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东营区第二中学
李海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两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
三、教学策略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史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采用对比、归纳、讲述等方法开展学习探究。对于重难点问题,采取师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强化对历史事件的感知与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
点拨导入】
(教师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出张骞、丝绸之路的谜语,活跃气氛,引导学生将聪明才智在课堂上充分展示,积极参与课堂。
出示葡萄和秦二世吃葡萄图片。导入语:葡萄不仅我们现代人爱吃,古代人也爱吃,但是这一场景却引起了众人的质疑,为什么?(葡萄还没有传入中原)
设问:葡萄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原的?又是怎样传入的?这节课,我们走进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来探究。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生活创设氛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回顾旧知,加强知识前后联系。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合作掌握】
探究主题一:勇于探索拓新路
1、是谁探索出了新路?(张骞),在哪个地方开拓出了新路?(西域)
2、(出示西域地理范围)西域在汉代指的是哪里?
3、出示材料:当时那里的情况怎样?(小国林立,受匈奴控制和奴役),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怎样?(匈奴南下,不断侵犯汉朝,西汉政府很被动)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材料,从中获取张骞出使西域背景的历史信息。
4、(出示招贤令),学生阅读,问题: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假如你生活在这个朝代,你会去吗?为什么?(匈奴的威胁、路途遥远、环境险恶、饥寒交迫等)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畅所欲言,初步体会张骞出使西域不畏艰险、报效祖国的精神,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5、出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张骞到达大月氏,走了十年之久。在路上他遭遇到什么?怎样做的?(匈奴扣留,威武不屈)。
【设计意图】路线图与问题的出示,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张骞不忘使命,坚韧不拔的精神。
出示材料与问题: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有没有完成预定的任务?他有什么成果?(学生回答)
出示表格,演示答案。
过渡:西汉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之后,张骞第二次出示西域
【设计意图】拓展汉与匈奴的民族关系,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内的时间与任务,出示材料:张骞第二次出示西域有什么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9、总结: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了解西域,第二次的是:沟通西域。教师补充:历史上称赞张骞开辟了西域的道路为“张骞凿空”。
过渡:在历史上对张骞还有哪些赞美之词呢?体现了张谦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说出张骞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总结与过渡:张骞就是依靠这股精神,在人迹罕至的荒山大漠上开辟了一条通商大道,从此在世界东西文明之间架起了一道万里彩虹。
探究主题二:交流文明通商路
1、出示图片,为什么这条商贸之路称为“丝绸之路”?
这条路的路线是怎样的?出示图片,演示路线(学生齐答),根据老师的出示,在课本上标注出这几个关键点。说明:当时的欧洲主要是指大秦帝国。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标注,明确丝绸之路的路线,加深印象,易于掌握。
商人们在这条路上跋山涉水,但是除了中国的丝绸,贸易的还有什么货物呢?考考你们。
出示图片,判断货物的来源,认识交流商品的多样性,体现出了东西方贸易的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丝绸之路上交流的商品,认识到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东西方贸易的繁荣。
继续出示图片与问题:你还知道那些以:“胡”字命名并从西域传入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丰富了东西方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根据分类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促进了哪两方面的交流 (经济与文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知识拓展,使学生初步体会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过渡: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只是商人吗?还有什么人?所进行交流的还有什么方面?
出示视频:丝绸之路的开通在古代有什么地位?还有什么历史意义?(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总结与过渡: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东西文明之间是几乎是隔绝的,封闭的。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东西方的文明,也促进了双方的繁荣与发展。
学生感悟:你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感悟升华,进一步认识到丝绸之路开通的神奇与伟大的历史意义。
过渡:有人说,在所有的路中,这是一条最神奇,最了不起的路,也是最神秘,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条路。同时,在海上也有一条丝绸之路,书写了一段段传奇。
出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离我们最近的是哪一条?
