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鄂教版3.10读碑课件(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鄂教版3.10读碑课件(7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3 11:0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3张PPT。你看到了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你想用那些词来形容它?庄严 雄伟 壮观同学们
昨天,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在作家周定舫的引导下,瞻仰了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今天,我们又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引导下再次拜访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可不同,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读。读碑【学习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读碑的认识过程。 2.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3.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作者简介 刘成章,陕西延安人,当代作家。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延安歌舞团编剧,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行、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陕西省出版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著有《黄土情》、《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选》、《刘成章散文集》等。
?
背景资料:
?? 作家长期生活在陕西,对延安的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当他去了一趟南泥湾,瞻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听说一位烈士的亲属查找烈士的名字找了半个小时没有结果的感人事迹后,心情十分沉重,他于是产生了创作《读碑》的感想。
读的理解:
??? 一般地说,可读的是书、文章,但有时人们也将对山、水、景、物乃至人的品味、揣摩等也叫“读”。如“读后感”指的就是看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这时“读”发dú音,但“读”的另一个音dòu,它指语句中的停顿,如“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dòu),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络绎凝滞沁入人心夯实弥深剥蚀恢宏逶迤缔造怦然心动(luò yì)(qìn)(hāng)(pēng)(mí)(bō shí)(huī)(wēi yí)(dì)(zhì)扫清字词障碍词语补注:
庄严:庄重而严肃。 雄伟:雄壮而伟大。 瞻zhān仰:恭敬地看。 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凝níng滞zhi:停止流动。 怦pēng然:形容心跳,怦,象声词。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 形容声音悲切。 誓师:军队出征前,统帅向将士宣示作战 的意义,表示坚决的战斗意志。 上溯sù:往上推求或回想。 逶wēi逶yí迤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缔dì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带着问题,齐读课文。 1、作者读碑经过了几个认识阶段?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整体感知3、如何概括文章内容? 他首先刻画了自己去南泥湾之前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
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外观,感到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并通过对题词、碑文、浮雕“细细地读”、“仔细地看”,回顾了每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雄无畏的精神。一、一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体感知 尤其是一位少妇抱着孩子的画面,更激荡了作者的诗情:
我们一定要珍惜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并让后代永远记住他们!这时,作者禁不住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
是啊!人们将永远记住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幸福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整体感知 残破的碑身给人一种沧桑感,时隔了半个多世纪,历史已经久远,当初如火如荼地战斗过的热土如今已归于沉寂,四周一片寂静,这里仿佛被人遗忘。如果不是看到这些密密麻麻,像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谁能体会得到“牺牲”二字的分量?
二、读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整体感知 作家接着刻画了自己瞻仰了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以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认识,这一次解读是作者从现实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二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体感知 作者想到“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哪些碑文不再是空洞的文字,而是无数的无数的无数的革命先烈的血肉之躯。
一百多年来,中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的鲜血洒遍了960万公里的每一方土地,那是多么庞大的队伍。
这怎能不在他的心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整体感知 纪念碑,不是用水泥砌成的固定的一块石碑
而是
一个个有名有姓,有亲人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化为尘土的悲壮故事
是千千万万个血肉之躯筑成的屹立于人们心中的丰碑
整体感知第一层:第l自然段一第5自然段 第二层:第6自然段一第13或14自然段 第二层:第13或14自然段一第15自然段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讲解 《读碑》记叙了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程,体会到了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分量的沉重和中华民族为了国家的胜利、人民的幸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掀开了中国革命悲壮历史的一角,让我们在巨大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在灵魂的洗礼之后重新面对熟悉而又好像早已厌倦的生活。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在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启示下,“我”终于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插叙手法。
