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课件素材)(打包11套)鲁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课件素材)(打包11套)鲁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04 08:21:26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的分类第2章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元素是物质的组成成分,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2.能从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新知导学1.你已学过许多物质,如镁(Mg)、氯气(Cl2)、氧化铜( )、碳酸钙
( )、五水合硫酸铜( )、氢氧化钡[ ]、硫酸
( )等。
(1)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有 种,说明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 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
(2)这些物质中,Mg和Cl2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 ,其余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CuOCaCO3CuSO4·5H2OBa(OH)2H2SO48元素元素单质化合物2.由Na和Cl组成的化合物是 ,只由碳和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的化合物是 、 ,其中碳的化合价为 和 ,说明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有的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有的可以组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呈现 的价态。NaClCOCO2+2+4不同物质元素—游离态:元素以 形式存在
—化合态:元素以 形式存在存在形态组成单质化合物1.在“加碘食盐”“含氟牙膏”“补钙保健品”“缺铁性贫血”中,“碘、氟、钙、铁”是指
A.单质 B.元素
C.化合物 D.物质√答案解析易错警示解析 这些元素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而化合物不仅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易错警示 元素是宏观概念,物质是由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元素不等同于具体物质。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两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
C.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只能显示一种价态
D.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示正化合价,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可以
显示正化合价或负化合价√答案解析易错警示解析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如O2,也可能是混合物(O2和O3的混合物),A项错误;
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SO2和SO3,B项错误;
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显一种价态,如NH4NO3中,N有-3价和+5价,C项错误;
金属元素只有正价,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可以显正价,也可以显负价,如SO2中S为+4价,H2S中S为-2价。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物)。1.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例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 ②HCl ③CaCl2 ④CuO ⑤H2O ⑥Fe2O3
(1)依据通常状况下存在状态为标准,可分为固体: 、液体:
、气体: 。
(2)依据 为标准,可分为氯化物: 、氧化物: 。
(3)依据 为标准,可分为:酸: 、盐: 和氧化物:
。二、物质分类的依据①③④⑥⑤②元素组成①②③④⑤⑥组成和性质②①③④⑤⑥2.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钡盐钾盐硫酸盐碳酸盐一元酸二元酸无氧酸含氧酸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分类。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酸碱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
化物混合物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成分组成,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组成物质元素的种类多少,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化合物按性质分类,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根据在水溶液或在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3.氧化物根据性质不同,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4.分类的标准不同,同一物质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如NaHSO4可以属于纯净物、钠盐、硫酸氢盐、酸式盐、含氧酸盐、电解质、水溶性盐等。√答案解析3.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氧化物:CO2、NO、SO2、H2O、Na2O
B.碱:NaOH、KOH、Ba(OH)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CuO易错警示解析  A项,H2O是氢的氧化物;
B项,Na2CO3虽然俗名为纯碱,但它属于盐;
C项,NH3·H2O为碱;
D项,Mn2O7为酸性氧化物。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1)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2)对物质进行分类时,要明确物质的俗称及其成分,如纯碱(Na2CO3)、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苛性钠(NaOH)、生石灰(CaO)、小苏打(NaHCO3)等。4.按照物质的分类,HNO3应属于
①混合物 ②化合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解析方法规律解析 HNO3属于纯净物、含氧酸,为化合物。方法规律 同一种物质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时,会出现交叉现象,即交叉分类法。如NaHCO3从不同角度分类时,属于钠盐、碳酸的酸式盐、含氧酸盐等。1.同类物质常常具有许多共性。因此可以通过物质所属类别,推测其具有的性质。
(1)SO2和CO2同为酸性氧化物,试根据酸性氧化物具有的通性(或CO2的性质),推测SO2具有的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SO2+H2O===_______,②SO2+CaO=== ,③SO2+Ca(OH)2=== 。
(2)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若实验室没有稀盐酸时,可选用______
代替。三、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H2SO3CaSO3CaSO3↓+H2OCaCO3+2HCl===CaCl2+CO2↑+H2O稀硝酸2.通过物质分类,可以建立物质类别间的从属关系,分析物质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寻找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2Ca+O2===2CaO
CaO+H2O===Ca(OH)2
CaO+CO2===CaCO3
Ca(OH)2+CO2===CaCO3↓+H2O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5.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根据其类别推测二氧化硫不具有的性质是
A.与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
B.与足量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亚硫酸钾和水
C.与盐酸反应
D.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答案解析方法规律解析 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还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方法规律 一般酸性氧化物能与碱、碱性氧化物、水反应;碱性氧化物能与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6.根据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硫酸分别与镁及其化合物(类别不同)反应生成硫酸镁的化学方程式。答案解析答案 Mg+H2SO4===MgSO4+H2↑
MgO+H2SO4===MgSO4+H2O
Mg(OH)2+H2SO4===MgSO4+2H2O
MgCO3+H2SO4===MgSO4+CO2↑+H2O解析 酸能与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等反应生成盐,故硫酸可与Mg、MgO、Mg(OH)2、MgCO3等反应生成MgSO4。1.物质的分类2.研究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要选定一类物质,预测它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然后选出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探究它们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达标检测12345解析 只含有C、O两种元素的气体,既可能是纯净物(含有CO或含有CO2),也可能是混合物(即同时含有CO、CO2,CO与O2,CO、CO2和O2或CO2与O2的混合物)。常温下碳单质不可能是气体,D项错误。√答案解析671.某学生发现实验室中的一瓶无色气体,他想知道是何种气体。经实验测定此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 B.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12345解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二氧化氯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答案解析672.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分类来看,ClO2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123456解析 A项,干冰(CO2)属于化合物,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
B项,熟石灰属于碱;
C项,水属于化合物,烧碱属于碱。√答案解析73.下列各组物质中,依次属于单质、酸、盐的一组是
A.干冰、石灰石、氧化钙
B.氧气、硫酸、熟石灰
C.水、烧碱、食盐
D.液氯、硝酸、纯碱12345解析 A项,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C项,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如Fe2O3。
D项,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答案解析67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12345答案解析6√75.下列各组物质中分类正确的是123456解析 A项,盐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不属于碱,石灰石是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
C项,一氧化碳不属于酸性氧化物,过氧化钠属于特殊氧化物;
D项,二氧化碳不属于酸。7123456√答案解析76.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123456解析 A项,甲与乙、乙与丙、丙与丁之间不反应;
B项,丁不能转化为乙,且甲与乙、乙与丙、甲与丁之间不反应;
C项,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不反应;
D项,HCl与CuO或Cu(OH)2等反应可转化为CuCl2,符合题意。77.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4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请分别写出其化学式。
甲:Na、H2、O2、Cl2;
乙:CO、Na2O、CO2、SO2;
丙:NaOH、K2CO3、KHCO3、K2SO4;
丁:NaOH、Ca(OH)2、KOH、NaCl。
(1)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解析 甲组,钠为金属单质,其余为非金属单质;乙组,氧化钠为金属氧化物,其余为非金属氧化物;丙组,氢氧化钠为碱,其余为盐;丁组,氯化钠为盐,其余为碱。NaNa2ONaOHNaCl答案解析1234567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a+O2===2Na2O
Na2O+H2O===2NaOH
