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本课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预习,使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过程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几则材料,创设新情境、新问题,使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对社会的影响有一定的升华。
2.在处理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时,首先展示材料,让学生依据材料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以此理解其内容,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张的不同;此外,结合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思路学习目标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为什么? 不赞成。原因:新文化运动既是当时特定历史 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物质、思想准备的必然结果。新课导入1915年袁世凯到 天坛祭天《二十一条》的签订袁世凯:皇帝之宝材料1:从这政治新闻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新课讲授材料2:从这财经新闻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一、《新青年》的诞生政治上: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经济上:20世纪初民资经济快速发展(黄金时期);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传播;直接原因: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1.原因:(背景)根本原因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2.兴起标志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有蔡元培的北大,是大师云集的北大。3.主要代表北京大学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4.活动基地校长蔡元培1917年蔡元培请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发源地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二、新文化运动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陈独秀);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鲁迅);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陈独秀)。前期:后期:1.内容:核心是?
提倡民主与科学①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
②这段话反映了陈独秀怎样的态度?
③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德先生”与“赛先生”探究①民主、科学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味
③由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转向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旧道德: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
封建传统道德。
新道德: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材料一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者。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二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新文化人士为反对旧道德提出了什么口号?
其实质是什么?口号合理吗?“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口号是打倒“孔家店”。其实质是反对复辟。不合理。探究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a.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理论基础精神支柱;
b.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第一人) 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白话文”与文学革命文化平民化趋势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二: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孔子、庄周各得1票。动摇传统儒学(礼教)的正统地位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继续,沉重打击专制和守旧势力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四: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成为一种时尚……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杂志》影响到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4)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影响到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2)动摇传统儒学(礼教)的正统地位;(1)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继续,沉重打击专制和守旧势力;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对中传统文化全面否定;
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带有绝对性和片面性。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性质: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 攻打冬宫①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②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组建早期共产党组织;
④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李大钊简单介绍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 探究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主流思潮?这说明了什么?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其他思想的纷纷破产、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 说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课堂探究 探究2: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维新派——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
义,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国,
发展资本主义。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
的民主政治。课堂总结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A课堂检测2.20世纪初,一些学校的女生已经开始觉醒,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A.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较偏激的思想和行为B3.蔡元培“兼容并包”教育方针的实质( )
A.鼓励学术研究,缓和政治派系矛盾
B.听任各种思想的自由发展
C.让具有各种思想的学者前来任教授
D.倡导和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D4.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 )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社会进化论观点
D.“师夷制夷”主张C5.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时做过多种选择,其中首先主张走“俄国人的路”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孙中山 D.毛泽东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