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之死
罗贯中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情境导入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相传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徒弟。
他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一)作家作品诱思导学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罗贯中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一)作家作品诱思导学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一生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二)人物介绍诱思导学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时年方44岁。(二)人物介绍诱思导学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只好退兵斜谷口。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叙述了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三)背景知识诱思导学 1.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2.从全文看杨修性格最大特点是什么,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3.课文插叙了哪些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曹操分别有什么反应?
4.杨修死后,曹操为何强行进兵,失败了为何厚葬杨修?
5.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整体感知一、(前三段)曹操焦虑战事,以惑乱军心为名,处死杨修;
二、(中六段)插叙杨修之死原因;
三、(后三段)曹操强行进兵失败,厚葬杨修。 1.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整体感知 2.从全文看杨修性格最大特点是什么,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整体感知 3.课文插叙了哪些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曹操分别有什么反应?整体感知 园门阔事件 一盒酥事件 梦中杀人事件 告发曹丕事件 教杀门吏事件 代作答教事件 ——虽称美,甚忌之。杨修数犯曹操之忌——虽喜笑,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有杀修之心。整体感知这是曹操掩盖想退兵的心事,进而掩盖杀杨修的用心。
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正确的,再次揭露曹操以“惑乱军心”杀杨修是借口,真正原因是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厚葬杨修是为了堵住众人之口,以笼络人心。
表现曹操的虚伪奸诈。 4.杨修死后,曹操为何强行进兵,失败了为何厚葬杨修 ?整体感知5.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顺叙、插叙。
采用了先果后因进行插叙的方法,第一个“鸡肋事件”按时间顺序是第7个。这种结构,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整体感知 曹操此时进兵不能,回兵不愿,进退维谷。就如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将鸡肋当作口令是当时曹操犹豫不决、烦躁不安的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流露。 1.“鸡肋事件”中,曹操见了鸡肋,便以此为口令,表现了曹操当时什么情绪或心境?研读赏析2.杨修根据什么得出曹操“必班师”的结论。根据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得出。。研读赏析 3.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准备归程,夏侯惇为什么 “大惊”? 因为曹操没有下令退军,而杨修便准备归计。杨修此乃“惑乱军心” ,严重违反军纪,故夏侯惇大惊。研读赏析 4.曹操与杨修这段关于“鸡肋”的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使“鸡肋”产生了一项比喻意义,请说说今天“鸡肋”的比喻义是什么?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丢了舍不得,拿着又没有什么味。今天多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研读赏析 5.杨修制造鸡肋事件,曹操大怒杀了杨修,你怎样评价? 行军打仗非同儿戏,主帅未下令,主簿欲先退,的确“惑乱军心”。曹操处死杨修,有根有据,又合情合理。研读赏析 6.如何理解“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梦中杀人”有什么真正目的? 近侍忠于职守糊涂被杀却不知曹操“梦中杀人”是骗人的把戏,自己搭上无辜性命;防止别人谋害自己,制造“梦中杀人”假象。研读赏析7.杨修点破这一骗局,应怎样评价? 杨修的确才智过人,也表达了对死者的同情,但不讲策略,不看场合,恃才放旷,步步走向深渊。研读赏析残酷、虚伪、奸诈 研读赏析 8.曹操“梦中杀人”后, “佯惊问”“痛哭”“命厚葬之” 这些词语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1.归纳杨修的性格特点。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目中无人、耍小聪明2.归纳这篇小说中曹操的性格特点。 虚伪奸诈、心胸狭窄、生性多疑、自私冷酷课堂总结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精兵法,善诗歌。“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三国》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对曹操的刻画有不少是贬低的。
课堂总结 杨修卖弄聪明,违反军纪(鸡肋事件),是被杀的直接原因。
杨修恃才放旷,曹操嫉贤妒能,是被杀的根本原因。
杨修插手曹家皇室兄弟继位之争,是被杀的重要原因。3.分析杨修的死因。课堂总结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杀杨修,修死年三十四岁。后人有诗曰:课堂总结 1.假如你是曹操,你会如何安置这个才华横溢又锋芒毕露不大听话的人物?
2.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拓展延伸 3.冯骥才的《大回》一文中有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学了本文后,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4.课外搜集一些有关曹操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看法。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