NaOH+HCl===NaCl+H2O解析 根据物质类别、图示转化关系推测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有关转化的反应。答案解析1234567(2)问题(1)中四种物质转化如下图,写出序号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指出问题(2)中甲、乙、丙、丁物质的种类。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丁_____。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碱  盐解析 一般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 由氢氧化钠转化为氯化钠,需利用复分解反应,除酸碱中和反应外,可以利用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的反应实现,但生成的碱应为沉淀。答案解析答案 2NaOH+CuCl2===2NaCl+Cu(OH)2↓(答案合理即可)1234567(4)问题(2)中反应③,除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课件43张PPT。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第2章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聚沉等性质,了解胶体性质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3.学会胶体的制备、分离和提纯。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新知导学1.硫酸铜溶液和泥水都属于混合物,各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何相同点?一、分散系及其分类答案 硫酸铜晶体中的微小离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硫酸铜溶液;泥土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泥水,为悬浊液;二者都是一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而形成的,都属于混合物。答案2.分散系存在比较广泛,大家熟知的溶液都是分散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有烟、雾、碘酒、食盐水、有色玻璃等。
(1)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分散质、分散剂;比较分散质、分散剂的存在状态并填写下表。微小尘埃(固)微小水滴(液)碘(固)食盐(固)金属氧化物(固)空气(气)空气(气)酒精(液)水(液)玻璃(固)(2)依据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用交叉法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答案 分散系可分为9种,如下图:答案3.粗盐溶液因含少量泥沙而变浑浊,常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除去。过滤时,氯化钠溶液能透过滤纸得到滤液,少量泥沙不能透过滤纸而残留在滤纸上,由此可说明 。若以此为分类标准,分散系可分为 、 和 。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溶液胶体浊液1.分散系的分类和组成分

系概念: 分散到 形
成的混合物组成分散质:分散系中 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 的物质分类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______
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之间
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_______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分散成粒子分散其他物质1 nm1~100 nm100 nm2.几种分散系的比较<1 nm(<10-9 m)1~100 nm
(10-9~10-7 m)>100 nm(>10-7 m)离子或小分子均匀、透明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或高分子均匀、透明或半透明大量分子或离子
的集合体浑浊、不均匀、
不透明饱和溶液、不饱和
溶液固溶胶、液溶胶、
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不能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不稳定能能能不能不能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
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
C.混合物 D.化合物√答案解析易错警示解析 浊液、溶液、胶体均属于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易错警示 分散系都是混合物,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不能认为水是一种分散系。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B.浊液中分散质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C.碘酒这种分散系的溶质是酒精
D.雾是小水滴的聚集体分散到大气中形成的分散系√答案解析易错警示解析 碘酒是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易错警示 胶体等分散系不一定是液态,如云、烟、雾都是气态胶体。1.胶体的制备、分离和提纯
(1)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为取1个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并煮沸,向沸水中逐滴滴加5~6滴1 mol·L-1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 为止。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胶体微粒可以透过滤纸而浊液中较大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因此可用 的方法分离。二、胶体的制备与性质红褐色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过滤相关视频(3)胶体微粒不能穿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因此可用 的方法分离。
如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的分离净化:如图,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渗析相关视频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分别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和NaCl溶液,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观察,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答案 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时,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能看到明亮的“通路”,但用激光笔照射NaCl溶液时不能观察到该现象。答案相关视频(2)在U形管中装入Fe(OH)3胶体,插入电极并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你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案 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该现象说明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3)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溶液,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答案 该胶体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答案相关视频1.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对于一些可溶性大分子物质,一个分子就可形成胶体微粒,可采用溶解法制备胶体,如将淀粉、鸡蛋清等溶于水,橡胶溶于汽油等。
(2)反应法:对于一些难溶性小分子物质,多个分子聚集在一起可形成胶体微粒,故可利用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并且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程度,使反应产物——分散质粒子聚集成大小为1~100 nm的粒子而形成胶体。2.胶体的分离与提纯
(1)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胶体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胶体微粒可以透过滤纸而浊液不能透过滤纸,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胶体与溶液的分离: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利用渗析法分离。3.从胶体微粒的大小认识胶体的性质
(1)由于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它对光有一定的散射作用,因而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2)胶体微粒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能较强地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由于带有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因而胶体具有相对
,且胶体具有 。
(3)由于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当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胶体会发生聚沉; 胶体,胶体微粒吸附的离子受到影响,胶体也会聚沉。稳定性电泳现象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加热√答案解析3.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不稳定,密封静置,会产生沉淀
B.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微粒都可以透过滤纸
D.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随后溶解易错警示解析 溶液和胶体都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密封静置也不会产生沉淀;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胶体微粒和溶液中的溶质微粒都能透过滤纸;加入盐酸时FeCl3溶液中无沉淀产生。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利用丁达尔现象是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简单方法。4.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 Fe(OH)3↓+3HCl
B.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
C.Fe(OH)3胶体微粒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Fe(OH)3胶体带有一定电荷
D.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答案解析规律总结解析 A项,方程式中不能有“↓”号;
B项,加热时间过长,会产生沉淀;
C项,胶体呈电中性。规律总结  (1)制备Fe(OH)3胶体的关键是控制反应条件,促使难溶物生成而又不形成沉淀。因此不能加热时间过长,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2)胶体呈电中性,电泳时,胶体微粒向某一极移动,而不是胶体移动。
(3)盐卤点豆腐、黄河三角州的形成、FeCl3溶液止血、明矾或三价铁盐净水、两种不同型号的墨水混合易出现堵塞等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另外工业电泳电镀、电泳除尘等是利用胶体的电泳现象。1.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与分散系类别的关系几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等都由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决定。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用于鉴别胶体与溶液。
(2)电泳——证明胶体微粒带电。
(3)聚沉及聚沉方法——①加热;②加电解质;③加与胶体微粒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
3.胶体的制备如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达标检测12345解析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来分类。√答案解析67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或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12345解析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性。√答案解析672.当一束光通过鸡蛋清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现象,这表明鸡蛋清属于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123456√答案7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B.Fe(OH)3胶体是纯净物
C.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微粒不能透过滤纸12345√答案解析674.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B.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 nm=10-9 m),因此纳米
材料属于胶体
C.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1234567解析 胶体遇可溶性盐聚沉,是由于胶体微粒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胶体微粒的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就易于碰撞而结合为较大颗粒,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项正确;
纳米微粒是一种微粒,而胶体是混合物,只有将纳米微粒分散到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B项错误;
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先发生聚沉,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C项正确;
