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三)一片阳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三)一片阳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1 15: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年秋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三)一片阳光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三)一片阳光
主课件配套教案
一、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1955年4月1日清晨林徽因去世,年仅51岁。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二、指导朗读
一片阳光
放了假,春初的日子松弛下来。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棂横浸到室内,晶莹地四处射。我有点发怔,习惯地在沉寂中惊讶我的周围。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要辨别它那交织绚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看它洁净地映到书桌上时,我感到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
即或所谓“窗明几净”,那里默守着神秘的期待,漾开诗的气氛。那种静,在静里似可听到那一处琤琮的泉流,和着仿佛是断续的琴声,低诉着一个幽独者自误的音调。看到这同一片阳光射到地上时,我感到地面上花影浮动,暗香吹拂左右,人随着晌午的光霭花气在变幻,那种动,柔谐婉转有如无声音乐,令人悠然轻快,不自觉地脱落伤愁。
三、正音释词
正音
松弛(chí
)
澄黄(
ch ng
)
窗棂(
líng
)
晶莹(
yíng
)
发怔(zheng
)
湛明(zhàn
)
绚烂(xuàn
)
恬静(tián
)
闲逸(

)
琤琮(chēngc
óng
)
晌午(
shǎng
)
光霭(
ǎi
)
释词
湛明:清滢明亮。湛
:

zhàn
深:精湛。
琤琮:象声词,
形容敲打玉石的声音、流水的声音、金属撞击发出的声音、琴声。
霭:云气。
四、散文赏析
林徽因作为一个女诗人,
她的文章都带有诗的色彩,
这是她这篇文章语言上动人之处。
林徽因的文章就象她的人一样纯净知性,
空灵婉约。这篇散文通过回忆自己小时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