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和本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100以内加减笔算的计算方法。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笔算,也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借助学具操作抽象概括出竖式的计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加减法从个位算起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的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两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加减混和运算河回顾整理。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
教材在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注重了直观操作。先让学生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在直观操作的的基础上探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有直观到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尝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教材鼓励学生从自己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各自算法和自主选择算法的空间。在多种算法呈现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算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各种算法的理解。不过,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鼓励算法的多样性的同时,应将教学的重心偏向竖式计算的方法上,为学生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计算打下基础。
把加减法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生活的世界,解决在这个世界中发生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本身就提供着丰富的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本册教材将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应用题人为分类和套用公式等弊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是这部分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材为加减运算设计了形式丰富的练习。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呈现的方式多样的实际问题外,教材还提供了富有童趣的多种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再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建议:
教学新知识前,注意对相关的旧知识的复习,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法,让学生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重点放在竖式计算上。本单元学生是第一次学习竖式计算,因此必须让学生形成规范的书写格式和加减法竖式计算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减、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且借一当十,为学生以后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打下基础。
重视直观操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儿童的数学学习必须和直观操作相联系。由于儿童主要以形象视觉思维为主,所以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学具操作,这样的操作不仅是理解抽象算例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探索运算方法的有效途径。
4、充分借助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7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1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不退位)
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1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退位)
1
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
回顾整理
1
智慧广场
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课题:赶海---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63-65页信息窗1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创设情景,在多种算法中突出竖式计算,并借助小棒、计数器,利用知识迁移,掌握竖式计算“相同的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
会算法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
。
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
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知
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
学生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赶过海吗?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赶海的?
(学生叙述自己赶海的情景)
设计意图:大海边永远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场所,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入手,带领他们走入知识的海洋,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这里也有几个小朋友在赶海,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怎样赶海的。(出示情境图)
谁能说一说小朋友们怎样赶海的,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螃蟹
根据你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虾和螃蟹谁多,多多少?
天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
(二)探究新知
(一)我们先来解决“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虾?”这个问题。
(1)谁能把信息和问题整合在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信息和问题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对对信息进行筛选及对信息和问题之间数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
(2)怎样列式?26+12
(3)怎么计算?(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
1.摆小棒:2捆和1捆合起来是3捆,即2个十加一个十是30,6根和2根合起来是8根,即6个一加2个一是8(课件演示摆小棒)
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
2
+
6
=
8,10
+
20
=
30,12
+
26
=
38。
2.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和起来就是38。(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把12分成10和2,先用26+10=36,再用36+2=38;
3.竖式计算
教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写一写,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选择一个正确的一个错误的的写法,让学生对比感受其合理性
2
6
+
1
2
————
3
8
比较一下这几种算法哪种算法最好?(竖式)
师小结:我们在列竖式时,先写上第一个加数,然后在第一个加数的左下面写上加号,在第一个加数的下面写上第二个加数,写第二个加数的时候应该注意,第二个加数的个位和第一个加数的个位对齐,第二个加数的十位和第一个加数的十位对齐。
课件出示: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从计数器上的计算过度到竖式计算,将口算和竖式计算完整结合,让学生对竖式计算不感到陌生。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竖式计算,为了给学生更深刻和准确的印象,这个环节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让给学生理解加法竖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二)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说一说?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3)谁愿意说一说你的算法?(全班交流)
(4)用竖式你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竖式并找学生板演。
1
1
+
2
3
3
4
(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
(1)学生先看图,观察一共有几个十、几个一,弄清图意。
(2)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明白算理。
2、自主练习第2、3、6题是列竖式计算的题目。
(1)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找学生上台板书竖式,注意学生书写的格式和计算的方法。
3、第4题是以填表的形式,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计算的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观察表,弄清每部分的含义,体会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订正。
4、第5、7、9题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看懂信息,理清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
(4)集体交流订正。
5、自主练习第8题是看连环画讲数学故事。
(1)让学生先仔细看图,了解情境呈现的信息。
(2)学生看图编一个包含数学信息的小故事,讲给同桌或小组内的小朋友听。
(3)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6、“聪明小屋”是一道开放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竖式,从中明白两种小动物不管在十位还是个位代表的数不变。
(2)学生独立做,找出哪两个数和是9。
(3)引导学生怎样写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四)达标反馈
一、【基础平台】
二、【能力检测】
列竖式计算:
三、【拓展应用】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2+20
63+15
71+18
36+20
28+5
34+6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一共减了多少只贝壳?