最重要的一条航线是怎样的?(学生齐答),引导学生标注。
过渡:那时,中国的商船在海上活动频繁,尤其是在南海,那时的南海,我们国家对它有了命名,叫它“涨海”。
9、出示材料:在谢承《后汉书》中记载“交趾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说明了什么?(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使用及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又能证明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获取到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对学生进行海洋主权教育。
过渡:南海在当时已成为重要的海上航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相得益彰,也同样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了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两汉政府对西域加强了管辖。
探究主题三:权归中央营丝路
西汉对西域的管理
出示材料与问题:根据材料一请回答:西域都护设立的背景、地点、具体职责
教师点拨: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属于中政权的管辖,主要看中央政府在这个地区是否进行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有效管理,能不能找到体现这两点的内容?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出示秦朝和西汉疆域图,说明在西汉时将西域纳入中国的版图,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及图片对比,是学生获取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总结与过渡:西域都护的设立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那么到了东汉,情况怎么样了呢?东汉政府怎么做的?
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1出示图片,思考班超为经营西域做了什么?(实习与各国重新建立与汉朝的联系,并派甘英出使大秦)
2补充: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总结:两汉对西域的管理,为巩固边防,发展西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推动了“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经济,班超、甘英、班勇都和张骞一样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第三环节【总结提高,整合拓展】
课堂小结:师生共建知识网络: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为了将强对西域各族的管理,西汉建立了西域都护,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西域都护的设置也维护了丝绸之路,使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
【设计意图】运用图示法,将重点内容清晰出示,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一目了然,便于理解掌握。
过渡:现在,我们的领导人以开放的精神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使古老的的丝绸之路更加生机盎然。
第四环节【拓展迁移,升华主题】
谈古论今--合作共赢同筑路
1、问题: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2、总结:风起扬帆正当时,合作共赢同筑路。“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将与沿线国家一道,共同谱写一带一路新篇章。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
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一带一路”给我国和沿线国家百姓带来的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一带一路”建设将在旅游、教育、文化、购物、医疗等方面影响百姓生活
将会加强交通建设
能坐着高铁或者走高速公路去欧洲,饱览亚欧大陆的美丽景色。
加强同沿线各国的经济交流
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商品价格会更便宜,品种会更丰富。
2.
购物更规范、更方便、更安心,能买到更有特色的商品。
“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
去沿线国家更方便,有望说走就走。周末去东南亚度假将不是梦。
加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国内没机会,还可以去国外闯闯(共32张PPT)
欢迎进入历史课堂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秦二世津津有味的吃着葡萄。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一、勇于探索拓新路
二、交流文明通商路
三、权归中央营丝路
一、勇于探索拓新路
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和更远的地方
一、张骞通西域
西域的地理概念
材料一:匈奴骑兵西进,……征服乌孙及楼兰许多小国。控制商道,掠夺财富,“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秦末汉初,中原长期动乱,匈奴乘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威胁中原。
论从史出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西域各国的情况怎样?
2、根据材料二回答:汉与匈奴的关系怎样?
情景一:一张招贤令
招
贤
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思考:
1、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
2、假如你生活在这
个朝代,你会去吗?
为什么?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汉武帝
张骞
情景二:一幅壁画图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38年
材料:骞身(亲身)所至者(到过),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听说)其旁大国五六(情况),具为天子言(一一禀告)其地形所有(地形和物产)。
-----《张骞传》
论从史出
根据材料回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有什么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背景
时间
任务
成果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
积极备战,打击匈奴
西汉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了解西域
论从史出
材料:(汉朝)“驰命走驿(使节),不绝于时月(络绎不绝);(西域)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每天出入边境)
--------《后汉书〃西域传》
请回答:
材料说明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有什么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背景
时间
任务
成果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
积极备战,打击匈奴
西汉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张骞凿空(开通)
了解西域
沟通西域
二、交流文明通商路
丝绸之路
想一想:
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中国的丝绸是这条贸易交通线的代表性商品,并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西亚及欧洲,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道路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学者沿用至今。
西域
西亚、中亚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西亚、中亚
欧洲
欧洲
丝绸之路---路线篇
丝绸
苜蓿
锄头
良种马
葡萄
漆器
石榴
小麦
水稻
汉与西域交流频繁后,下面哪些事物是由长安传到西域的?哪些是由西域传到中原的?
