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上 第18课《狼》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部编版七上 第18课《狼》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6 13:3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同步导学案课题:18 狼教师寄语:人要有智慧、勇气和力量。预 习 案【知识链接】一、了解作者1.生平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2.主要作品及影响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他曾写了14种俚曲。《聊斋志异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81%8A%E6%96%8B%E5%BF%97%E5%BC%82" \t "_blank )》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8E%8B%E5%A3%AB%E7%A5%AF" \t "_blank )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并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至清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8%85 / 10030559" \t "_blank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该书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不仅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使短篇小说的艺术水平达到空前高度,而且同李杜诗、《红楼梦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A2%E6%A5%BC%E6%A2%A6 / 15311" \t "_blank )》等构成中国文学史上绵延不断的高峰。后多家竞相翻印,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谐铎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B0%90%E9%93%8E" \t "_blank )》《新齐谐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6%B0%E9%BD%90%E8%B0%90" \t "_blank )》《夜雨秋灯录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4%9C%E9%9B%A8%E7%A7%8B%E7%81%AF%E5%BD%95" \t "_blank )》等模拟之作纷纷而起。纪昀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AA%E6%98%80" \t "_blank )的《阅微草堂笔记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8%85%E5%BE%AE%E8%8D%89%E5%A0%82%E7%AC%94%E8%AE%B0" \t "_blank )》也是在其影响下产生的一部笔记小说。该书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库里的东方瑰宝。1848年美国人卫三畏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D%AB%E4%B8%89%E7%95%8F" \t "_blank )将其中的《种梨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7%8D%E6%A2%A8" \t "_blank )》《骂鸭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A%82%E9%B8%AD" \t "_blank )》译成英文至今,《聊斋志异》已有英法德捷克等十八种文字的三十个译本在世界流行,并且对日本文学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7%A5%E6%9C%AC%E6%96%87%E5%AD%A6 / 11653" \t "_blank )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3.人物评价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二、《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81%8A%E6%96%8B / 6708379" \t "_blank )》,俗名《鬼狐传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C%BC%E7%8B%90%E4%BC%A0" \t "_blank )》,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92%B2%E6%9D%BE%E9%BE%84 / 28998" \t "_blank )创作的文言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6%87%E8%A8%80" \t "_blank )短篇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F%AD%E7%AF%87" \t "_blank )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怪的事情。全书共有短篇小说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F%AD%E7%AF%87%E5%B0%8F%E8%AF%B4 / 3932" \t "_blank )491篇(张友鹤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C%A0%E5%8F%8B%E9%B9%A4" \t "_blank )《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81%8A%E6%96%8B%E5%BF%97%E5%BC%82%E4%BC%9A%E6%A0%A1%E4%BC%9A%E6%B3%A8%E4%BC%9A%E8%AF%84%E6%9C%AC" \t "_blank )》)(朱其铠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C%B1%E5%85%B6%E9%93%A0" \t "_blank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5%A8%E6%9C%AC%E6%96%B0%E6%B3%A8%E8%81%8A%E6%96%8B%E5%BF%97%E5%BC%82" \t "_blank )》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7%91%E4%B8%BE%E5%88%B6%E5%BA%A6" \t "_blank )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本文《狼》即选自《聊斋志异》卷六。预习·导学: 1.文学常识填空。蒲松龄(1640-1715),( )(朝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 )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 )的意思,“异”指( )的故事。( )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2.读准节奏,用“/”划分出正确的朗读节奏。一 狼 得 骨 止,一 狼 仍 从。复 投 之,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骨已 尽 矣,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少 时,一 狼 径 去,其 一 犬 坐 于 前。一 狼 洞 其 中,意 将 隧 入以 攻 其 后 也。3.理清故事情节,在下面的( )里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屠户( )狼、( )狼、( )狼、( )狼。4.屠夫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 5.解释重点实词。(1)缀行甚远: (2)并驱如故: (3)屠大窘: (4)弛担持刀: (5)苫蔽成丘: (6)眈眈相向: (7)意暇甚: (8)屠暴起: (9)狼亦黠矣: (10)顷刻: (11)止增笑耳: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小组讨论展示,合作释疑。1.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性外,还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2.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 【合作交流】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 检 测 案一、课内练习1.通假字。 止有剩骨: 2.一词多义。(1)敌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2)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 止露尻尾: 止有剩骨: (3)意 意暇甚: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4)其 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  (5)之 复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 又数刀毙之: 亦毙之: (6)前 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7)乃 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8)以 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3.