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02 10:1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强调治学的方法。宋明理学第3课人教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1一、“理”由何来?——儒学的危机与应对
二、“理”为何物?——走进“理”的天地
三、“理”当何论?——宋明理学的影响51.危机的表现唐有天下……三纲不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61.危机的表现儒学失去独尊地位“汉魏而下,佛老之徒,横于中国,其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吁! 可怪也,去君臣之礼,绝父子之戚,灭夫妇之义,儒者不以仁义礼乐为心则已。”——《宋元学案》卷二 7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儒学自身来看,儒学正统地位为何会受到佛、道的冲击?传统儒学充斥伦理说教,不能对宇宙自然和人生提供解释和安慰,而这正是佛、道思想的优势。加之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开始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81.危机的表现怎么办?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统治混乱②传统儒学自身理论体系不足③佛教、道教的冲击必要性可能性9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2.危机应对思想核心:“理”、“天理”三大特征:注重思辨、回归原典、
治国与修身想结合。
10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集大成者
111.程朱理学什么是理?“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儒家伦理道德(理)为天地立心
注释:有了理后,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121.程朱理学如何求理?方法论:“格物致知”(渐悟)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
131.程朱理学学以致用格物致知和科学求真有何区别?格物致知:观察羊,观察羊羔跪乳,得出理,羊是懂得感恩的动物,由羊及人,
三纲五常是天地真理。这也说明格物致知目的是明道德之善。141.程朱理学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
指违反了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欲望。为生民立命
注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151.“存天理,灭人欲”针对的对象是士大夫(自我修养)和对上层统治
者(遏制欲望,实行仁政)。
2. 评价:“存天理,灭人欲”体现了儒家努力约束专制统治的传统,
但元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这些道德准则反过来被统治者
利用,成为约束人们的思想工具。被滥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尤其是对妇女贞节提出了严格的极端的要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后
来成为了一个贬义词。 如何理解和评价“存天理,灭人欲”?安徽歙县 贞节牌坊“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程氏遗书》
171.程朱理学理学地位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更进一步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流传到朝鲜、日本乃至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往圣继绝学
注释:理学家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恢复。182.陆王心学产生的背景192.陆王心学2.陆王心学理心=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12.陆王心学圣贤庸愚,同具此心方法论:“致良知”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 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 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 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22对“致良知”的理解:
1.“致”就是扩充和实践,“知行合一”。
2.良知人人现成具有,只要不断反省内心。
克服私欲,“人皆可为圣贤”。
评价:“心学强调不应该把道德价值异化为
纯粹外在的命令,必须把理变成主体
的自觉意愿,道德应当以自律为基
础”。这激励人们奋发励志,冲破了
教条化的程朱理学的束缚,在晚明起
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从此宋明理学
走向世俗化。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明·王阳明231、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  )
A.发明本心的方法论 B.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
C.理生万物的宇宙观 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B242.陆王心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存天理、灭人欲克服私欲①都在为儒家伦理道德寻找本原。②都强调克服私欲、自我节制。相同点25 (封建统治者)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消极影响26积极影响完成了儒学的哲学构建。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完善儒学,重建主流地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伦理规范、人文信仰重建。1.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B.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
C.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
D.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2.(2011·广东文综)“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
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
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
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3.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
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4.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
C.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5.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于
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是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需要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的回答
应该是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
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
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
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利用节假日实地考察三地,探寻广东的儒踪、道影、佛光。【体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