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 第2课《雨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 第2课《雨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2 22:3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雨说 郑愁予雨说 郑愁予导入新课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纪伯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张志和
作家作品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写作背景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真诚的祝福。1. 字音认读田圃( )? 禁( )锢( )?
留滞( )? 喑( )哑( )?
襁( )   褓( )?
整体感知pǔ jìn gùzhìyīnyǎqiǎngbǎo 2. 结构层次第一层:(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第二层:(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第三层:(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第四层:(九节) 雨的祝福
?
整体感知局部探究  1. 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2. 概括诗中雨来之前和雨来之后的景象。
  3. 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4. 雨从遥远的家乡来到大地,目的是什么?
  5. 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 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6. 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局部探究1. 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局部探究 2. 概括诗中雨来之前和雨来之后的景象。
雨来之前大地枯旱的景象:
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
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雨来后大地复苏的景象:
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
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局部探究3. 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局部探究 4. 雨从遥远的家乡来到大地,目的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局部探究 5. 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局部探究6. 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局部探究 品味语言 : 请以“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  【参考示例】
  我喜欢第三部分,它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
  因为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非常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雨的到来为大地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总结拓展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搜 集古诗词中写雨的诗句,并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在班级内交流。
作业设计  仿写训练: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使文章显得亲切感人,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化手法,写一组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板书设计
雨 说
郑愁予
爱的使者  春雨→ 孩子们 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温暖  春天
亲切   希望
勇敢 笑声
无私  甜蜜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