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 第8课《故乡》(课件)(新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 第8课《故乡》(课件)(新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3 11:0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故 乡 鲁迅故 乡 鲁迅导入新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回到离开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已是物是人非。
  20世纪20年代,鲁迅笔下的“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呢?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集有《呐喊》《仿惶》《故事新编》等。 1.识记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捏(niē)  胯(kuà)  祭(jì) 
颧(quán) 酬(chóu)  潺(chán) 
噤(jìn)整体感知 2.解释词语悲凉:悲哀凄凉。
伶仃:瘦弱。本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立如圆规的姿态。
惶恐:惊慌害怕。
絮絮: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茫远:渺茫、遥远。3.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整体感知 1.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是什么?整体感知 1.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了“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形象,表达了我对现实中的故乡充满失望。
  全文: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分为三个部分。2.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是什么?  老屋的寂寥,决定搬家;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杨二嫂”的变化;闰土的变化。
  “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整体感知局部探究  1.找出并朗读文中写“闰土”的段落。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11-33自然段,55-77自然段)   2.请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闰土”的认识,以“从……这段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的闰土”说话。  【示例】
  从闰土介绍捕鸟这一段语言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聪明活泼的闰土。局部探究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局部探究总结  少年时的闰土语言中充满智慧和热情,动作机智灵敏,神态很兴奋;
  中年时的闰土语言中丧失了少年时的智慧和热情;
后来变得呆滞,以至沉默“像一个木偶人”。作业设计  1.读写、积累词语
  隐晦 萧索 髀 愕然 鄙夷
  瑟缩 嗤笑 惘然 隔膜 恣睢
  2.标出文中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精彩段落,细读品味,学习写法。 故 乡
      鲁 迅
积累词语
隐晦 萧索 髀 愕然 鄙夷
瑟缩 嗤笑 惘然 隔膜 恣睢
理情节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板书设计局部探究(一)探究人物形象  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美好的,不仅有聪明伶俐的闰土,还有美貌如花的“豆腐西施杨二嫂”。
  可是20年后,物是人非,曾经的“豆腐西施”现在变得怎么样了呢?局部探究(一)探究人物形象局部探究(二)探究景物描写  人物的塑造,不但要借助故事情节的安排,还需要环境描写烘托。那么,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几处?它的作用是什么?景物的描写有3处
1.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
2.记忆中的“神异的图画”。
3.“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局部探究  作用: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不同,反映了故乡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在对比中,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贫困。
  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朦胧憧憬。局部探究局部探究(三)探究重点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1.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2.作者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如何理解?
局部探究 1.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因为还没有找到实现新生活的道路,所以“我”以为自己对新生活的希望仿佛和闰土对神灵的祈求一样,是对偶像的崇拜,只不过闰土的希望在眼前,“切近”,“我”的希望在未来,但对这个未来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因而显得“茫远”。局部探究 2.作者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何理解这段话?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总结拓展小说通过对比突出主题思想。  1.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心理、行动、语言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
  3.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
  4.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总结拓展作业设计  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二十年来日趋破产、贫困,你的故乡这些年来有变化吗?不妨作一次社会调查,把你了解的情况写成一篇题为“故乡”的文章。板书设计故 乡
鲁迅
回故乡 —— 在故乡 —— 离故乡
物非人非 看到希望
  闰土 路在脚下
 杨二嫂 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