它既是本文的记叙特点,又是本文结构特点。 课文第二部分记叙的顺序属于哪种?体会语言的情味和作者的情感 品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令自己欣赏、感动、震撼的句子或段落,并从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进行旁批。 1·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运用比你的手法,通过描写表现了人们凝神屏气仔细瞻仰的情态。同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我脚步几乎凝固的瞻仰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我看得十分投入、认真。2·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运用排比手法写字的多,突出了我受到的震撼。3·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这么多”反复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心头涌起的悲壮感和震撼。4·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用“森林”来形容烈士的名字之多。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所受到的震撼之强烈。5·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烈士的名字么?采用叠词、铺陈的渲染突出了烈士之多,我的震撼之强烈,感触之深。品读关键词①情感悲壮、激昂、深沉、肃穆(不仅仅是悲伤、悲痛)。
②情感的表达,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设问、反问、对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方法)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描写、抒情、记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细读课文,品味感情(第一部分)人民英雄纪念碑1 在去南泥湾之前“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是怎么样的? 答:庄严、雄伟、壮观、伟大 细读课文,品味感情(第一部分) 2 作者在去南泥湾之前他是从哪些方面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他是以什么态度去读的呢? 细读课文,品味感情(第一部分)①“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在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这句话怎样理解?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凝神屏气仔细瞻仰的情态,把“我”比作“石头”, 同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我脚步几乎凝固的瞻仰状态,体现了“我”不仅仅是“看”,更是细致的品味感受。 ②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的浮雕,我——细心地看了”这两个“细细地读”和一个“细心地看”,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细细地”和一个“细心地”说明作者不仅是认真的在看纪念碑更是用虔诚的心在瞻仰纪念碑。 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细读课文,品味感情(第二部分)《读碑》1、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第七段:碑身——残破
第八段:碑文——密密麻麻
2 “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周围一片寂静,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农民;碑前也只站着我和陪同我的一个同志。”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些词用的好?如何理解这段话?想一想:细读课文,品味感情(第二部分)答:“残破”“寂静”这两个词用的好。“残破” 的碑身经过风雨剥蚀,给人一种沧桑感;“寂静”则说明很少有人记得这些战士们了,给人一种悲凉感。
时隔半个多世纪,历史已经远去,当初如火如荼地战斗过的热土如今已经“一片寂静”,“只看见几个农民耕种”,曾经燃烧着的鲜活生命化作碑上的名字,在阳光和风雨的剥蚀中暗淡了生命的痕迹,他们仿佛已经被人遗忘。3 第8段“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笔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笔架;”这两个分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细读课文,品味感情(第二部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碑文比作铅笔架,说明了碑身上文字极多,也表明了有极多的烈士牺牲,但现在碑已经残破不堪,许多人忘记了这段历史,作者在此时感受到了历史的凝重。“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赏析这段话。 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堆积”“重叠”“密密麻麻”的是烈士的名字,这些词语再一次强调烈士牺牲之多,作者面对这样的历史感受到巨大的震撼。
把烈士的名字比作森林,这是作者对“牺牲”二字的理解,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名字的笔画都有一个悲壮的故事,伟大、崇敬就蕴育在其中。4 “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赏析这段话。 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堆积”“重叠”“密密麻麻”的是烈士的名字,这些词语再一次强调烈士牺牲之多,作者面对这样的历史感受到巨大的震撼。
把烈士的名字比作森林,这是作者对“牺牲”二字的理解,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名字的笔画都有一个悲壮的故事,伟大、崇敬就蕴育在其中。录
陈文彬 陈友元 蓝鸿岐 王继朝 吕孝
侯 王洪波 谷忠义 张大贵 王发
科 彭洪胜 吴元堂 康春喜 周兴初
曾 彬 皮世顺 李德华 李希白 陈兴
邦 王庆华 于庆华 朱仁轩 李跃章
何立生 刘 济 王国民 赵德义 刘景世
牟玉和 芦芳齐 亢 康 向延奎 胡谋进 陈
明 李志振 王树堂 仝普照 周开元 郝习武 贾自来 王书生 王兰馥 李瑞臣 李顺泰 李广华 欧少成 韩玉喜 严世坤 谢玉继 元景明 蒋少兴 冯延弼 李长恒 王清臣 张凤岐 代桐西 陈有财 彭耀祥 李明武 张广生 贾丙元 刘凤山 阎福生 曹广田 徐有财 侯英祥 溪日星 王西峰 宋殿元 李云海 康喜相 贾绍玉 李国忠 李张福 胡 甦 榷延荣 张希文 侯俊祥 刘于荣 袁进明 朱仁义 杨景仁 侯万祥 吴长寿 胡学保 康玉忠 殷文立 侯虎祥 溪 永 魏福财 李树国 彭信和 孙荣起 李寿文 贾拉马 段文理 刘俊峰 王德明 张营海 刘万林 张玉忠 刘庆尧 芦秉池 易善举 郝兴武 王俊泉 李思城 肖汉延 芦登祥 栋 国 康万秀 刘海龙 张有生 芦登玉 李俊峰 袁文和 曹三祥 严国胜 刘占如 胡广义 杨丕治 周新德 牛振成 王云楼 牛小德 赵金声 祖修德 王喜延 吴庆周 李忠玉 苏玉可 张喜臣 田增礼 王玉仟 吕志群 张同轩 陈味香 齐玉山 王希风 张计明 王德如 杨进保 李文中 张福俊 左用臣 乔炳智 周志贵 李早计 王丕绝 吴金舟 杜守守 谭 怀 王运禹 张明瑞 严 珍 周志心 左金才 王占中 杨国良 瞧占奎 黄 吉 王万忠 张顺民 袁 贵 王双罗 张翠芩 谢清江 许成明 白金贵等等2600余人
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烈士名录5 第12段“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这段话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了设问、反问和叠词,突出了给作者带来的震撼,强调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新认识。6、作者读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之后想到了什么?第11段:想到了烈士