(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26+12=38
11+23=34
2
6
1
1
+
1
2
+
2
3
----------
---------
3
8
3
4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竖式计算,为了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利用计数器将加法的口算与竖式算有机结合,并根据数的组成理解竖式算中两个加数和计算出的和都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另外,为了第一次学习就给学生正确的的印象,所以在关于对位后从哪一位开始计算的问题,改变了教材让学生判断
哪一种方法是对的设计,因为在计算不进位的加法时,学生不管从哪一位计算都正确,无法感知从高位开始算起会给计算带来不准确或不方便,这样会给学生留下随便从哪一位算都行的印象。这些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奠定基础。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
课题:摆贝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71页,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信息窗2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提示:创设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几或少几”数量关系,在学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上,充分利用知识迁移,在学生独立尝试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加法竖式计算方法的异同,从而加深对竖式计算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竖式算的基本格式和方法,理解“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几或少几”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利用加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尝试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竖式算的基本格式和方法,理解“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几或少几”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基本格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几或少几”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学生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口算练习
小朋友,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进行口算练习,看哪个小朋友回答得又对又快。
87-6=
69-7
=
38-6
=
36-5=
88-80=
57-30=
65-50=
53-40=
看来前面的知识小朋友们掌握的不错,希望这节课大家能表现得更出色。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海边,你有没有到海边去玩过?都去玩什么了?
设计意图:“玩”是孩子的天性,以“猜新的玩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小朋友说的真好。你们看(出示情境图——摆贝壳)有几个小朋友也来到了大海边,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
生:在沙滩上摆贝壳呢!
他们都摆出了什么?
生:摆了轮船、小帆船、海鸥。
他们在沙滩上用贝壳摆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小男孩摆轮船用了47个贝壳;
摆海鸥用了11个贝壳;摆了个漂亮的小帆船用了32个贝壳;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摆海鸥和帆船一共用了几个贝壳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
32+11=43(个)
你还能提出不一样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的问题: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说?
摆帆船比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摆轮船比海鸥多用几个贝壳?也可以说摆海鸥比轮船少用几个贝壳?
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也可以说摆帆船比轮船少用几个贝壳?
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是了不起,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解决黑板上这几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解决“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这个问题
(1)我们先来解决“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摆轮船和帆船各用了多少个贝壳)。
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说一说(学生说)
(2)怎样列式?
47-32=
(3)47减32到底等于多少呢
(4)以小组为单位,先利用小棒或计数器来操作一下,47-32到底等于多少?
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小组长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最好,交流最认真,想出的方法最多。
(
5
)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计算方法?