高压电除烟尘,利用了胶体的电泳现象,D项正确。12345答案解析6√75.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黄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D.肾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123456解析 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得到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产生的氢氧化铁微粒的聚集体已大于100 nm,形成的是悬浊液;血液是胶体,通过微波手术刀可以使胶体凝聚;黄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是因泥沙河水形成的胶体发生聚沉;血液透析是利用渗析原理,让血液中的毒素通过半透膜而除去。7123456√答案7解析 渗析可用于分离胶体和电解质溶液。解析6.下列各组物质可用渗析法分离的是
A.NaCl和水
B.淀粉胶体和NaCl溶液
C.乙醇和水
D.碳酸钙和NaCl固体混合物7.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其性质检验实验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实验操作: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________,停止加热。解析 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答案解析1234567氯化铁红褐色(3)检验胶体制备成功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氢氧化铁胶体中微粒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解析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常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和胶体。答案解析12345671~100 nm用一束光线照射,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4)一位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边滴加氯化铁溶液边搅拌,没有制得胶体,反而出现了浑浊,请帮他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搅拌能使胶体微粒容易碰撞结合成更大的颗粒而聚沉。搅拌使胶体发生聚沉而出现浑浊(5)如果向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操作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盐酸先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沉淀再与盐酸反应而溶解。答案解析1234567先出现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呈棕黄色(6)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割破,可用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主要原因是____(填序号)。
①氯化铁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②氯化铁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③氯化铁溶液能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堵住伤口
④氯化铁溶液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解析 血液属于胶体,加入FeCl3溶液可使胶体聚沉;聚沉是物理变化。答案解析1234567②课件42张PPT。第1课时 电解质及其电离第2章 第2节 电解质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知道电解质导电的原因、电解质电离的含义及电离的条件。
3.知道酸、碱、盐的电离,并能正确书写其电离方程式。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新知导学1.用图示装置分别完成下表中所列物质水溶液能否导电实验。并填写下表: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灯泡发亮灯泡不亮灯泡发亮灯泡发亮灯泡不亮2.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可推知: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 导电,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 导电。能不能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水溶液熔融状态化合物水溶液熔融状态化合物化合物H2SO4H2CO3NaOHNH3·H2ONaClBaSO4MgOSO2CO2CO蔗糖酒精CH4NH3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依据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基本前提是 。
(2)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即为电解质:
①在水溶液里 导电;②在熔融状态下 导电。化合物能能解析 A项,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项,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aSO4虽难溶于水,但BaSO4是盐,属于电解质;
D项,H2O是电解质。1.下列各组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答案解析方法规律√方法规律 (1)根据物质类别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水是电解质。
(2)由定义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属于电解质;而非电解质必须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3)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应注意的问题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一定是本身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产生的,而是它与水反应的产物电离产生的,它本身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如SO2、CO2、NH3是非电解质,而它们与水反应的产物H2SO3、H2CO3、NH3·H2O是电解质。2.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稀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CuSO4·5H2O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
(3)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_。
(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答案解析误区警示①③⑦⑨⑩⑤⑧②④⑥⑨①③⑦⑩解析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首先是化合物,其次是这种化合物能自身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单质、混合物无论导电与否,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导电的关键是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有则能导电,无则不能导电。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1)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和石墨等;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固体、液态HCl等。
(2)酸在液态或气态时不导电,溶于水才导电;多数盐、强碱固态不导电,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均导电;活泼金属氧化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1.氯化钠晶体、氯化钠溶液和熔融的氯化钠是否都能导电?为什么?二、电解质的电离答案 NaCl晶体不导电,NaCl溶液和熔融的NaCl都可以导电。NaCl晶体是由Na+和Cl-构成的,晶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NaCl晶体不导电。NaCl晶体溶于水时,Na+和Cl-逐渐脱离晶体的表面进入溶液,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受热熔化时,晶体中的Na+和Cl-也能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NaCl溶液和熔融的NaCl都导电。答案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离子,其过程常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电离方程式是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试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Cl、H2SO4

(2)NaOH、Ba(OH)2

(3)BaCl2、Al2(SO4)3
。NaOH===Na++OH-;Ba(OH)2===Ba2++2OH-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能够 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2.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能生成 和 的化合物。自由移动H+OH-金属阳离子(或NH )酸根阴离子+
4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求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右边书写离子符号。
(2)电离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即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个数必须相等)和电荷守恒(即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4.酸、碱、盐的电离条件
(1)盐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而导电。
(2)酸只有在水溶液中能电离,故液态酸不导电。
(3)NaOH、KOH等强碱,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均能发生电离而导电。√答案解析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a(OH)2===Ca2++2(OH-)
B.FeCl3===Fe2++3Cl-规律总结解析 A项中氢氧根离子不应加括号;
B项中应电离为三价铁离子;
C项中氢离子应写为2H+;D项正确。(3)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和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一定相等,故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4.下列关于酸、碱、盐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离出的阳离子有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出OH-的化合物叫碱
B.氯化钠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是盐
D.NaHSO4可以电离出H+,因此NaHSO4属于酸√答案解析易错警示易错警示解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称为酸,生成的阴离子只有OH-的化合物称为碱,A项错误;
氯化钠溶解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电离出Na+和Cl-,电解质的电离无需外加电流,B项错误;
NaHSO4电离的阳离子除H+外还有Na+,不属于酸,NaHSO4应属于酸式盐。易错警示 (1)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如NH4Cl等铵盐属于盐类。
(2)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不全部是H+,故NaHSO4属于酸式盐。
(3)电解质电离不需要外加电源。1.按右图装置做实验,比较0.1 mol·L-1的盐酸和0.1 mol·L-1的醋酸溶液导电性有什么差异?为什么有这种差异?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答案 实验表明,一定体积的0.1 mol·L-1的盐酸比同体积同
浓度的醋酸溶液导电性强。这是因为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
而醋酸在水中只是部分电离,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所含有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所以两种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答案2.不同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电离程度不一样,有的能够完全电离,有的只能部分电离。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即能否完全电离)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 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H2SO4、HCl、Ba(OH)2、NaNO3等。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 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CH3COOH、H2CO3、NH3·H2O等。完全部分3.试归纳强、弱电解质分别包括哪些类别的物质?答案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等。答案4.对弱电解质来说,电离方程式中的“===”要用“??”代替,表示弱电解质在溶液里只能部分电离。例如,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CH3COO-+H+NH3·H2O??NH+OH-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某些难溶于水的盐,由于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它们属于强电解质,如BaSO4、CaCO3等。