第12段:想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1 作者去了南泥湾之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是怎样的呢?细读课文,品味感情(第三部分)答:感同身受、悲壮、震撼、凝重细读课文,品味感情(第三部分) 2 理解“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这句话。
“悲壮感”与“使命感”分别指什么?细读课文,品味感情(第三部分)作者说“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如何理解这“悲壮感”和“使命感”的内涵。悲壮感: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真切的认识到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竟有那么大的英雄儿女倒在了血泊里,这个代价是太大了。因而产生了悲壮感。
使命感: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代价,我们才没有理由抱怨、厌弃今天的生活,才会意识到应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的祖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创造新的辉煌。细读课文,品味感情(第三部分) 3 为什么说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它注释了什么?作者由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看到无数烈士的名字让作者明白了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国人民的幸福、自由是有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为此牺牲。从而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丰富的内涵。 作者正是因为去了南泥湾,看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才明白“牺牲”的分量,这种牺牲的代价铸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不是用水泥铸成的,而是千千万万个血肉之躯筑成的。
通过九龙泉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真正意义,所以说是它的一条极好的注释。深入思考: 1 第四段中对少妇和孩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是先烈们以生命为代价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深入思考: 2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了更深的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是一座装饰美观、高大的建筑,它凝聚的是中华儿女为了自由、幸福而洒下的鲜血,它是中华民族意志和精神的象征。写法探究 (1)作者从大处着眼,引导人们思考怎样对待今天的生活,视野开拓,立意高远,又从小处着墨,精于用诗化的细节去撩拨人们敏感的神经,引起读者内心的颤动,汹涌起内心情感的波澜。 (2)作者同时将鲜明的画面,浓郁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他经历了一个长期体验认识思考的过程,这是一个寻找生活意义及生命意义的过程,它既能带领读者身临其境,达到感同身受之效,又增强了文章的深度与厚度,从而丰富了文章的意蕴,情真味浓,可读性强。 延伸与拓展结合前一课和本文,谈读你对单元课题“丰碑”的理解 “丰碑”决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和高大的建筑,它是……一种意志和精神的象征一种英雄的崇拜是一段历史的凝固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是“丰碑”平型关大捷青藏铁路三峡水库一项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是“丰碑”神舟十号升入太空一个高尚的精神品质也可是丰碑。相关知识: 1958年5月1日,矗立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从此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工程被载入史册,并成为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主要象征。 每当人们漫步于天安门广场,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拔地而起的身影的时候,一定都想知道当初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些日日夜夜——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国际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同志担任,秘书长为薛子正。为了体现周恩来总理关于建筑纪念碑目的在于“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指示,1953年3月首都兴建委员会从240多种设计方案中精选出8种,向专业设计人员广泛征求意见。这8种设计方案包括:矮而分散的典型设计,高而分散的典型设计,做成三座门的设计,矩形主柱式碑形——高的典型设计,有了望台的设计,红墙上立碑的设计,碑顶立群像的设计和最后被采用的碑形设计。关于纪念碑建在何处,也经过广泛的讨论。开始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就中华门的原址建立,也有人主张建在西郊八宝山上。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全国人民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纪念碑的位置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关心的事情,是在他们直接指示下完成的。史料中有一份珍贵的毛泽东手书批示。事情缘于朱启钤、章士钊、叶恭绰三位民主人士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后,向毛主席建议,对纪念碑的设计提出新的意见,如:浮雕史料应特别慎选,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画不可漏略;浮雕用材可考虑铜铸;整个图形宜再行斟酌;各部分纹样宜另行选择,明清两朝纹样纤弱无力,不宜多用等。毛泽东主席看到建议后,批示:“彭真同志,此件请付委员会讨论并邀建议三人参加。”在北京市档案馆的档案中还有另一份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彭真同志拟写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将它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总理书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 1952年8月1日,修建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工。纪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岗石,重达百吨,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采运工作历时七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7116名工人直接参加了这项工作,开采用打槽办法,运输用滚木及推土机牵引滚移。纪念碑浮雕石料采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矿。纪念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石块牢固地拉结浇注在一起。碑心石正、背面的题字都有阴文镌刻在石面上,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0余两。整个纪念碑用1.7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布置作业(二选一,一周内完成)
?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大决战》《长征》《血战台儿庄》等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断,联系“丰碑”读体会。 2.以“丰碑”为题写篇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