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口算(摆小棒)4捆里去掉3捆,即4个十减3个十是1个十,7根去掉2根还剩5根,即7个一减2个一是5,10加5是15
40-30=10
7-2=5
10+5=15
b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47,再从十位上拨去3个珠子,个位上拨去2个珠子,还剩15
47-30=17
17-2=15
C
用竖式算:
4
7
-
3
2
1
5
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相同数位对齐)
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畅所欲言:我喜欢用口算,这样算得又快又对。
我喜欢用竖式,相同数位对齐,这样好算。
师小结:以后小朋友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这样的问题了。不过,竖式在今后的计算中作用更大,更方便。
2.解决“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解决的哪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32-11=21(个)
3
2
-
1
1
------------------
2
1
3.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在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时,我们可以采用口算或者是竖式计算的方法,谁能说说在进行竖式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师小结:在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时,用竖式计算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这是一道看图列算式的题目,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在列出算式。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选择自己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
3、第4题是根据小熊吃香蕉的连环画编一个数学故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展开丰富的联想,编出有趣的数学故事,。
4、自主练习第6题是一道推理计算题。它既巩固了前面学习一道题目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教师在引导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答案是否正确,更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加减法计算,又沟通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最后,使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
这是一个包含着乌龟、小螃蟹等多个信息的综合情景图。练习时,要先让学生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
5、“聪明小屋”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是小动物们坐火车的情境,解决“我们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练习时,可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活动方式,如让学生排排队、用学具代表小动物摆一摆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
(四)达标反馈
一、【基础平台】
二、【能力检测】
列竖式计算:
三、【拓展应用】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78-56
67-50
六、布置作业
一、列竖式计算:
二、【能力检测】
三、【拓展应用】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
⑴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47-32=15
32-11=21
4
7
3
2
---
3
2
---
1
1
----------
-----------
1
5
2
1
(3)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47-11=36(个)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和基本格式与加法的竖式计算相同,因此本科教学减法的竖式计算时,先让学生尝试,在学生展示了减法的竖式计算后,通过比较,归纳出了减法竖式计算和加法的竖式计算的相同点,借此巩固竖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要求,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体现了现代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课题:参观水族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72-75页,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信息窗3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提示;利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直观操作的材料演示,进一步巩固“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规则,通过老师的讲解掌握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巩固“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规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或小正方体块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规则,通过老师的讲解掌握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规则。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巩固“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规则。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一、竖式计算
32+19
25+66
9+73
23+57
46+38
85+14
你会算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青岛有一个很有特色的景点,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地方吗?(水族馆)
是啊,那就是水族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水族馆中参观一下。
设计意图:将情景图中几位同龄人的玩耍和参观作为主线,创设出一个个有趣而有限户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充满新奇而期待。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情境图,在水族馆里,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鱼类)
谁能具体地说一说都有那几种鱼?
他们各有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一个男孩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愿意来读一读他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谁能帮助他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15+28
这个算式怎样解答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尝试一下怎样解答。
学生摆学具验证。
谁能说一说你是利用哪种学具,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具,说出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在此特别引导学生强调,当各位上的数相加满十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明确,个位上满十,可向十位上进一。)
除了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计算外,同学们还会怎样计算?(利用竖式进行计算)
谁能到黑板前写一写?(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观察他的计算过程)
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1
5
+
2
8
4
3
(引导学生对照课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其余同学进行点评。在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重点说一说从什么位开始计算比较好,为什么?若学生有疑问,课引导学生分别从个位、十位两方面开始计算一下,然后比较得出从个位计算不叫简单。同时说明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将竖式计算与摆小棒和拨计数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有动手操作到竖式计算过渡,更好地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规则。
2.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右边鱼缸中有多少条鱼?
怎样解答?23+27=
解答完后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不会的同学可听一听其他同学的计算方法。互相学习。
大家来看一下,个位上的3+7=10,这个10应该怎样处理?
应该在个位上写“0”在向十位上进一。
0表示没有,那么在这里,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
“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这里表示占位的作用。因此不能不写。如果不写就成了5而不是50,因此在计算时0必须写上。
(三)、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第1题:
46
35
57
36
+
29
+45
+18
+27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用竖式计算。
45+28=
27+19=
25+66=
9+73=
36+24=
23+57=
46+38=
85+14=
此题可让学生板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竖式计算中出现的问题。
4.此题可让学生说题意,列出式子,并说一下为什么这样列。
5.自主练习第5题:火眼金睛辩对错。
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改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错在哪,应该怎样改正。提醒学生在做题中不要出现类似的错误。
设计意图:本题的练习没有仅仅停留在找错和改错的高度上,在改完错误以后让学生将题目中的错误上升为一种经验提醒自己和其他同学。
6.让学生说题意,列出式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7.自主练习第7题:连线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得数,然后再进行连线。
8.自主练习第8题:给希望小学捐书。
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一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二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三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三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故事宝库》?
三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作文宝库》?
一班捐的《故事宝库》比《作文宝库》多几本?