2.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少有关,所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
子和离子
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比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强
C.硫酸钡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电阻很大,所以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D.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答案解析易错警示易错警示解析 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不存在溶质分子;而弱电解质溶于水后,部分电离,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A项正确;
溶液导电性强弱是由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大于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B项错误;
硫酸钡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因此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C项错误;
强电解质有难溶于水的,如CaCO3等,弱电解质有易溶于水的,如CH3COOH等,D项错误。易错警示 强、弱电解质是根据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的程度来划分的,与它的溶解性及溶液的导电性没有直接关系;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达标检测12345解析 ③④两种化合物自身均不能电离,⑤属于混合物,⑥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答案解析6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氢氧化钠 ②硫酸钡 ③氨气 ④蔗糖 ⑤盐酸 ⑥铁
A.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⑥12345答案解析6√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123456√答案解析3.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NH3溶于水可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B.Na2O熔融时能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
C.铜的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D.SO2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好,所以SO2是电解质123456解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电离,使溶液导电,但NH3不是电解质,A项错误;
Na2O熔融时能导电说明它是电解质,B项正确;
铜是一种单质,铜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
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是一种电解质,D项错误。12345解析 物质能否导电关键是看是否具有带电微粒且能自由移动。√答案解析64.下列物质能够导电的是
A.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钾
B.液态的氯化氢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12345答案解析6√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氯化氢为电解质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
动的离子数目多123456解析 CO2溶于水发生反应:CO2+H2O??H2CO3,H2CO3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 等而导电,故CO2是非电解质,H2CO3是电解质,A项错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是酸,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是酸,B项错误;
HCl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与Cl-,故能导电,HCl是电解质,但液态HCl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C项正确;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决定,D项错误。6.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干冰 ③液态醋酸 ④汞 
⑤CuSO4·5H2O ⑥蔗糖 ⑦稀硫酸 ⑧熔融态Na2SO4 ⑨稀氨水 
⑩Cu(OH)2 ?HClO ?BaCO3固体 ?NaHSO4晶体
(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
(4)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和 ,下列对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123456④⑦⑧⑨①③⑤⑧⑩???③⑩?D答案课件35张PPT。第2课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第2章 第2节 电解质学习目标定位
1.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2.能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新知导学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均能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若将它们混合,溶液中的离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下面通过实验进行学习探究。一、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小白色沉淀大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H+和OH-BaSO4降低下降大增强由上述分析可知
(1)离子反应的概念:在溶液中 的化学反应。
(2)离子反应的实质:某些离子的浓度降低。有离子参加相关视频2.离子反应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1)离子方程式是 。
(2)按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要求,写出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写——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离子3.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的实质。
(2)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NaOH分别和HCl、H2SO4、HNO3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 表示。H++OH-===H2O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是正确使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能改写成离子符号的物质,必须同时具备易溶、易电离这两个条件,需要熟记的有三类:强酸(HCl、HNO3、H2SO4等);强碱[NaOH、KOH、Ba(OH)2等];易溶于水的盐(NaCl、CuSO4等)。其余的均用化学式表示。包括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如H2CO3)、弱碱(如NH3·H2O)和水,气体,单质,氧化物等。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KOH溶液和HCl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2)Ba(OH)2和Cu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Na2CO3溶液和HNO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钙和HCl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化镁和H2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拓展延伸OH-+H+===H2OCaCO3+2H+===Ca2++CO2↑+H2OMgO+2H+===Mg2++H2O解析 按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拆、三删、四查”进行书写。拓展延伸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微溶物的写法:微溶物的澄清溶液写成离子形式;浑浊或沉淀时写成化学式形式。如澄清石灰水表示为“Ca2++2OH-”,而石灰乳则表示为“Ca(OH)2”。2.能用H++OH-===H2O表示的反应为
A.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
B.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氢氧化钾和稀H2SO4反应
D.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解析易错警示B项,Cu(OH)2+2H+===Cu2++2H2O;
D项,OH-+CH3COOH===CH3COO-+H2O。√答案易错警示 有的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一个反应,如Cl2+H2O===Cl-+H++HClO只表示氯气与水的反应;有的离子反应,能代表某一类反应,如H++OH-===H2O可以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易溶易电离的盐及水的反应,也可代表易溶硫酸酸式盐和强碱反应生成易溶易电离的盐及水的反应,但不代表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1.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OH-与Cu2+结合生成了
难溶性的Cu(OH)2溶液先变红,后退色试管中有气体产生,
气球变大H+与CO 反应生成了CO2
气体OH-可使酚酞变红色,
OH-被H+中和后红色退去2-
32.写出上述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Ⅰ. ;
Ⅱ. ;
Ⅲ. 。Cu2++2OH-===Cu(OH)2↓OH-+H+===H2O复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 ,如生成BaSO4、AgCl、CaCO3、Fe(OH)3、Cu(OH)2等沉淀。
2.生成 或 ,如生成CO2、SO2、NH3等气体。
3.生成 ,如生成H2O等。难溶的物质气体易挥发性物质弱电解质√答案解析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方法规律解析 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关键是看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
A项,Mg2++2OH-===Mg(OH)2↓;C项,离子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方法规律方法规律 常见的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1)生成难溶或微溶盐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弱碱的阳离子不能与OH-大量共存。
(3)弱酸根阴离子不能与H+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阴离子与H+和OH-均不能大量共存。答案解析误区警示√误区警示解析 A项,Fe3+为棕黄色;D项,酸性溶液中上述离子可以大量共存。误区警示 判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几个关键词
“透明”不等于“无色”;“一定”即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如酸性、碱性条件下都能符合题意;“可能”即有一个条件下能大量共存即可。达标检测12345√答案解析61.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
C.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
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123456B中生成白色沉淀:Cl-+Ag+===AgCl↓;D项混合无沉淀、弱电解质、气体、水生成,不能发生离子反应。12345答案解析6√2.下列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123456答案解析√3.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①HCl ②H2SO4 ③HNO3 ④NaHSO4 ⑤CH3COOH
A.①③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123456答案解析√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性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5.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硫酸铜电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BaCl2电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___,Cu2+和Cl-有没有参加反应?________。123456Ba2+、Cl-没有答案解析(2)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硫酸铜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123456BaSO4===BaSO4↓答案解析(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则不可能有______存在。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时,溶液中不可能有____________存在。
(3)当溶液中有阳离子______和_______存在时,上述所有阴离子都不可能存在。123456Ba2+Ag+答案解析课件40张PPT。第3课时 离子反应的应用第2章 第2节 电解质学习目标定位
