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

文档属性

名称 祖父的园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6-23 19: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黑龙江省哈六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高二备课组;校对:高二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道小题2分,共计50分。
1.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民众法庭
2.公元前452—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的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 http: / / www. / )
B.保障平民的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
D.作为罗马法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3.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4.某中学历史课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研究性学习,下列材料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①古希腊地图 ②爱琴海地区贸易图
③雅典城邦居民构成 ④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 http: / / www. / )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6.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7.“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从法律上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 http: / / www. / )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惕
C.不能依靠人民群众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9.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A.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w.w.w.k.s.5.u.c.o.m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1.“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w.w.w.k.s.5.u.c.o.m
12.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3.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4.对于土地问题,太平天国主张“天下人平分”,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两者的相似点是
A.反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
15.从1924年1月后至1927年4月前,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主要依赖于
A.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推动 B.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推动
C.以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的推动 D.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共合作领导
16.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http: / / www. /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1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委托人以便互相制约”。他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民主性原则 B.司法独立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19.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20.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的权威
B.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向议会负责
D.19世纪晚期的德国议会对政府限制作用有限
21.《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 D.世卿世禄制确立
2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中国古代的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23.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
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军权 B.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C.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 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司法事务
24.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
A.远古传说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25.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决策机构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7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作答。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23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2: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材料3: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6分)。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分)
(2)依据材料2,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6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6分)
27.(12分)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历史上“巨人”的握手,往往引发“震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次握手分别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4分)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当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2分)
(3)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如何理解“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1分)
材料三 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访问活动,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日关系问题指出“……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但是我认为……还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以及带着顾及被害者感情的谦虚,只有认真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
(4)福田康夫指出当今中日关系迎来第二个春天,那么现代中日关系史的“第一个春天”应该是什么事件?出现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请考生在第28、29两题中任意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6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两个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 (3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6分)
29.(15分)【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是美国工程规划署印发的一张海报,其上下方有两行字,下面一行是工程规划署的英文名称,上面一行为“工作付酬的美国”。中间是一工一农两人手持劳动工具,两人脚下是美国地图。两人之间有一株已经成熟的谷穗,象征劳动的果实,在谷物之上有一个英文词意为“繁荣”。
材料二 图二是被砸毁的犹太人商店。
( http: / / www. / )
材料三 在纳粹德国侵略苏联的当天,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表示愿意与共产党执政的苏联结盟。他当时的想法是:“我只有一个目的,打败希特勒……”。
材料四 图三是美国的海报,图上的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画面上有密密层层的巨炮在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
材料五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示意图
图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发生后,为缓和社会矛盾,美、德两国统治集团分别采取什么对策 对世界局势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分)
(2)据材料三、四,美、英两国对苏联态度有何变化 为什么 (3分)
(3)据材料四、五,美苏双方关系发生了怎样转变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C D A B D B D B D B C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A D D C B A B C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两小题,共计40分。
26、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传统的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2分);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2分);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2分)。作用:凝聚亲族(2分);弘扬正统观念(1分);规范人际社会关系(1分);巩固统治(1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分);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2分);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2分)。
(3)家谱是特有的文化遗产(2分);可以拓展史料来源(2分);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2分)。
27、答案要点:
(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2)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2分)
(3)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分)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立,从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分)
(4)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2分)
28、(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6分)
(2)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商鞅变法用军功大小划分等级。(1分) 梭伦改革由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商鞅变法官吏通由国君任免。(1分) 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1分)
(3)对雅典: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一定程度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1分)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1分)
对秦国: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1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1分)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1分)为国家统一打下了基础。(1分)
29、35.(1)美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
德国:极力煽动反犹排犹情绪,疯狂迫害犹太人;同时对外侵略扩张,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4分)
(2)变化:英美由反共到联苏对德。(1分)
原因: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损害了英美的利益。(2分)
(3)转变:美苏关由战时同盟转为战后“冷战”;(2分)
原因:两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