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 第15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 第15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2 23:1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导入新课是何主旨  文章首先摆出敌论据和论点。用三个“事实”,列举出敌论据引出敌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接着批驳敌论,先直接反驳,指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揭露敌论的荒谬。
  再间接反驳,树立自己的观点,用确凿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1.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掌握生字新词,标注不懂的语句;学生质疑发问,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2.问读课文——讨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读后交流,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作者“驳”的过程。
有何妙处1.“中国人”这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含义。2.中国的脊梁指哪些人? 文章多次出现“中国人”,在不同语句中他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 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中国人
1.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
2.指广大人民。
3.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4.指所有的中国人。
5.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如何理解“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段话? 这段话从正面立论:在古代,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的脊梁”是指踏踏实实地为国家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学以致用  用所学方法来反驳以下观点:(可选择)
  1.学生上网有百害无一利。
  2.珠海一家公司的韩国老板借“违纪”为名大发淫威,逼迫一百多名中国“打工仔”下跪,其中只有来自河南的孙天帅坚决不跪。后来,孙天帅被砸掉了“饭碗”。对此,有人认为:下跪只是向现实、金钱低头罢了,为钱跪一次并不可耻,下跪的人比孙天帅更勇敢。 拓展延伸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在改革开放日渐深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应如何保持并增强民族自信力?课文总结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
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首民族脊梁的颂歌。
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言泼辣、犀利、有力,感彩浓重。板书设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谬论论据:自夸 —— 只希望国联 —— 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1.摆谬论
谬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自夸(信“地”信“物”信“国联” ),“他信力”,“自欺力”
2.驳论证:只希望国联(信“国联”)
(直接反驳)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失掉“他信力”,发展
“自欺力”
3.驳论点(正面立论)
(间接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