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3张PPT。《物态变化》复习展示哈尔滨市第116中学八年级集体备课组展示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学习与回顾 范锷 第二部分:知识盘点 王思雨第三部分:实验分析与扩展
焦丽华 殷晓欣 第四部分:复习观摩课 刘仲第一部分 学习与回顾1、学习《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对《物态变化》一章的要求2、近三年中考试题回顾《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知识内容能力层次要求如下:《考试说明》的要求[具体要求] A. 了解
(1) 知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 知道汽化过程中吸热,液化过程中放热。
(5) 了解升华和凝化现象。
(6) 知道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7) 知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8) 知道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
(9)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10) 知道气体液化的条件和使气体液化可以采取的方法。 B. 理解
(1) 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2) 理解熔化和凝固。
(3) 理解汽化和液化。C. 实验技能
(1)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2)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3) 能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正确观察,并根据实验现象或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D. 经历、领悟
(1) 熟悉物态变化实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实验探究中运用的科学方法。
(2) 参加有关节约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调查学校和家庭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E. 应用
(1) 能对生活环境中常见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
(2) 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 了解物态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如了解高压锅的原理、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了解湿地对调节气候的作用、了解温室效应。能对环保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5) 能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2008年哈尔滨市《考试说明》
与
2007年哈尔滨市《考试说明》
细微的变化2007年哈尔滨市《考试说明》
E. 应用
(4) 能对环保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2008年哈尔滨市《考试说明》
E. 应用
(4) 能对环境温度和环保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近三年哈市中考试题回顾(2006年)
22.(2分)家用电冰箱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普通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200W
B. 冰箱是利用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原理工作的
C. 冷藏室中的灯泡跟压缩机用的电动机是串联的
D. 为了用电安全冰箱的金属外壳要接地(2006年)
24.(2分)一位同学到厨房帮助妈妈做饭时,观察到厨房中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饭锅导线外包有一层绝缘皮,是为了防止漏电
B. 用高压锅炖肉熟得快,是因为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C. 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破了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碗没破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 炒菜时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006年)
42.(3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根据收集的信息发布一条消息:太阳岛人工湖水面扩大后,夏季的平均气温较去年降低了0.8℃.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针对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提出一个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2007年)
16.(2分) 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两个小鸡蛋重约10N
B.冬季我市最低气温约-10℃
C.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
D.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2007年)
20.(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B.看上去晶莹剔透的玻璃是晶体
C.当燃料没有完全燃烧时,其热值较小
D.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化学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2007年)
26.(2分)哈尔滨是一座季节特征分明的城市,雨、雪、雾、霜是自然界描绘的一幅幅壮丽景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春天的雨是熔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B.夏天的雾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秋天的霜是凝固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冬天的雪是汽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2007年)
34.(2分)如图所示,幼年的瓦特看到炉子上水壶的盖子不停地上下跳动,并有大量“白气”产生,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对他观察到的两个现象作出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2008年)
20.(2分)暑假去植物园游玩,同学们的感受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不正确的是( )
A.在园内散步时闻到花香,是升华现象
B.中午坐公园的椅子感觉很烫,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C.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D.同学们感到植物园是避暑的好去处,是因为园内树木多且有人工湖,起到调温作用(2008年)
44.(2分)晶体熔化过程与液体沸腾过程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 _______ 。对试题分析:明确目标:
1、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应用
2、加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立足教材、挖掘教材、开发教材资源 明确复习重点内容: 1 2 3
4 5 6 1:一个工具
2:两个制作
3:三个关键点
4:四个探究实验
5:五个图像
6:六种物态变化 温度计太阳能净水器简易冰箱汽化、液化中的吸放热沸腾的规律(沸点与气压关系)制造云和雨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晶体凝固图像水沸腾图像凝华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第二部分:知识盘点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基本特征的描述、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形式
温度计测温原理与结构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熔化和凝固:熔化曲线、晶体与非晶体、熔点表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物态变化 汽化和液化
液化方式:降低温度、体积缩小
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制冷、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高压锅、电冰箱及航天技术中的热学知识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雨、雪、露、雾、霜、
冰的形成及水资源、水污染及节约用水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疑点分析:1.水蒸气和白气
2、熔化、凝固、沸腾的条件及应用
3、自然界雨,雪,云、雾,露、霜
的成因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的成因
云:蒸发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或凝华为小冰晶.悬浮在高层空气中就形成了云。
雨:云层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就下落.下落中冰晶吸热熔化成水滴,与原有的水滴一起落下来就是雨。
雪:云中的水滴凝固,或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落下来就是雪。
雹:在夏季,如有冷空气团存在,云中的小水滴及小冰晶就会凝固成小冰块,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为水就形成冰雹。
雾: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就会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
霜:如果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熔化条件、凝固条件和沸腾条件及应用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内的水不断地沸腾,则插在烧杯中的试 管里的水将( )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C.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多加热一些时间,可以沸腾 如图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挖掘教材资源 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岩浆是多种成份形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按下列顺序在火山口的周围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火山口周围这些矿石,熔点最高的是( )
A、黑云母 B、石英
C、橄榄石 D、辉石 哈尔滨的冬季,常发生如右图描述的自然现象——屋檐下的冰锥,此时的
气温应 0OC(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分馏法P105 -1 在荒岛上,鲁宾逊用甘蔗酿出了美味的甘蔗酒。如果鲁宾逊发现了一架可用酒精作燃料的飞机,请你设计一个从酒中分离出酒精的方法,帮他离开荒岛。思路与技巧 酒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酒精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因此可使酒精先大量汽化,然后使酒精蒸气液化获得酒精。
答案 可采用图中的方法,首先加热蔗酒,因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大量酒精蒸气通过冷凝管液化成酒精。第三部分:实验分析与扩展实验探究:
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一.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二.数据处理和分析 1.如何使海波均匀受热?
