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鄂教版6.21桃花源记说课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鄂教版6.21桃花源记说课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3 07:52: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5张PPT。桃花源记陶渊明说课思路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教法五、说学法七、板书设计
六、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 《桃花源记》是鄂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记”类文章、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巩固学生的文言常识和学法,并引导学生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 “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会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三、教学重、难点 ①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②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四、说教法 1.赏读法。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2.讨论探究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
五、说学法 1、诵读法:《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能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2.想象法: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诸多问题,如“桃源”是否存在?你如何评价世外桃源?这些问题都需要自主思考,讨论探究来完成。
导入新课 作者背景介绍诵读理解 课堂小结拓展介绍六、说教学过程 深入探究再读感知1、导入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始终抓住这点,通过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此,我是这样设计导入。首先播放一段“再现桃源生活”的视频,创设情感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陶渊明——名潜, 号五柳先生。29岁为生活所迫步入仕途,13年间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个性高洁,与官场格格不入,每次出仕时间都不长。41岁任彭泽令仅81天,适逢督邮视察。县吏叫他束带相迎,他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家,从此过上隐居的田园生活,直到晚年贫病交加去世。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主要有《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序》等。 2、作 者 简 介时 代 背 景 本文写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宋武帝刘裕弑君即位,先前东晋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饱受剥削压榨,东晋取官僚特权,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无出路施展才能。陶虽对刘裕不满,对现实社会憎恨,但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写作遣怀,刻画一个美好的境界,于是写下了名篇《桃花源诗》,这篇《桃花源记》是前面的小记,相当于序。 3、诵 读 理 解 ① 学生听配乐朗诵,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
② 学生自由读,读无定法,或朗读,或默读,甚至可以吟唱。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 疏 通 文 意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个同学翻译,对翻译情况进行评比打分。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要求:
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对译。
2、省略成份尽量译出。
3、尽量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重 点 积 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古汉语句式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成语典故落英缤纷与世隔绝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寻桃源离桃源在桃源进桃源逢桃林(1)完成线索图4、再读感知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
2、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3、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
4、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3)穿越时空,感受桃源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访了以下问题1)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出?
2) 思考:到底有没有“桃花源”?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作用?
3)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4)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5、深入探究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 关键词:向往、不满。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6、课堂小结
关于湖南桃花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曾描绘过一个令世人无比向往的桃花源,据考证,它就位于湖南北部的常德市桃源县 。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境内,以其神秘色彩、幽静环境和山川灵气而蜚声海内外。7、拓展介绍21


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为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作文。
8、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东晋:战火连绵 民不聊生 桃源:风光美丽 生活和乐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