核桃
丝绸之路---交流篇
促进了双方的繁荣与发展
你还能想出一些以“胡”字命名,而且是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吗?
下列图片中的食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你知道它们现在的名字吗?
胡豆今名______
胡麻今名______
胡桃今名______
芝麻
蚕豆
核桃
蔬菜:胡萝卜、胡蒜、胡瓜(黄瓜)、
胡葱,胡椒
食物:胡食(抓饭)胡饼(烧饼),
乐器:胡茄,胡琴,胡笛、胡箜篌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意义篇
思考:丝绸之路在古代的地位如何?它的开通还有什么历史意义?
重走丝绸路---感悟篇
丝绸之路是一条
之路,因为它
。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段和斯里兰卡。再转运到欧洲。
在谢承《后汉书》中记载“交趾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说明了什么?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使用及管辖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国家。
丝绸之路--海洋篇
三、权归中央营丝路
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以后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
城,统领西域。
--------《汉书》
材料二:都护职在统领大宛及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
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后汉书》
论从史出
请根据材料回答西域都护设立的背景、地点、职责。
西域都护设立标志着什么?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设官
行使主权
驻军
战国
秦朝
战国
西汉
西汉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
巴尔喀什湖
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班超为经营西域做了什么?有什么影响?
东汉对西域的管理---班超经营西域
班超为了经营西域,还做了什么?
甘英出使大秦路线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图说历史
想一想:张骞和班超身上有什么共同的精神?
张骞
通西域
加强管理
设西域都护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内(民族关系)
对外交往
丝绸
之路
东西方经济
文化交流
知识盘点
促进汉与西域各民族友好往来,密切了联系。
促进
维护
谈古论今--合作共赢同筑路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
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
鸡冠鸟迎着曙光而唱
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苏醒
历史的风烟不曾掩埋
那些伟大的行程
沉重而沧桑的脚步
在悠久的岁月中
缔造了奇迹,沟通了文明
开启了盛世,创造了繁荣
这就是伟大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上运输着丝绸,茶叶,瓷器
也传播着华夏民族之名
越过了崇山与峻岭
永不停息的马蹄与驼铃
穿过了艰难与险阻
永远荡漾着笑语与欢声
维吾尔族人的情谊
阿拉伯人的热诚
西洋人的豪爽与精明
亚洲大陆的辽阔
欧洲大陆的恢宏
这一切都随着丝绸之路的纽带
拧成了一股绳
货物源源不断而来,不仅在陆地上
丝绸之路延伸向了大海
海上丝绸之路
一样绽放着光彩
这两条伟大的道路一度沉睡
但是
总有一天它会醒
那时候是华夏的崛起
民众的蓬勃奋发,决策者的英明
共同励精图治,浴火新生
巨大的鸡冠鸟屹立在东方
为“一带一路”而唱
唱出带着曙光与绚丽朝霞的歌声
展开历史的画卷,
拂去岁月的陈灰,
我们依稀看到——
浩瀚的沙漠曾被长长的驼队
踏碎;
我们依旧听到异乡人
对中国丝绸、瓷器连声的
赞美!
多少朝代已经过去,
悠悠往事依然展现历史的
光辉!
如今啊,
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
雄才大略,高瞻远瞩,
把巨人的手臂挥,
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
共赢,
一带一路展宏图,
让更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
甜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出使西域的鄯善国,鄯善国王开始对班超到来款待十分周到,
但不久就冷淡下来,班超立刻判断出了匈奴使者来了,在危难时刻,班超鼓动随性人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就以36人晚间火攻杀匈奴使者以及随行护卫上百人。班超将匈奴使者的头颅掷于鄯善王之前,迫使动摇不定的鄯善王归附东汉。这就是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