑筋急转弯)
8、百米赛跑时计时员是听枪声还是看冒烟?
〖布置作业〗
1.请你亲手做一部“土电话”证明固体能传声。
2.找一找:
找两个圆纸盒,一根长度约4米结实的棉线。
3.做一做:
在纸盒的底部钻一个小孔,把棉线的两端分别从底部小孔中穿进去,并在盒内的一侧把棉线的端点打个大结,不让线头滑出来。
你和你的同学分别拿一个纸盒,相距4米远处拉紧棉线,并不要触到别的东西。
他把纸盒开口盖住自己的耳朵,另一只手捂住另一只耳朵,你对着纸盒说一句话,并请他将听到的话回传给你
4.想一想:
土电话的原理
实验时要求拉紧棉线,如不拉紧棉线,结果会怎样 为什么
实验时,
土电话的传话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如你的同学讲话时同时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处,则你还能听到他的讲话声吗
【板书设计】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声音是一种波 ——声波
二、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三、声具有能量——声能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