……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第9题:此题接近生活,通过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达标反馈
一、【基础平台】
二、【能力检测】
用竖式计算:
三、【拓展应用】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用竖式计算
32+19
25+66
85+14
23+57
46+38
72+18
七、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1)左边的鱼缸里的鱼有多少条?(2)右边的鱼缸里的鱼有多少条?
15+28=43
(条)
23+27=50(条)
1
5
2
3
+
2
8
+
2
7
----1------
----1---------
4
3
5
0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课在这个环节中注意了两点:
注意直观演示与竖式相结合,将抽象的“满十进一”规则的形象化。
讲解语言的儿童化。在教学个位满十进一后,为什么向十位进一,各位怎样书写,结合数的位置值,用儿童的语言讲解:个位上的数只能表示几个一,因此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而个位只能留下几个一,这样的讲解通俗易懂。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退位)
课题:参观标本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退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6-79页,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退位)信息窗4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提示: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和直观材料的演示,在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退位)笔算方法,并通过练习的得以熟练和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掌握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理解和运用“借一当十”的规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小棒或计数器等直观材料演示,让学生理解“借一当十”的规则,,并将竖式计算和直观操作演示结合起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理解和运用“借一当十”的规则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理解和运用“借一当十”的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3、导入:今天小朋友们参观了标本馆,看标本馆的阿姨给他们讲解了海洋生物标本的知识,你们想知道这些知识吗?快来听一听吧。
设计意图: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最容易遗忘的,但她是两位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因此在学习之前复习时必不可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情境图,你能说一说标本馆都是有什么吗?
2、你从图中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⑴软体类标本有17钟。
⑵鱼类标本有42种
⑶虾类标本有26种
⑷贝类标本有80种。
3、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减法问题
⑴标本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⑵虾类标本比鱼类标本少多少种?
⑶鱼类比贝类少多少种?
⑷软体类比鱼类少多少种?
…‥
4、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
⑴我们先来解决标本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42-26=
⑵怎么计算?用计数器拨一拨或小棒摆一摆
⑶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或怎么拨的
指名让学生上黑板上来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⑷教师演示,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一个十是多少个一?
借了一个十
和个位自己的2合起来是多少?从12中减去6还剩多少?十位原来是几个十?个位借去一个十还剩几个十?
用谁减去2个十?
⑸结合演示过程学习竖式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个位上的2不够减6怎么办(向十位借)十位上的鼠标时几个十,因此借到1表示1个十,各位自己还有几个一?借的1个十和个位自己的2合起来是多少(强调借的十必须和个位上的是必须合起来)(教师在个位上头写上12)这一下个位是多少来减6?还剩多少?
十位上是多少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十位头上写上3
设计意图:退位减法的计算中,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个伪借1个十后,丢掉了各位上的数;容易犯的错误之二是十位被借一个十后,仍然用原来的数去减。这里教师讲解和提问相结合,加深这两个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在完整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强调;为了书写方便,向十位借1后我们就在十位头上记一个小圆点,以提醒我们个位向十位借了一个十,在减十位时十位上的数要比原来的数少1.
教师讲解并板书
⑹解决虾类标本比鱼类标本少多少种?
学生独立计算列出竖式,集体进行订正
小结:今天学习的减法竖式计算有什么特征?(个位不够减)像这种某一位不够减,需向前一位借的减法我们叫“退位减法”教师进行课题板书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么计算退位减法,教师进行补充。
学生勾画出课本上的结论。
设计意图:尽管学生的归纳不够完整,但学生必须经历尝试自己归纳的过程,是学生的归纳能力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不断提高。
⑺学生独立完成其余问题的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
1、第1题:完成竖式计算
学生在课本上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第29届奥运会比28届奥运会多获多少枚金牌?
