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精品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精品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09 12:55:09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版 七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含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西域的地理概念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经历几代先皇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zhi),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重赏。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认真观察图片,你获得哪些信息?
《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张骞
汉武帝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时 间 目 的 结 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公元前138年
联合大月氏
夹击匈奴
了解西域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
沟通西域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思考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挫折:自然环境的恶劣;
被匈奴俘虏;
食物匮乏 ……
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
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
丝路第一人 —— 张骞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从对外关系的角度来看: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凿空之旅】----两汉对西域的管理
秦朝
对比秦汉两朝的疆域,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公元前60年,设置
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凿空之旅】----两汉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
1、机构:西域都护府
2、职能:
颁行汉朝的号令
调遣军队
征发粮草
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3、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为恢复对西域的管辖,东汉明帝时, 派 出使西域。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班超
【凿空之旅】----两汉对西域的管理
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再走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沟通欧亚的商路,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后开辟,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丝路之旅】----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丝绸之路的沿途风光
塔里木盆地
帕米尔高原
莫高窟的佛像雕塑
莫高窟的壁画
锄头
胡萝卜
胡琴
水稻
凿井技术
丝绸
苜蓿
陶器
瓷器
葡萄
舞蹈
石榴
核桃
佛教
东西往来话交流
找一找:哪些是东去的?哪些是西来的?
你认为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外交流史上有何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丝路之旅】----丝绸之路
广东沿海港口
马来半岛
孟加拉湾沿岸
印度半岛南端
马六甲海峡
【丝路之旅】----海上丝绸之路
你能说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路之旅】----海上丝绸之路
【传承之旅】——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
结合所学内容谈一谈:古代丝绸之路为我们今天倡导的战略留下了哪些文化内涵,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
文化内涵:开放、进取、合作、包容
有益经验: ①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②要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
三、丝绸之路
1.路线
2.作用
1.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标志西域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
前138年,了解西域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一、西域
二、张骞通西域
前119年,沟通西域
四、经营西域
陆上: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两汉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1.经过
2.意义
加强与西域的友好往来
开辟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张骞 通西域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交流频繁
西域都护
(前60年)
丝绸之路
长安
西亚
河西走廊
欧洲
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教目标
教学目标
1、汉武帝为了纪念一位大臣,曾经把所有派往西域的使者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这位著名的大臣是(  )
A.张骞 B.卫青 C.霍去病 D.董仲舒
2、“丝绸之路”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是一条“玉石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之路”,更是一条中西方的友谊之路,是沟通欧亚文明的重要桥梁。它开通于( )
A.唐代 B.汉代 C.宋代 D.元代
3、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战国
A
B
B
4.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
A.使中国和欧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整体
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D.使世界连接成整体
C
5、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B
6、王之涣《凉州词》之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B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年秋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4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单元 第三单元 主备人 时间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张骞意志坚韧,顽强不放弃的精神。
能力目标 能标出丝绸之路的基本方向和路线,会描绘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知识目标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
重点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难点 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地图教学法、讨论归纳法、情景教学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丝绸之路的路线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播放音乐《丝绸之路》,请学生欣赏丝路上古迹的图片,感受古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阅读教材62-66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1、西域的地理概念?2、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结果?3、丝绸之路开辟的背景(原因)、路线和作用?4、找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5、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什么机构?时间?意义?6、东汉明帝派谁出使西域?他又派谁出使大秦?三、学习新课(一)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1、出示《张骞出示西域路线图》,让学生观察,指出西域的地理位置,从而明确西域的地理概念。2、展示汉武帝《招贤令》的内容,分析出使西域的目的。3、出示《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你获得哪些信息?4、播放视频《张骞通西域》,让学生对比完成表格内容(明确主要知识)时间目的结果第一次公元前138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了解西域第二次公元前119访问西域各国沟通西域5、思考交流:张骞出使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挫折:自然环境的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 ……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引导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归纳概括张骞通西域的影响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从对外关系的角度来看: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二)凿空之旅---两汉对西域的管理1、出示《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学生对比分析,发生了什么变化?2、请学生结合课本,说一说:西域都护的职能有哪些?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职能: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出示《班超经营西域图》,让学生观察,找出有效信息。(三)丝路之旅---丝绸之路1、出示《汉代陆路丝绸之路》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让学生标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请学生复述路线。2、师指出“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3、展示《河西走廊》、《帕米尔高原》、《莫高窟的佛像雕塑》和《莫高窟的壁画》四幅图片,请学生欣赏丝绸之路的沿途风光。4、东西往来话交流:找一找:哪些是东去的?哪些是西来的?东去的:陶器、瓷器、丝绸、锄头、胡萝卜、水稻、凿井技术。西来的:苜蓿、葡萄、舞蹈、核桃、石榴、佛教、胡琴。5、各抒己见:你认为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外交流史上有何重要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6、出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让学生说出路线7、播放视频《海上丝绸之路》,使学生明白交流是双向的,沟通了东西方文明。师:中国大陆百分之八十进口石油,要经过新加坡的马六甲,也就是说,马六甲海峡直接扼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大动脉与咽喉。有了新加坡的囊助,美在马六甲海峡,有着绝对的军事优势。这意味着一旦美国想掐住中国的脖子,只要它把马六甲海峡轻轻一关,中国大陆的经济命脉,或将岌岌可危。瓜达尔港,这是一个解开中国被美国封锁在太平洋西岸岛链之困得一把钥匙。现在,这把钥匙中国拿到手了。传承之旅---历史与现实相呼应出示时政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结合所学内容谈一谈:古代丝绸之路为我们今天倡导的战略留下了哪些文化内涵,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文化内涵:开放、进取、合作、包容有益经验: ①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②要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本课小结(见幻灯片25)五、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我懂得了 。
布置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计 公元前138年 交流频繁张骞通西域 →- → 西域都护设置(前60年) ↓ 公元前119年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 → 今新疆地区 →西亚→欧洲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