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9课 辛亥革命中国长江流域各省的前景非常暗淡。……人民将会成千上万地死去,难民营里出现霍乱和斑疹伤寒。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昨天对我说,前景从来没有这样糟糕,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受过这样大的水灾和饥馑的威胁?。?????????????????????????????????????????
??? ——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 谷物欠收威胁大半个中国,扬子江流域到处充满了无家可归和嗷嗷待哺的人群。
——英国驻中国公使朱尔典
这些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中国长江流域出现严重灾荒,人民生活艰难。 从1910到1911年,长江、淮河流域大雨成灾,农田被淹,粮食欠收,米价暴涨。其中湖北、湖南已经是连续七年的水灾,全国各地也都有不懂程度的灾情。在灾荒严重的形势下,最盛产米的湖南长沙发生了抢米风潮。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1910年4月,长沙有一个靠挑卖河水为生的农民,劳累数日,铮的钱竟买不回一升米。绝望之中,一家4口投水自杀,这一悲剧事件引起巨大震动。第二天,一个老妇去买米,缺两文钱,米店不卖给她米,只好回去凑钱。等凑齐两文钱回来后,米店又涨了二文,老妇怒斥米店无理,争吵起来。众人愤怒,砸毁米店,一场大规模的抢米风潮爆发。
抢米风潮背后反映的是人民生活的艰难。据《海关十年(1902——1911年)报告》纪载:辛亥前十年,宜昌、烟台等地工资增加了50%左右,但物价上涨更快,大米、小麦等价格上涨在80%以上,食盐上涨100%,上涨100%的物品非常普遍,民众生活异常艰难。面对严峻的民生问题,我们猜猜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材料1907
安庆绍兴起义1906
萍浏醴起义1911.4
黄花岗起义1907、12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辛亥年在广州发起的一场起义,又称“辛亥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结果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读一读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想一想革命志士的奋斗1906年冬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徐锡麟1907年夏1907年孙中山、黄兴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
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10年黄兴等人黄兴绝命书林觉民《与妻书》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参加起义者,都是中华民族的热血青年。他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视死如归,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激励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投身革命。政策与民心比拼 20世纪初,为了抵制列强抢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中国很多地方商民开始自筹资金修建铁路。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全国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清政府在宣布实施铁路国有的同时,没有对先前已经投入铁路建设的民间资金合理处置,甚至还把一些地方的民间资金,充作股本,不发还本息。
清政府这一措施严重侵犯各地商民利益,引发大规模抗议浪潮。湖南、湖北、四川、广东等地商民纷纷集会、游行,抗议清政府这一政策,保路运动兴起。对清政府这一政策,连一些地方督抚也觉得有悖民意,请求清政府收回成命。但清政府不仅不收回,反而进行镇压,终于激起一些地方出现了暴动。清政府愚蠢的“政策”,把广大民众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面对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调集湖北新军镇压。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湖北传来了武昌起义的枪声。武昌起义起义背景起义主力起义时间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各省纷纷响应, 一半以上宣布独立武昌起义的爆发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诩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相关史事狭义:辛亥革命的概念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广义: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3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4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5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辫子剪了,小脚放了,衣服改了” 剪辫子 禁止缠足
留在男子脑后长达二百余年的发辫及
妇女缠足陋习终被革除。
“辫子剪了,小脚放了,衣服改了” 材料: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板书推翻帝制
民主共和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革命意义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汉三镇光复
全国响应典型例题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和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C巩固训练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在探究性学习中,小钟同学查阅了“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资料,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
A、市民??? ?B、学生???
C、工人??? ?D、倾向于革命的新军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