让学生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那些信息?学生自己列式并解决。
3、第3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学生独立找一找错在哪里
在改正过来
4、第4题:竖式计算
指名计算板演,集体订正
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40大?在方框里打“√”
你能不通过计算来判断吗?你是怎么想
全班进行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第6题:花儿笑了
学会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7题:比寿命
⑴学生先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⑵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写出得数,在连线。
第8题:折纸鹤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第9题:大客车和小客车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第10题:找出太阳、月亮、星星代表的数字。
(四)达标反馈
一、【基础平台】
二、【能力检测】
用竖式计算:
三、【拓展应用】
本课总结:
你认为在计算退位减法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交流理解,相互提醒。
布置作业:
一、【基础平台】
二、【能力检测】
三、【拓展应用】
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多少种?
42
-
26
=
16
(种)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计算有一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扶”的较多,而“放”的较少,也是缘于知识的难度大。在理解“借一当十”的规则时,仍然是先通过直观材料的演示,再将这个演示过程转化为竖式计算,让学生的思维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加深对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课题:买纪念品---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0-83页,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信息窗5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提示:对于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可以创设买标本付钱的情景,让学生模拟付钱的两种形式,从而理解两种算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买标本情景,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人民币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计算
38-27+14
60-12-37
56+24-15
二、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馆区,妈妈决定带领小红去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家,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好吗?
设计意图:看完标本买标本,很自然的创设了连续的情境,也为学生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创造了购物情景。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标本?(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学生说,教师板书:
⑴海豚玩具每只23元
⑵珊瑚标本每只17元
⑶海螺每只13元
⑷贝壳每只25元
小红提出问题:"同学们,我用50元钱买海螺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我用50元钱买海螺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
谁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信息?
谁愿意把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说一说?(同桌互说)
(2)小组讨论:
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竖式略)
(1)50-13=37(元)
37-17=20(元)
(2)50-13-17=20(元)
谁能说一说这种算法的理由:在这里教师可以设计小红,教师扮演售货员,让学会演一演付钱的方法,谁演小红。
学生:从50元里先去掉一个先去掉一只海豚的钱,再去掉一只珊瑚保本的钱。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因此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不陌生。
(3)13+17=30(元)
50-30=20(元)
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是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先把要买的两种东西的钱合起来,在一起给售货员,再算找回多少钱。
……
把这两种付钱的方法再说一说。
设计意图:“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很抽象,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更困难。这里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游戏,借助购物付钱付钱的情景将抽象的算理形象化,并将新知的学习融于问题的解决中,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3)
交流学习成果。
小组同学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肯定并奖励。)
1、对于1、3两种解题方法给予肯定。
第2种解题方法,学生在计算时可能依次写两个竖式。鼓励学生把两个竖式合成一个连减的竖式。(给学生充分思考尝试的时间)引导学生结合题意理解计算的方法。比较两种写法,找出简单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写成一个连减的竖式更简单。)
5
0
3
7
5
0
-1
3
-1
7
-1
3
————
————
————
3
7
2
0
3
7
-1
7
————
2
0
2.梳理回顾。
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和最优化。)通过比较,学生认为写成一个连减的竖式更简单。
1.巩固练习: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用所学的方法自己解答课本中的问题。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好吗?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多数学生可能会选用"23+25+13"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巩固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竖式的写法。
(2)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住大家。同学们,在我的问题口袋里还装着几个小问题,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① 用50元钱买海螺和贝壳,还剩多少钱?
② 如果买海豚玩具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钱?
引导学生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只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不计算。)
(3)(点击课件:孙悟空:"比比谁的眼力好"
下面的计算如果错了,找出错在哪里并改正,好吗?)课本65页第3题。
(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
(1)这是今年2-4月的月历图,算一算这三个月一共多少天?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计算。(这是一个连加的计算,重点解决连加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再与连减的竖式进行比较。
(2)问学生是否知道4-6月、7-9月、10-12月每三个月的天数,如果有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查一查月历,算出来。
2.自主练习第8题口算:
45+3=
30+9=
53+7=
42-5=
67-4=
86-80=
91-5=
28+6=
3.自主练习第2题。
38-27+14
60-12-37
56+24-15
64-15-6
4+58+32
62-35-5
先请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重点交流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4.自主练习第5题,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并把错的改过来。
5.自主练习第3题:文具店有80枝铅笔,上午卖了23枝,下午卖了27枝。还剩多少枝?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
6.自主练习第4、6题:
师生共同读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第7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展示了一个什么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编一个数学故事讲给同桌听,并进行解答。
8.自主练习第9题:编一个数学故事,讲给同伴听。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的讲出数学故事,并让学生独立解决。
9.自主练习第10题:怎样租车?