2.进一步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新知导学1.离子方程式是基本化学用语之一,它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辨析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应遵循客观事实,根据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环境,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有错误者指出错在何处并加以改正。
(1)铁片插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2)CuSO4溶液与氨水反应:Cu2++2OH-===Cu(OH)2↓答案 错误。反应产物不符合反应实际,应为Fe+2H+===Fe2++H2↑。答案(3)Na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4)Na2O加入稀硫酸中:O2-+2H+===H2O答案 错误。两边电荷不相等,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应为2Na+2H2O===2Na++2OH-+H2↑。答案 错误。Na2O溶于水不能电离出O2-,而是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在离子方程式中,氧化物要写成化学式,即Na2O+2H+===2Na++H2O。答案答案书写离子方程式遵循的原则
1.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主观臆造。如Fe与稀硫酸反应,写成2Fe+6H+===2Fe3++3H2↑是错误的。
2.看清存在形式,拆分必须得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即一般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易挥发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应记熟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气态物质和难电离的物质。4.遵循两个守恒,左右两边配平。即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必须相等。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B.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C.醋酸跟氢氧化钾溶液反应CH3COOH+OH-===CH3COO-+H2O
D.碳酸镁跟稀硫酸溶液反应MgCO3+2H+===Mg2++H2O+CO2↑解析易错警示√答案解析 解本题时采用正向思维,对每一个离子方程式进行分析。而每一个离子方程式都应与其化学方程式及实际情况相吻合,不能随意臆造。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故A选项正确;
Ca(HCO3)2是可溶于水的盐,应写成离子形式,Ca2+并没有参加反应,因此离子方程式中不应出现Ca2+,故B选项不正确;
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MgCO3难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易错警示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解析易错警示解析 B项,应为H++OH-===H2O;
C项,不发生离子反应;
D项,应为Ca2++2ClO-+CO2+H2O===CaCO3↓+2HClO。√答案D.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a(ClO)2+CO2+H2O===CaCO3↓+
2H++2ClO-1.实验Ⅰ:分别向NaCl溶液、Na2CO3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然后再向两试管中滴加稀硝酸。
(1)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
Cl-的检验方法: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 溶液,产生
,再滴加 ,白色沉淀 ,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二、离子的检验滴加AgNO3溶液后均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HNO3,盛NaCl溶液的试管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而盛Na2CO3溶液的试管中生成的白色沉淀消失AgNO3白色沉淀稀硝酸不溶解(3)检验溶液中的Cl-时为什么要加入稀HNO3?答案相关视频2.实验Ⅱ:分别取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各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1)实验现象:滴加少量BaCl2溶液后, ,再加入稀盐酸,盛Na2CO3溶液的试管中 ,盛Na2SO4溶液的试管中 。两支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解白色沉淀不溶解答案相关视频3.实验Ⅲ:取Na2CO3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结论: 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CO2↑、CO2+Ca2++2OH-===CaCO3↓+H2O答案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答案解析易错警示B中可能为Ag+;易错警示答案过量硝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且该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稍过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答案解析方法规律Ag++Cl-===AgCl↓方法规律方法规律 同一溶液中多种离子检验时,为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要有先后的顺序。达标检测12345√答案解析解析 A项,Na2CO3不能写化学式;
B项,氧化铜不能写成Cu2+,且两边原子和电荷数不守恒;
D项,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是硫酸亚铁。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2H+===2Na++H2O+CO2↑
B.氧化铜与硫酸溶液反应:Cu2++2H+===Cu2++H2O
C.锌与稀硫酸反应:Zn+2H+===Zn2++H2↑
D.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片:3Cu2++2Fe===2Fe3++3Cu12345答案解析√解析 A项,石灰水是澄清的,Ca(OH)2应拆写成离子的形式;C项,电荷不守恒。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OH-+H+===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2++2OH-===Mg(OH)2↓12345答案解析√3.Na2CO3是实验室中常备试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检验 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①盐酸 ②NaOH溶液 ③澄清石灰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12345答案√解析解析 A项,Na2CO3应拆成离子形式;
B项,H2CO3应写成“H2O+CO2↑”形式;
C项,电荷不守恒。(2)下列表示Na2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Na2CO3+2H+===2Na++H2O+CO2↑12345答案解析√4.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仅加入AgNO3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Cl-
B.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C.向某无色溶液中仅加入BaCl2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
D.用加入适量铜粉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12345解析 A项,加入AgNO3溶液后,应再加入稀HNO3;
B项,NaOH与CO2、HCl都能发生反应;
C项,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
D项,加入铜粉后:Cu+2Ag+===2Ag+Cu2+,再过滤可除去AgNO3杂质。5.四支试剂瓶中分别盛装有NaNO3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和NaCl溶液,就如何检验这四种溶液分别作如下探究。
探究过程:分别取四种溶液各1 mL于四支试管中,做下列实验。
(1)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__,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的是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答案解析稀HNO3气泡(试管内有气体产生)Na2CO3溶液(2)在剩余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_现象的是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剩余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_现象的是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次实验中都没有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12345答案Ba(NO3)2溶液白色沉淀Na2SO4溶液AgNO3溶液白色沉淀NaCl溶液Ag++Cl-===AgCl↓NaNO3溶液课件39张PPT。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2章 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掌握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等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会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会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新知导学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氧化还原反应中伴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试分析下述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如何?
(1)Fe+2HCl===FeCl2+H2↑答案 答案(2)Fe2O3+3CO 2Fe+3CO2答案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
①标出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②在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画一个线桥,箭头出发和指向的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同一种元素;
③分析化合价的变化,找出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有价态变化的元素的一个原子转移的电子数×发生价态变化的原子个数);表示的是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电子转移的结果④将转移的电子数标在线桥上,并注明得失。
如:
(2)单线桥法: 。单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
①标出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②用线桥将反应物中失电子的元素和得电子的元素连接起来,箭尾指向失电子的元素,箭头指向得电子的元素。注意:线桥只在反应物中,不跨越“===”与生成物相连。
③在线桥上注明电子转移的数目。注意:只写数目,不标得失。
如:表示的是反应前后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情况1.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析 该反应中Cu的化合价变化是0→+2价,1 mol Cu失去2 mol电子;HNO3中氮元素部分由+5价→+2价,生成1 mol NO,转移3 mol电子。(2)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析 结合(1)的分析及单线桥法的注意事项即可写出。(3)若3 mol Cu参加反应,则该过程转移的电子是______mol。规律总结6答案解析解析 1 mol Cu失去2 mol电子,故3 mol Cu失去6 mol电子。规律总结 (1)单线桥和双线桥两种方法的形式不同,实质相同。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降、元素被氧化、被还原等关系时,用“双线桥”方便,在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时用“单线桥”方便。
(2)双线桥法标电子转移时,电子转移数用a×be-形式表示,a表示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原子个数,b表示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当a或b等于1时,要省略。2.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表示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答案解析易错警示解析 A项,电子不守恒,每生成3 mol O2,应失去6×2e-,生成2 mol KCl应得到2×6e-,错误;
B项,生成1 mol Cl2应转移2 mol e-,有2 mol HCl未失去电子,错误;
C项,一部分Cl2得电子,一部分失电子,电子数目为e-,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1)双线桥法注意事项
①箭头、箭尾必须对应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
②必须注明“得”“失”。
③得、失电子要守恒。
(2)单线桥法注意事项
①箭头标明电子转移的实际情况,箭头的方向从反应物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原子指向反应物中得到电子的元素原子。
