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2 21: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范进中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意目标: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以对比的手法为突破口,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法:同桌讨论交流,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上新课之前我想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愿不愿意听?据说在清朝时期,有个叫严监生的人,有一年,他病得很厉害,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医生都不下药了;他的家人,都从各个地方赶了回来,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一进一出,响得一声接一声的,可总不见断气。这时,只见他努力地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件重要的事不曾交代?”他把头摇了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两个手指头却是指著不动。这时他的妻子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根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根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根;众人看严监生时,只见他闭上眼睛,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问:这个故事刻画了严监生怎样的形象?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严监生的形象?
动作、细节的描写,夸张的手法。
故事中点着两根灯草不掐灭一根就死不瞑目的吝啬鬼形象就出自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笔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出自吴敬梓笔下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范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看看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
二、简介《儒林外史》和吴敬梓
(学生二分钟时间自读并识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
2、思考: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本文写了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对待他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和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比较分析
这篇文章是一部长篇小说节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同学们想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刻画了那些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同学们已经说得很全面了,那么这些人物的形象在这篇小说中是如何刻画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找出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和张乡绅、范进态度发生变化的最精彩的片段,仔细品读一下,体会它的妙处。
(跳读课文,圈画批注,用心体会。)
3分钟后请同学们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填写表格
人物情节
胡屠户
众乡邻
张乡绅
范进
中举前
一副大肠一瓶酒现世宝
癞蛤蟆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横披
腆着
不闻不问
不理不睬
每日小菜饭
乡试无盘缠
贫寒 卖鸡换米煮粥
岳父大人
唯唯诺诺
中举后
七八斤肉
四五千钱才学高
品貌好天上星宿 贤婿老爷低头扯后襟
奔走效力
殷勤送礼
拿蛋送酒
背米捉鸡
搬桌拿椅
送银送房称兄道弟
接受送礼老爹平起平坐打起官腔
人物性格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趋炎附势嫌贫爱富
阿谀奉承
结交新贵攀附权势道貌岸然老奸巨猾
醉心功名灵魂卑劣可怜可笑可鄙可悲
小结: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各色人物嫌贫爱富、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跃然纸上。他们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白眼相加。由此可见,读书人中举后便可享富贵,受尊敬,不中举则被人看不起。因此,读书人便以读书来求取功名,从而形成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范进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四、精读课文,赏析片段
1作者怎样塑造范进这个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
(明确:精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作者反复写他拍手、大笑,勾画出他中举后疯疯癫癫,亦痴亦狂的丑态。)
2“金榜题名”本是人生一大喜事,高兴还来不及,可范进为什么疯了?
(明确: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达到如痴如狂、不顾一切的地步,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攻读,46但他大半生屡试不中,贫穷落魄,受人辱骂,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所以一旦中举,苦苦追求一生的梦想突然实现,这种思想意识上的强烈反差使范进一下子不能适应过来所以会发疯。其发疯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五、合作探究
“金榜题名”本是人生一大喜事,高兴还来不及,可范进为什么疯了?
(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达到如痴如狂、不顾一切的地步。但他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贫穷落魄,受人辱骂,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所以一旦中举,苦苦追求一生的梦想突然实现,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得到改变,这种思想意识上的强烈反差使范进一下子不能适应过来,所以会发疯。
试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因为范进这种情况而发疯的读书人,以前有没有?以后还会不会有?宋真宗为了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特写了“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而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我们说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那么《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用了哪些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了讽刺?(对比、夸张、细节(语言、动作的描写)等方面。
七、布置作业:
请运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至少两种)来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体现其某一方面的特点。力求使你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生动。
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仔细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对我们阅读这部小说很有帮助。课文的讽刺手法有:
(1)夸张手法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离奇得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理由是,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得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2)对比手法
  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3)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
  例如,写范进的疯态: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又如,写胡屠户的贪婪相: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胡屠户
中举前:一副大肠一瓶酒现世宝
癞蛤蟆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横披
腆着
中举后:七八斤肉
四五千钱
才学高
品貌好
天上星宿
贤婿老爷
低头扯后襟
人物性格: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势力粗俗
众乡邻
中举前:不闻不问
中举后:奔走效力
殷勤送礼
拿蛋送酒
背米捉鸡
搬桌拿椅
人物性格:趋炎附势
嫌贫爱富
阿谀奉承
张乡绅
中举前:不理不睬
中举后:送银送房
称兄道弟
人物性格:结交新贵攀附权势道貌岸然老奸巨猾
范进
中举前:每日小菜饭
乡试无盘缠
贫寒 卖鸡换米煮粥
岳父大人
唯唯诺诺
中举后:接受送礼
老爹
平起平坐
打起官腔
人物性格:醉心功名
灵魂卑劣
可怜可笑
可鄙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