练习时,可以小组合作,提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如:可以选择不同的几辆车,也可以租同样的几辆车。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确定租车方案的理由。
(四)达标反馈
一、【基础平台】
二、【能力检测】
三、【拓展应用】
小明有100元钱,买了一个玩具娃娃和一个玩具飞机后,还剩多少元?
买这三样玩具一共要花多少钱?
五、联系实际,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一、【基础平台】
二、【能力检测】
哪些算式的得数大于50?在□里打上√
三、【拓展应用】
38-27+14
60-12-37
56+24-15
64-15-6
4+58+32
62-35-5
七、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还剩多少元?
50-13-17=20(元)
5
0
3
7
13+17=30(元)
-
1
3
-
1
7
50-30=20(元)
--------
-
---------
3
7
2
0
2、一共要多少元?
23+25+13=61(元)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因此这些运算顺序不是学生的难点,理解和运用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时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本课设计了有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售货员和小红的角色进行购物的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直观的情境中理解两种付钱方式的异同,并从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通过对比理解上述算理,并在自主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逛灯会---回顾整理
课题:逛灯会---回顾整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84-90页,“逛灯会”、“回顾整理
”、“综合练习”、及“我学会了吗”
教学提示:
在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后,先让学生自主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的回顾和整理,最后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是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整理,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意识和整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逛灯会的情景,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意识和整理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意识和整理能力。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逛过灯会吗?能说一说你们逛灯会的情景吗?
(同学们介绍自己逛灯会的情景)
设计意图:由“逛灯会”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今天我们也来一起逛灯会好吗?(出示逛灯会情景图)
在这幅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图片,并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每只孔雀有多少盏灯做成的?大孔雀比小孔雀多用多少盏灯?
两个人一共卖了多少串糖葫芦?谁卖的多?多多少?
表演节目的一共有多少人?
老爷爷卖气球,还剩多少个气球?
……
(二)探究新知
(1)、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整理。
(1)解决问题:大孔雀灯和小孔雀灯一共是有多少盏灯做成的?
指名学生列算式,教师板书:22+68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选一份书写工整的学生练习用实物投影展示,然后让完成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竖式计算时,先把数位对齐,个位2加8等于10,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写0;十位2加6等于8,8再加个位进上的1等于9。)(2)解决问题:一共卖了多少串糖葫芦?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交流订正。针对个别学生容易出现的忘记进位的问题,可以选取错例用实物投影展示,让大家都来找错误原因从而帮助出错同学改正。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整理
(1)解决问题:打腰鼓的比踩高跷的多多少人?
指名学生列算式,教师板书:32-19
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
实物投影展示(或指名学生板演)竖式计算过程,让完成的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列竖式的时候,先要把数位对齐,个位上2减9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在个位加十再减,12减9得3;十位上的3借走一个剩下2,用2减1得1,在十位上写1,得数是13.)
结合学生的订正强调: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别忘记在十位数字头上点个小圆点提醒自己它少了一个。
(2)解决问题:大孔雀灯比小孔雀灯多用了几盏灯?
先估计,学生独立列竖式解决。选取个例投影展示,然后集体交流。
3.“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整理。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卡片中任意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2)小组订正:说一说在列竖式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上面是学会说呢过本单元的回顾与整理,再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基础油线的基础上的鼓励,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整理知识意识的培养。
(三)、巩固新知:
1、综合练习第1题;计算
以比赛的形式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领帽子
(1)读一读题目中信息
⑵怎样才能够?怎么样不能够?
⑶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⑷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第3题: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第4题:小华的邮票
(1)说一说表中的信息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第5题:按得数大于50的、小于50、等于50的涂上颜色。
6、第6题:小兔采蘑菇
(1)你知道什么信息?