②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不需注明“得”“失”。1.写出铝粉与盐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2.上述反应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HCl价降低,得到电子氢元素的化合Al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1.基本概念
(1)氧化剂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 的反应物;还原剂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 的反应物。
(2)氧化反应是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还原反应是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降低升高升高降低(3)氧化性是氧化剂 电子的能力或性质;还原性是还原剂 电子的能力或性质。
(4)氧化产物是还原剂 后所对应的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剂____
___后所对应的产物。得到失去被氧化被还原2.基本概念的关系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活泼非金属单质(O2、Cl2等);高价或较高价化合物(浓硫酸、硝酸、高锰酸钾等)、高价金属阳离子(Cu2+、Fe3+等)、其他如H2O2、Na2O2等。
(2)常见的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Al、Fe、Zn、Na等),某些非金属单质(C、H2等)、低价态化合物(CO、SO2、H2S等)。√答案解析3.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1 B.1∶3 C.1∶2 D.2∶1易错警示解析  ,可知NO2→NO变化过程中,NO2作氧化剂;NO2→HNO3变化过程中,NO2作还原剂。易错警示 (1)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物;一种反应物可能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计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时要从化合价上分析。
(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3Cu+8HNO3===3Cu(NO3)2+2NO↑+4H2O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1.试从铁元素的价态分析,单质铁只具有 性,FeCl3(Fe3+)只具有____
性,FeCl2(Fe2+)具有 性。
2.根据初中学习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推测铁粉可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Cu2+===Fe2++Cu。分析回答:
(1)还原剂是 ,还原产物是 ;二者都具有 性,其强弱顺序是

(2)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二者都具有 性,其强弱顺序是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判断与比较还原氧化氧化性和还原FeCu还原Fe>CuCu2+Fe2+氧化Cu2+>Fe2+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与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同一元素最高价态只具有 性;最低价态只具有 性;中间价态既具有 性,又具有 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一般价态越高,其 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 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氧化剂A+还原剂B===氧化产物b+还原产物a
氧化性:氧化剂A>氧化产物b
还原性:还原剂B>还原产物a氧化还原氧化还原氧化还原(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一致,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 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 性就越强。
提醒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还原氧化4.在一定条件下KClO3与I2按下式反应:2KClO3+I2===2KIO3+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性:KClO3>KIO3
C.还原性:Cl2>I2
D.还原剂为KIO3,氧化剂为I2√答案解析方法规律方法规律解析 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
从反应中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分析:氧化剂为KClO3,还原剂为I2,氧化产物为KIO3,还原产物为Cl2;由方程式可知,氧化性:KClO3>KIO3,还原性:I2>Cl2,可推知B正确,C、D项错误。方法规律 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强。非金属单质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5.已知下列三个反应在同温、同浓度的情况下进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2W-+X2===2X-+W2
②2Y-+W2===2W-+Y2
③2X-+Z2===2Z-+X2
A.还原性:X->Y-
B.在Y-、X-、W-、Z-中以Z-的还原性最强
C.氧化性:Z2>W2
D.反应2Z-+Y2===2Y-+Z2能发生√答案解析方法规律方法规律解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由此得出三个反应中有关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①中氧化性X2>W2,还原性W->X-;
②中氧化性W2>Y2,还原性Y->W-;
③中氧化性Z2>X2,还原性X->Z-,所以Y-的还原性最强,D中反应不能发生。方法规律 根据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可判断某个反应能否发生。规律:“强制弱”,即强氧化性物质(氧化剂)+强还原性物质(还原剂)→弱氧化性物质(氧化产物)+弱还原性物质(还原产物)。达标检测12345解析 X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3价,被氧化,为还原剂,X3+是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Y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为氧化剂,Y2-是还原产物,则①③⑤⑥正确。√答案解析61.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X3+和Y2-,现有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 ②X是氧化剂 ③X3+是氧化产物 ④X具有氧化性 ⑤Y2-是还原产物 
⑥X3+具有氧化性。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12345解析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离子作还原剂,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对比各微粒中同种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即可确定答案。√答案解析62.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下列转化的是
A.Cl2―→Cl-
B.H+―→H2
C.MnO2―→Mn2+
D.Zn―→Zn2+123456解析 在反应中,NaClO3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SO2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被氧化;同时1 mol SO2转移2 mol电子,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A。√答案解析3.工业上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在反应中被氧化
B.Na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C.H2SO4在反应中做氧化剂
D.1 mol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1 mol电子12345√答案解析6试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4.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2Fe3++2I-===2Fe2++I2
②2Fe2++Br2===2Fe3++2Br-123456解析 依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反应方程式①判断氧化性Fe3+>I2,由反应方程式②得到氧化性Br2>Fe3+,由反应方程式③得到氧化性I2>Fe(CN) ,综合可得C项正确。5.在Fe2+、Mg2+、S、I-、H+中只能作氧化剂的是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只能作还原剂的是____,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12345答案6解析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Mg2+、H+只做氧化剂;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I-只做还原剂。解析Mg2+、H+I-Fe2+、S6.已知:Fe2O3+3CO 2Fe+3CO2。
(1)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该反应中______元素被还原,______元素被氧化。
(3)在该反应中,若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在标准状况下,可生成CO2的体积为________。123456答案解析铁碳22.4 L123456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结合化合价变化情况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最后进行分析与计算。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0价,铁元素被还原;C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至+4价,碳元素被氧化;整个过程,遵循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化合课件38张PPT。第3课时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第2章 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学习目标定位
1.能列举含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掌握Fe、Fe2+、Fe3+之间的转化及检验Fe3+的方法。
3.以Fe、Fe2+、Fe3+之间的转化为例,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新知导学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1.预测性质
铁元素有0、+2、+3三种价态,根据化合价可能的变化可推测:
(1)Fe: 。
(2)Fe2+: 。
(3)Fe3+: 。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只有氧化性2.实验探究
(1)FeCl3的氧化性。
按表中实验要求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填写下表:红浅绿2Fe3++Fe===3Fe2+红蓝色氧化Cu+2Fe3+===2Fe2++Cu2+(2)FeCl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按表中实验要求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填写下表:无明显变化红2Fe2++Cl2===2Fe3++2Cl-浅绿无Fe2++Zn===Fe+Zn2+白灰绿红褐O2(空气)4Fe(OH)2+O2+2H2O===
4Fe(OH)3相关视频1.Fe、Fe2+、Fe3+的性质
(1)Fe只具有还原性。可被弱氧化剂(H+、S、Cu2+、I2、Fe3+等)氧化成Fe2+,被强氧化剂(O2、Cl2、Br2等)氧化成Fe3+。
(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被强氧化剂[Cl2、KMnO4(H+)、HNO3、H2O2等]氧化为Fe3+;可被还原剂(Al、Zn、CO、C等)还原为Fe。
(3)Fe3+只具有氧化性,可被还原剂(Fe、Cu等)还原为Fe2+,被强还原剂(Al、Zn、CO等)还原为Fe。2.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比较1.能与Fe3+反应,且能够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①KSCN ②Fe ③FeCl2 ④Cu ⑤NaOH
A.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解析 Fe3+遇KSCN溶液呈红色,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与FeCl2溶液不反应;Fe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不是氧化还原反应;Fe和Cu能够与Fe3+反应:2Fe3++Fe===3Fe2+,2Fe3++Cu===2Fe2++Cu2+,Fe3+做氧化剂。√答案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还原性:Fe>Cu>Fe2+>Cl-;氧化性:Cl2>Fe3+>Cu2+>Fe2+。解析 ①中的Cl2氧化性强,它能将铁氧化为+3价,由于不是在溶液中反应,因此过量的铁不会与氯化铁反应;
②中Fe与稀H2SO4反应只能生成Fe2+;
③中首先发生Fe与盐酸生成FeCl2、Fe2O3与盐酸生成FeCl3的反应,但题中未给出反应物间相对量的关系,若铁是足量的,则能将生成的FeCl3全部还原为FeCl2。2.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 ②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 ③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解析√答案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过量的铁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是FeCl3,而不是FeCl2。1.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它们的化学式分别是 、 、 。它们都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 。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可知,铁的三种氧化物具有的共同性质是都 ,都能被Al、H2、CO等还原为单质铁。如Fe2O3与A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2Al 2Fe+Al2O3,Fe2O3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
