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词五首词五首导入新课 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望江南作家作品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作家作品 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合作探究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过尽千帆皆不是”
3.“斜晖脉脉水悠悠” 赏析《望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两句。
这两句描绘出思妇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希望——失望——绝望 《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盼望夫归的思妇形象。归纳总结
武 陵 春作家作品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合作探究反复朗读武陵春,揣摩诗意。合作探究理解大意合作探究 1. 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2.“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借船说“愁”,比喻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构思巧妙,进一步表达内心无法排遣的愁绪。这“愁”是生死离别之愁,是刻骨铭心之愁。
“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写出了词人试图以游玩排遣愁绪却又迟疑不定的想法,把自身刹那间微妙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曲折尽情,柔肠百转。合作探究渔家傲·秋思合作探究学生自读这首词。
《渔家傲·秋思》主要表达一种忧国思乡之情。合作探究 1.说说词作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塞下风景“异”在何处?
《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塞下秋来风景异”,“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逗留之意。这实际是写塞下天气极其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形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说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应如何理解?
4.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家作品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合作探究学生自由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大意。合作探究 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合作探究 品析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家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合作探究 1.“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赏析《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词的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的激烈场面。率师北伐,统一南北,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请从你所掌握的古诗词中找出与“酒”和“愁”的有关诗句各五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堂总结 前人为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今后让我们继续漫步在古诗苑中,含英咀华。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望江南》 《 武陵春》
两首词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第二课时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上片:描写 记叙
下片:议论 抒情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