(2)怎么列算式
7、第7题:风筝是谁的
说说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进行订正。
8、第8题:分配座位
(1)你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2)第五、六排一共多少个座位,够一班的45人坐吗?
(3)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
9、第9题:;小游戏
(1)同学们还记得百数表吗?你能说出硬纸板下盖住的是什么数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找一找盖住的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3)把模板换一下位置,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发现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相差22
10、解决我学会了
(1)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一、【基础平台】
二、【能力检测】
哪些算式的得数大于50?在□里打上√
三、【拓展应用】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回家给爸爸或妈妈讲数学故事
一、【基础平台】
二、【能力检测】
板书设计:
回顾与整理
信息:
打鼓的有32人,踩高跷的有19人,扭秧歌的有28人
第一个孔雀灯用了22盏,第二个孔雀灯用了68盏
两个叔叔卖糖葫芦,第一个卖了18串,第二个卖了24串
叔叔拿了30个气球,一个小朋友买了5个,另一个小朋友买了7个
问题:
参加表演的人一共多少人?
两个叔叔一共买了多少串糖葫芦?
卖的多的比卖的少多多少串糖葫芦?
两个孔雀灯一共多少盏灯?
大的孔雀灯比小得孔雀灯多用多少盏灯?
叔叔还剩多少个气球?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回顾与整理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从提年级培养,对回顾整理的内容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回顾和体验,让学生在回顾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进步的喜悦。
递增递减问题
课题:智慧广场-递增递减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91-92页递增递减问题
教学提示: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形成运用表格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学生准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我校许多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欢欢等4名同学在为小树立“爱护树木”的警示牌,教育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家园(出示情境图)
2.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出示题目欢欢从8岁开始种第1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欢欢今年11岁了,一共种了几棵树?
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8岁种了1棵树,9岁那年种了2棵,10岁那一年种了3棵,11岁种了4棵树。
问题是什么?
生:从8岁到11岁一共种了几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你能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开始。
生一:数手指
生二:画图(画小树,画圆,画三角形,画竖线)
生三:数字表示
大家的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果都是10棵。
2.引发矛盾冲突,学习表格列举法
如果让你求15岁时,一共种了几棵树呢?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遇到什么难题?
生:数太大了,太麻烦了……
有些同学已经做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投影)
生:我用数字来表示种的棵数,这样写起来既方便又快。
当数据越来越大时,直接用数字来表示,简单明了。
今天就来介绍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表格列举法。
(教师板书:表格列举法)
首先将每一年植树的棵数列举出来,将年龄写在前面,棵数写在后面,求一共再把列举出来的数字加起来。为了看起来更清晰,我们可以给它加个表格。这就是表格列举法。
表格列举法清晰快速的向我们传递大量信息,是个常用的数学方法。
(三)、巩固新知:
小明背诵英语单词,星期一背诵了3个单词,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背2个,到星期五他一共背诵了多少个单词?
3+5+7+9+11=35(个)
一共背诵了35个单词。
2.看图列表格,一共有40根木头。(递减问题)
3.将每个月存的钱数列举出来,然后将5个月的相加,求出一共存了45元钱。
4.