3CO 2Fe+3CO2。二、亚铁离子、铁离子、铁之间的相互转化FeOFe2O3Fe3O4盐和水具有氧化性2.足量的铁粉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现象是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将反应生成的棕色固体加水溶解再加入KSCN溶液,现象是 。
3.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铁粉,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若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Fe+2H+===Fe2++H2↑溶液无明显变化2Fe+3Cl2 2FeCl3溶液变为红色溶液红色退去2Fe3++Fe===3Fe2+溶液又变为红色2Fe2++Cl2===2Fe3++2Cl-4.在试管中加入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再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在试管中加入棕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生成,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2++2OH-===Fe(OH)2↓;4Fe(OH)2+2H2O+O2===4Fe(OH)3产生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1.Fe2+、Fe3+、Fe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Fe2+和Fe3+检验方法
(1)Fe3+检验方法:取少许待测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Fe2+检验方法:取少许待测溶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或H2O2,溶液呈红色。
(3)含Fe3+和Fe2+混合溶液中Fe2+检验法:取少许待测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退去。√答案解析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是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易错警示解析 Fe3+遇SCN-呈现红色,而Fe2+遇SCN-不显红色。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证明无Fe3+,再加氯水,如有Fe2+,则可被氧化为Fe3+,遇SCN-显红色。KMnO4溶液也能氧化Fe2+,但因其本身呈紫红色,使Fe3+与SCN-作用显示的红色不易观察。易错警示 检验Fe2+时不能先加氯水或H2O2,后加KSCN溶液;检验FeO、Fe2O3、Fe3O4固体中铁元素价态时,应先用稀硫酸溶解后再进行检验。√答案解析4.当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不可能出现的是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有铁有铜 D.无铁无铜规律总结解析 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因为铁的还原性比铜强,Fe3+先与铁反应,铁消耗完后才能与铜反应。所以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只消耗部分铁、消耗全部铁、消耗全部铁和部分铜、消耗全部铁和全部铜,不可能只消耗铜而余下铁的情况。规律总结 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可以认为氯化铁先与铁粉反应,后与铜粉反应;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可认为铁粉先与Fe3+反应,再与Cu2+反应。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达标检测12345解析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Fe3O4,A项错误;
Fe(OH)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生成Fe(OH)3,B项错误;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C项正确;
铁元素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形态存在,如在陨石中,D项错误。√答案解析61.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Fe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FeO
B.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即可制得纯净的Fe(OH)2
C.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D.在自然界中,不可能有游离态的铁存在12345√答案解析6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 ②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FeCl2 和Fe3O4 ③Fe在纯氧中燃烧可得Fe2O3 ④Fe2O3不可与水反应得Fe(OH)3,所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Fe(OH)3 ⑤Fe(OH)2在空气中加热,可得FeO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123456解析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②2FeCl3+Fe===3FeCl2、3Fe+2O2
Fe3O4都属于化合反应,③中铁在纯氧中燃烧可得Fe3O4;
④Fe(OH)3可通过4Fe(OH)2+O2+2H2O===4Fe(OH)3化合反应制得;
⑤Fe(OH)2在空气中加热,得到的是Fe2O3。123456解析 A项,Fe+2HCl===FeCl2+H2↑或Fe+2FeCl3===3FeCl2;
B项,Fe2O3不溶于水,故Fe2O3→Fe(OH)3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
C项,2FeCl3+Fe===3FeCl2;
D项,Fe(OH)3+3HCl===FeCl3+3H2O。√答案解析3.下列转化关系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FeCl2
B.Fe2O3→Fe(OH)3
C.FeCl3→FeCl2
D.Fe(OH)3→FeCl3123456解析 A项,电荷不守恒,应为Fe+2Fe3+===3Fe2+;
B项,电荷不守恒,应为Fe3O4+8H+===Fe2++2Fe3++4H2O;
C项,Fe(OH)3不应拆分。√答案解析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与FeCl3溶液反应:Fe+Fe3+===2Fe2+
B.Fe3O4与盐酸反应:Fe3O4+8H+===3Fe3++4H2O
C.Fe(OH)3与稀H2SO4反应:OH-+H+===H2O
D.Fe与CuSO4溶液反应:Fe+Cu2+===Cu+Fe2+1234565.已知下述四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123456√答案解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
B.实验②中Fe2+只显还原性
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Cu2+>Fe2+,Fe2+遇KSCN溶液无红色物
质生成123456解析 ①中发生反应:Fe+Cu2+===Fe2++Cu,其中铁做还原剂,A项正确;
②中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其中Fe2+做还原剂,表现还原性,B项正确;
③中发生反应为Cu+2Fe3+===2Fe2++Cu2+,不属于置换反应,C项错误;
氧化性:由①知Cu2+>Fe2+,由③知Fe3+>Cu2+,即Fe3+>Cu2+>Fe2+,由④可知Fe2+遇KSCN溶液不生成红色物质,D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
铁在人体中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二价铁离子的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4)。
(1)人体中经常进行转化Fe2+ Fe3+,A反应中Fe2+作________剂,B反应中Fe3+作________剂,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性。
(2)新配制的FeCl2溶液应加入________以防止FeCl2转化为FeCl3,要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FeCl2杂质,可向其中通入适量的_____。123456还原氧化还原铁粉Cl2答案(3)为除去废水中的Fe2+,常先将废水中的Fe2+氧化为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再______________使Fe3+转化为红褐色的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沉淀析出。
(4)在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常利用铜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消除废气中的Cl2对环境的污染,将废气通过含有铁粉的FeCl2溶液,即可有效地除去Cl2,这一处理过程可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过程中需定期添加的原料是______。123456Fe3+调节溶液的pHFe(OH)3Cu+2Fe3+===Cu2++2Fe2+2Fe2++Cl2===2Fe3++2Cl-Fe+2Fe3+===3Fe2+铁粉答案(6)某同学为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为FeCl2溶液,采取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取少许未知试液于试管中 溶液呈红色(证明含有FeCl2),你认为此方案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答案解析不合理取少量溶液,先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原溶液有Fe2+解析 当原溶液中含Fe2+时,向溶液中先通氯气,Fe2+被氧化为Fe3+,再加KSCN溶液,溶液也会变红;正确的实验操作:取少量溶液,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加入氯水,若溶液变红色,则溶液中含Fe2+。课件46张PPT。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第2章 元素及物质世界内容索引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方法二、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三、快速准确地熟记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方法四、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五、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铁三角”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要求
(1)抓住两易、两等、两查
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难电离的物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难溶物、单质、气体、氧化物等用化学式表示。
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对应相等。
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方法(2)注意的问题
①对任何离子反应写其离子方程式都要按“写、拆、删、查”四个步骤进行。初学者要一步一步地详细操作,熟练者可目测心想,简便、快速地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但实际上还是离不开这四个步骤。
②要利用课本中的附录,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如Ca(OH)2等。③离子方程式既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又要符合电荷守恒定律。对离子方程式进行检查时,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如Fe2++Cl2===Fe3++2Cl-的错误就是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
(1)是否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不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Fe跟稀H2SO4反应,写成2Fe+6H+===2Fe3++3H2↑是错误的。
(2)看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如NaHCO3与稀HCl反应写成2H++CO ===
CO2↑+H2O是错误的。
(3)看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Zn+Ag+===Zn2++Ag电荷不守恒。(4)看是否漏掉部分离子反应。如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写成Ba2++SO ===BaSO4↓或H++OH-===H2O都是错误的。
(5)看生成物的状态符号及离子符号是否正确。
(6)看阴、阳离子的配比关系是否正确。如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若写为Ba2++OH-+H++SO ===BaSO4↓+H2O,则不符合Ba(OH)2和H2SO4的组成比。典例1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错误的指明原因,并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①用三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②氢氧化铜溶于盐酸:OH-+H+===H2O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2OH-+Cu2+===Cu(OH)2↓