古今异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 ;今义: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 ;今义: )盖以诱敌(古义: ;今义: )止增笑耳(古义: ;今义: )一狼径去(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 屠自从断其股: 5.翻译句子。(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二、课外阅读(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将寐 (2)不使前也 (3)信不诬哉 (4)目似瞑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于舅家见之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三、推荐阅读狼性母爱山里住着一个猎人,可是这个猎人有个毛病,别的猎物不打,专门打狼,由于他打狼的技术很高,所以村民称他为“打狼英雄”。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不打狼了,村民很不解,猎人被缠不过道出了实情。 原来几天前猎人的母亲病了,而且病的还很严重,猎人用尽了城里医院和山里的各种药都无济于事。正在猎人愁眉不展的时候,村里来了个游方郎中,说老太太是中邪了,他有个方子,只是得需要一副热的狼脑子来做药引。尽管猎人不大相信这种方法,但看到母亲奄奄一息的躺在炕上,只能病急乱投医,只要有一丝希望他就要去试试。于是,天一黑猎人便拿着兽夹子上了山。由于郎中要的是热狼脑子,猎人怕狼被夹子夹住要害过早而使脑子变冷了,就埋伏在他看中的“狼道”附近,守着夹子专等狼入套。
其实,狼也是很狡猾的,两个时辰前有几只狼路过夹子,也许是吃饱了,也许发现了这里有圈套,都小心翼翼的绕过了夹子,猎人急得浑身是汗。等到四更时分,天已经蒙蒙亮了,就在猎人心灰意冷之时,突然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只狼缓缓的走过来,是一只母狼带这一只小狼崽子。那只母狼实在是太老了,不但反应有些迟钝,行动还十分不利索,狼崽子只顾跟在母狼后边,连眼皮都不抬,猎人知道机会来了。果不出所料,那只母狼实实在在的踩到了夹子上,立刻被拦腰夹住,就在它痛叫的刹那间,也许它怕自己的孩子也被夹到里面,使用后腿猛的向后一蹬,将狼崽子踹出去三五米远。可是可怜的母狼万万不会想到,就在那还有猎人下的另一个夹子,小狼一声惨叫,被夹子牢牢夹住了后腿。 猎人抓住时机从隐身的树上跳下来,提着刀走到两只狼的眼前,毫不犹豫的举起了磨地雪亮的砍刀,可是,就在他的刀即将落下的时候他看见老狼带着夹子用力的直起身,提起一只前爪摇了摇,好象在求猎人等一下。猎人的心里不知为何忽然一动,疑疑惑惑的停下了手,这时,他看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幕:那只即将死去的母狼回过头去,凄厉的低吼了几声,前爪吃力的抓着地,吃力的向狼崽子爬去。那狼崽子似乎听出母亲是在召唤它,也挣扎着向前爬去,夹子是用铁链固定在地上的,所以有一定的活动余地,母狼和狼崽子经过一阵缓慢的蠕动竟爬到了一起。等母狼接触到狼崽子时,突然用尖利的牙齿将狼崽的脖子狠狠叼住,把它的头往自己怀里使劲按,强迫它咬住一个乳头。原来母狼要用这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为孩子喂最后一次奶。这期间它让狼崽子从一个乳头吃到另一个乳头,将两排乳头吃了一遍又一遍,仿佛要把小狼一生所需的奶水一次喂给它。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猎人就一直静静的站在那里。终于,母狼身上再也吸不出奶了。它抬起头,看了看猎人,又低下头闭上眼,伏在草地上,一副死而无憾、无牵无挂的样子。而猎人还是静静的站在那,仿佛僵了似的。母狼在地上伏了一阵,见猎人迟迟没有动手,又忍不住将头转向狼崽子,开始用牙咬夹着小狼的夹子,夹子是用铁做的,用牙咬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但母狼还是固执的用牙不停的咬着,直到满嘴是血。后来,母狼用嘴伸向小狼的腿,它用嘴尽量的想把夹子撑开。终于,母狼成功了,小狼崽子抽出了腿站了起来,但却依偎在母狼身边不走。这时,母狼的头夹在夹小狼的那个夹子里,因嘴张不开已经不能发出声音。只见它猛的伸出前爪,在小狼脸上狠狠抓了一下,小狼似乎明白了母亲为什么突然对自己如此凶狠,尖叫了几声便向远处一瘸一瘸的跑了。这时,猎人发现母狼的眼光透出一种慈爱、满意的神情。看着狼崽子慢慢走远了,母狼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扭动着两个夹子夹住的身体挣扎起来望了猎人一眼,又慢慢的伏在了地上,仿佛在告诉猎人:好了,现在可以动手了。猎人缓缓举起刀,这时天已微亮,薄雾冥冥下,猎人眼前只闪着一片泪光。从此,猎人不再狩猎。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②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③理解句意、文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习重点: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学习难点: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参考答案
预 习 案
预习·导学:
1.蒲松龄(1640-1715),(清代)(朝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聊斋志异)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怪)的故事。(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2.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4.A.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C.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E.乃悟前狼。ABC表现了屠夫的勇;DE表现了屠夫的智。屠夫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5.(1)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并:一起。故:旧,原来。
(3)困窘,处境危急。 (4)放松,这里指卸下。
(5)覆盖、遮蔽。 (6)注视的样子。
(7)这里指神情、态度悠闲。 (8)突然。
(9)狡猾。 (10)一会儿。
(11)罢了。
合 作 探 究 案
【合作交流】
1.“黠”,表现在: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除此之外,还有“贪”和“凶”,表现在:A.缀行甚远、仍从(贪);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D.眈眈相向(凶)。
2.主要写的是狼。(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合作展示】
通过议论点明文章主旨(画龙点睛)。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检 测 案
一、课内练习
1.止有剩骨:“止”通“只”,仅仅。
2.(1)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只是 止露尻尾:通“只”,只是
止有剩骨:通“只”,只是
(3)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打算
(4)其 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指另一只狼 
(5)之 复投之: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语之间,无实义 
久之:用在表时间词语之后,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指狼 亦毙之:指狼
(6)前 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7)乃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8)以 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盖以诱敌(古义:原来;今义:覆盖)
止增笑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4.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屠自从断其股:形容词作动词,砍断。
5.(1)路上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6.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7.(1)睡觉 (2)上前 (3)确实、的确 (4)闭眼
8. D
9.(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10.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乙文参考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他)就说:“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