30+25+20=75(人)
合唱队一共有75人。
(四)达标反馈
.递增问题,6+8+10+12+14+16=66(页),到周五一共可以看66页,超过书的总页数,可以看完这本书。
五、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用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然后学习表格列举法。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尝试解决。然后让学生感受画图的麻烦,引出对新方法的探索。由于本册前面智慧广场学生对列举法已进行过学习,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说课稿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间的30%,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段和学期育人目标。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1、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知识的生长点;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
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进行编排4、“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出现的。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体悟等掌握新知识。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和应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索——解释与交流——应用与发展”为基本模式安排教学。教学中,“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做数学”的环境。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下面以本单元第一小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不进位加”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自备学习小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必要找准与旧知结构类似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应,重新建构。因此,本节课我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教材上的“参观博物馆”的主体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和发现图中的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根据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每个班前面都有的人数)中研究并猜想出解决方案。“合乘”
学生会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提出用加法,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会及时地
肯定和赞扬,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设计本环节,把学生将要掌握的新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手段、大胆猜想等形式,既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当中,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这也是新课标强调联系学生实践的主旨所在。因此,我就引导大家:“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好不好?”“如果
班和
班合乘一辆车,车上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30+36,我就紧接着问:“这个算式,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请大家各自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就会采用过去的数小棒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根据学生的完成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让学生汇报、交流,可能有一根一根地数,也可能一捆一捆地数,还有列竖式的等。我再问:“那么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会感觉数小棒较慢一些,“那么列竖式是怎样列的,要注意哪些,又怎样计算的呢?”结合以前一捆加一捆的方法,引导出数位要对齐。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再加以板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因为课堂上,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更有意义。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不仅仅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这一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
三、时间运用,发展能力
由于前两个流程已用去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保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我将例题下面的“做一做”用题卡呈现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在小组间进行竞赛,并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间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运用了计算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独立思考,巩固新制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检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凸现了练习的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青岛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
、
填
空
。
50
+
□=57
18
+□
=78
26
+□
=38
68
-□
=60
74
-□
=54
47
-□
=15
二
、
比
较
。
(
在○
里
填
上
“
>
”
“
<
”
或
“
=
”
)
56
+24○
54
+26
72
-9○
72
+9
38
+18
○18
+3
98
-25
-35○
98
-35
-25
三
、
判
断
。
(
对
的
画
“
√”
,
错
的
画
“
?”
,
并
订
正
。
)
5
2
6
8
+
3
9
+
1
2
---------
---------------
8
1
8
0
(
)
(
)
8
3
6
6
-
2
5
--
3
--------------
--------------
6
8
3
6
(
)
(
)
四
、
连
线
。
下
面
哪
些
算
式
得
数
等
于
75?
哪
些
算
式
得
数
等
于
42?
哪
些?算
式
得
数
等
于
25?
用
线
连
一
连
。
五
、
计
算
。
1、直
接
写
得
数
。
52
-23
=
35
+45
=
40
-10
+70
=
66
+30
=
81
+18
=
34
+2
+3
=
87
-35
=
90
-15
=
86
-3
-2
=
38
-16
=
84
-62
=
13
+3
-4
=
67
-50
=
47
+20
=
68
-5
+4
=
2、
用
竖
式
计
算
。
57
+19
=
74
-55
=
71
-15
-28
=
3、
下
面
的
竖
式
计
算
,
用
算
式
应
该
怎
样
表
示
?
请
先
完
成
竖式
,
然
后
把
横
式
写
在
下
面
。
算
式
:
算
式
:
算
式
:
六
、
应
用
题
。
1、小
明
带
了
70
元
去
买
下
列
玩
具
。
35
元
28
元
23
元
(
1)
如
果
三
种
玩
具
都
买
,
小
明
带
的
钱
够
吗
?
在
正
确
答
案
旁画
“
√”
。
够
□
不
够 □
(
2)
小
华
要
买
两
样
玩
具
,
最
少
要
花
多
少
元
钱
?
2、
每
名
同
学
发
1
本
字
典
,
够
吗
?
在
正
确
答
案
旁
画
“
√”
。
够
□
不
够□
3、
下
面
是
三
个
班
的
捐
书
情
况
统
计
表
。
一班
二班
三班
故事书
45本
56本
74本
科技书
18本
17本
19本
(
1)
一
班
捐
的
故
事
书
和
科
技
书
一
共
有
多
少
本
?
(
2)
二
班
捐
的
故
事
书
比
科
技
书
多
多
少
本
?
(
3)
3
个
班
的
科
技
书
一
共
多
少
本
?
1
8岁
1棵
9岁
2棵
10岁
3棵
11岁
4棵
星期一
3
星期二
5
星期三
7
星期四
9
星期五
11
年级
人数
五年级
30
四年级
25
三年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