④铝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Al+Cu2+===Al3++Cu
⑤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OH-+SO +Ba2+===BaSO4↓+H2O
⑥碳酸钙溶于硝酸溶液:CaCO3+2H+===Ca2++CO2↑+H2O
⑦碳酸氢钙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 +OH-===CO +H2O答案答案 1.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关键就是看离子间是否符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若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看离子间能否生成难溶物、微溶物。要熟练记忆酸、碱、盐的溶解性,特别是难溶性的盐类。
(2)看离子间能否反应生成气体。气体又有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两种,具体表现为易挥发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铵盐与强碱不能大量共存。二、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3)看离子间能否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酸中的盐酸、硫酸和硝酸是强电解质,其他的酸一般为弱电解质;碱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其他的碱均认为是弱电解质(弱电解质难电离)。
(4)看离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2.注意题目中附加的限定性条件
(1)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 (紫红色)等。
(2)在强酸性溶液中,与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在强碱性溶液中,与O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典例2 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答案解析√典例3 某溶液的溶质可能由下列离子组成:Cl-、 H+、
Ba2+、Na+,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2)向(1)中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将(1)中的沉淀加入稀盐酸中,沉淀部分消失,有气体产生。
依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一定没有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H+、Ba2+Cl-答案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其表现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实质是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较多,极易混淆。运用下列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三、快速准确地熟记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方法1.理清概念间的关系2.联想记忆关键词
(1)记忆口诀:“升失氧还、降得还氧”。其含义即: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电子对偏离)→被氧化→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能力);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电子对偏向)→被还原→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能力)。
(2)记忆口诀:“剂性一致,其他相反”。其含义即: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其他相反”即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3.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
化合价变化是分析一切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正确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和突破口。具体方法是找变价,判类型(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分升降,定其他(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典例4 单质钛(Ti)抗腐蚀能力强(放在大海中几周后仍金光闪闪),机械强度高,有“未来金属”之称。又因用它制的“骨头”置入人体后可以在上面长肉,所以又有“亲生物金属”之美誉。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钛铁矿(FeTiO3,铁为+2价)的方法来制取TiO2,再由TiO2制金属钛。主要反应有:
①FeTiO3+3H2SO4===Ti(SO4)2+FeSO4+3H2O
②Ti(SO4)2+3H2O===H2TiO3↓+2H2SO4
③H2TiO3 TiO2+H2O
④TiO2+2C+2Cl2 TiCl4↑+2CO↑
⑤TiCl4+2Mg 2MgCl2+Ti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答案解析√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否则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①②③中均无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④中C、Cl2是单质,化合价肯定有变化。
⑤中Ti、Mg的化合价都有变化。典例5 氢化钙可作为生氢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aH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CaH2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1答案解析√解析  由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可知:CaH2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且来源于CaH2和H2O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即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1∶1。1.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主要有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之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或物质的化学式等。其计算的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
2.电子守恒解题步骤: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等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失电子数,利用这一等式,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四、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典例6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作脱氯剂,已知25.0 mL 0.1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标准状况下112 mL 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 将转化成答案解析√典例7 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3
C.2∶3 D.3∶1答案解析√解析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还原产物,所以氧化产物为氮气,还原产物为二氧化硫。反应中氮化合价由-3价升至0价,每生成1 mol氮气,则失去6 mol电子,硫化合价由+6价降至+4价,每生成1 mol二氧化硫,则得到2 mol电子,由得失电子相等可知氮气与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从Fe、Fe2+和Fe3+的结构可知:Fe只有还原性,Fe3+通常只有氧化性,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上述微粒通过跟一定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实现不同价态铁的相互转化,我们把这个相互转化设计成三角形,常称为“铁三角”。五、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铁三角”1.Fe、Fe2+、Fe3+之间的转化
(1)Fe3+的形成
由于Fe3+的氧化性较强,要想生成Fe3+,需要强氧化剂,通常有:Cl2、Br2、HNO3、浓H2SO4、KMnO4(H+)。
与Cl2:2Fe2++Cl2===2Fe3++2Cl-(2)Fe的形成
单质Fe的还原性较强,要想生成单质Fe,需强还原剂,通常有:Al、Zn、CO、H2。
Fe2++Zn===Fe+Zn2+(3)Fe2+的形成
Fe2+的氧化性、还原性都不强,所以,从Fe→Fe2+,弱氧化剂即可,通常有S、H+、Cu2+、Fe3+;从Fe3+→Fe2+,能被Fe3+氧化的还原剂有:Fe、Cu、I-、S2-、HS-、SO2、
①Fe→Fe2+
Fe+2H+===Fe2++H2↑
Fe+Cu2+===Fe2++Cu(湿法冶铜)②Fe3+→Fe2+:2Fe3++Fe===3Fe2+(据此反应,用Fe可除去Fe2+溶液中的Fe3+;在FeSO4溶液中,常放少量铁粉,就是为了防止FeSO4被氧化)
2Fe3++Cu===2Fe2++Cu2+(据此反应,可用FeCl3溶液腐蚀Cu来制线路板:把一铜板粘在塑料板上,用油漆画出线路图,然后浸在FeCl3溶液中,Cu被FeCl3腐蚀,而用漆画过的线条留了下来,这就成了线路)。2.Fe2+、Fe3+的检验典例8 某同学为了检验家中的一瓶补铁药(成分为FeSO4)是否变质,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Fe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并结合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将药片除去糖衣研细后,溶解过滤,取滤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另一支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请你填出该同学实验中出现以下现象时应得出的结论:
(1)若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退色,滴入KSCN溶液后不变红,结论是
___________。没有被氧化答案解析解析 加KMnO4溶液只要退色就说明含有Fe2+,而加入KSCN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Fe3+。
高锰酸钾退色说明含有Fe2+,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无Fe3+,从而确定药品没有被氧化。(2)若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不退色,滴入KSCN溶液变红,结论是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析 高锰酸钾不退色说明无Fe2+,KSCN溶液变红说明有Fe3+,从而确定药品完全被氧化。完全被氧化(3)若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退色,滴入KSCN溶液变红,结论是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析 高锰酸钾退色说明含有Fe2+,KSCN溶液变红说明含有Fe3+,从而确定药品部分被氧化。部分被氧化(4)能不能将KMnO4和KSCN滴入到同一试管中进行验证,为什么?试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析 KMnO4溶液呈紫色,Fe(SCN)3是红色,影响观察Fe(SCN)3的红色;同时KSCN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被KMnO4氧化,也影响Fe2+的检验。 不能,原因是KMnO4溶液呈紫红色,影响Fe3+的检验;同时KSCN具有还原性,影响Fe2+的检验典例9 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试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C、F、G的化学式:
A________;C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FeFeCl2Fe(OH)3Fe2O3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F是红褐色沉淀知F是Fe(OH)3,从而推知A为Fe,B为Fe3O4,C是FeCl2,D是FeCl3,E为Fe(OH)2,F为Fe(OH)3,G为Fe2O3,X为H2。(2)保存C溶液时要加固体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D→C: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Fe2+被O2氧化2Fe3++Fe===3Fe2+2Fe2++Cl2===2Fe3++2Cl-Fe3O4+8H+===2Fe3++Fe2++4H2O4Fe(OH)2+O2+2H2O===4Fe(OH)3答案典例10 A、B、C均为单质,其中A为用途广泛的金属单质,B为黄绿色气体,B与C反应后的产物E溶于水得无色酸性溶液。A、B、C之间的其他反应如图所示。试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D________,F________。Cl2  FeCl3  FeCl2答案解析解析 由题给信息可推知A为Fe,B为Cl2,C为H2;根据框图转化关系,进而推知D为FeCl3,E为HCl,F为FeCl2。(2)鉴别D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E→F+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F→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D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表明含Fe3+Fe+2H+===Fe2++H2↑2Fe2++Cl2===2Fe3++2Cl-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