(1)所加海波要适量
(2)利用搅拌器进行搅拌或者
在海波中加入铜丝
(3)水浴法
水浴法:
1.能使海波均匀受热
2.使海波的温度变化缓慢,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2.如何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
海波充分接触?
将海波磨成细粒或粉末状
3. 如何使海波缓慢熔化,
以便观察和测量?
(1)酒精灯火焰调小一些或者调节酒精灯至
石棉网的距离
(2)用两只温度计同时监测试管内外的温度
调解控制热源加热力度,监控内外温差数据收集的合理性例如:海波熔化实验的两组实验数据分析原因:
1.水的温度过高,可能使海波吸热过快
2.没有搅拌,受热不均匀
3.温度计使用不正确,与试管接触等图像法:能更加直接、形象地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过程 实验探究:
沸腾的规律及沸点和气压的关系 1、了解水沸腾的实 验现象: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声音变化、气泡变化、沸腾时水量变化 2、给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过长的原因
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1)原因:烧杯中水的初温太低。
改进:用热水进 行实验
(2)原因:烧杯中水的质量过多。
改进:适量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
(3)原因: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或没有用外焰加
热。
改进:增加灯芯露出部分的长度或改用外
焰加热或改用电加热器
(4)原因:水蒸发散失热量严重。
改进:在瓶口处加中心有孔的纸板 哈尔滨的冬天温度很低,大雪过后,厚厚的积雪长时间不能熔化,市政工人在雪上撒大量的“融雪剂”加快雪的熔化。同学们了解到“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盐,盐可以使水的凝固点降低,即水的和盐水的凝固点不同。由此,实验小组的同学猜想:盐水和水的沸点也可能不同。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用一个小烧杯,第一次装入100克的水,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然后,换相同质量的盐水重复以上的实验;第二次换150克的水和150克的盐水重复实验;第三次换用200克的水和150克的盐水重复以上的实验,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实验中小云同学发现两个问题。
问题(1)在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或盐水)加热到水(或盐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教学中你找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哪些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问题(2)实验结果发现,水和盐水的沸点有差别,但差别不太明显。要使水和盐水的沸点差别大些,你在教学中可以怎样改进实验。
答案:加大盐水的密度讨论交流:
汽化、液化中的吸放热 1、观察两管中的实验现象
从水量的变化、水温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回答2、伴随汽化液化过程的
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是
吸放热,并注意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实验四:制造云和雨实验题
目复习----实验原理复习
(1)该实验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哪些?----实验条件复习
(2)烧杯中的水在酒精灯加热时才能从液态变为气态,这说
明 是需要吸热的。 (3)烧杯口盖着一只装冰块的盘子,这个装冰块的盘子的作用是 。
---实验器材的
选择评价复习(4)为加强实验效果对此实验有何改进措施?
---实验的改进复习(1)可将大冰块砸成碎冰
(2)向冰中加盐降低熔点
(3)增大冰盘的面积
(4)将烧杯换成较大的 太阳能净水器简易冰箱实验延伸:若将盘中的冰换成热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对比两次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太阳能净水器简易冰箱分析污水是怎样被净化的?污水吸收太阳能汽化成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室罩液化成小水滴落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为加快污水净化速度,请你对该装置及其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周围气温低于罩内,且空气流通,
相对于污水托盘,污水杯口径要小,以减少凝结的洁净水重返污水杯,从而增加净水速度。简 易 冰 箱原理:水蒸发吸热致冷 为加快致冷效可以有哪些措施?将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谢
谢
各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