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3张PPT。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自转的空间位置中心地轴,北端始终
指向北极星附近1、一、地球自转规律自 转 的 方 向
在南北两极上空,如何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2、逆时针顺时针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观察地球的自转,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侧视图俯视图3、地球自转的周期自 转 的 周 期360023小时56分4秒360059′24小时(运用图解法分析)科学研究计时生产生活计时考考你:今天晚上8点钟在你头顶正上方的一颗恒星,明晚什么时候会再次到达你头顶正上方?
4、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自转速度:
角速度:15°/每小时
(南北两极除外)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极为 0思考: 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
化的一般规律?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是多少?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赤道)(南北纬60°)地球
自转的
速度可
以用哪
两种速
度描述?
变化规
律如何?NS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极点在地轴上,
所以极点不自转考考你: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C1、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2、纬度相同的地方线速度一定相同?
不一定。线速度大小与该点半径有关,同纬度海拔高的地方线速度大一、地球自转规律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地均相等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二、地球的公转规律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1、地球倾斜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南极看顺时针
4、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远日点(7月初)
近日点(1月初)
5、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
远日点(较慢29.3km/s)
二、地球公转规律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7月初(远日点)最慢,
1月初(近日点)最快 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比较观察动画: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为什么地球仪总是倾斜的?水平面水平面是什么面?三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黄赤交角23.5o66.5o“三个基本不变” “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5?;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5?;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5?;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3.21春分6.22夏至9.23秋分12.22冬至次年3.21春分黄赤交角 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注意:
这里节气皆就北半球而言!南半球反之。请思考: 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回归移动?移动范围是多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黄道面结论 :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下一页23.50N23.50S00已知太阳直射点由A点向B点移动,请问图中各点的分别是哪个节气?日期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今天太阳直射点处在哪两个节气之间,将向哪个半球移动?下一页ABCD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远日点近日点地球从冬至日向夏至日运动过程中,公转的速度是如何变化?在图中找到近日点、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变快变慢在一天里面我们经历白天和夜晚,
那白天和夜晚的交替怎么产生的呢?四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昼夜的形成:日照+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昼夜的交替:地球的自转
周期:1太阳日,24小时
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昼不长,升温少; 夜不长,降温少
1、昼夜
交替晨线AB为:昼弧夜弧
NS夜半球昼半球昼夜交替界限:晨昏线 地球上的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可分为两个半圆弧,即晨线和昏线昼半球: 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
夜半球: 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叫晨昏线(又叫晨昏圈)
由 线和 线组成面向背向晨昏晨昏线(晨线)晨昏线晨线和昏线的判读:晨线昏线夜半球昼
半
球晨昏线太 阳 光赤 道北极南极30oE60oE90oE180oE150oE120oE侧视图上的晨昏线NS讨论俯视图中的晨线昏线ABCD判读方法:沿地球自转方向
从夜进入昼为晨线
从昼进入夜为昏线晨昏线的特点 (1)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2)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
上太阳高度为0o
(3)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圈)上晨线、昏线各占一半,
纬度最高的两点即为其分界点
(5)晨昏线在地表每小时西移15o
(6)晨昏线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与经线夹角为23.5o(0o--23.5o)(7)晨昏线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3.216.2212.229.23晨昏线的变化NSSN晨昏线变化简图春秋分夏至冬至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 道北极圈南极圈由图可知:晨昏线时刻与太阳光线垂直,晨线和昏线上的太阳高度均为0度。晨昏圈始终与赤道相互平分,故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即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晨昏圈中,晨线与赤道相交处的地方为6:00,昏线与赤道相交处的地方时为18:00。★ 判断日期
★ 判断晨昏线,指出晨线、昏线
★ 确定特殊点位置:0点、6点、12点、18点
★ 判断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从不同角度观察读图训练★ 判断日期
★ 判断晨昏线,指出晨线、昏线
★ 确定特殊点位置:0点、6点、12点、18点
★ 判断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从不同角度观察读图训练★ 判断日期
★ 判断晨昏线,指出晨线、昏线
★ 确定特殊点位置:0点、6点、12点、18点
★ 判断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从不同角度观察读图训练★ 判断日期
★ 判断晨昏线,指出晨线、昏线
★ 确定特殊点位置:0点、6点、12点、18点
★ 判断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从不同角度观察读图训练6月22日-夏至日12月22日-冬至日3月21日或9月23日-春分或秋分课后作业 :绘制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图在中国北京刚日出而在美国纽约已经日落,为什么?1、地方时1)地方时的概念:各地因经度不同而时刻不同
2)地方时的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地理位置越靠东地方时值越大
3)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差1小时
经度相差1o,地方时相差4?(二)地方时差某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 4? )(东加西减)
计算公式步骤:1)求经度差?
2)求时差(经度差÷15°)
3)“东加西减”原则
1、当120o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
2、当20oE为1点时,求40 oW为几点?
3、当80oW为16点时,求70o E为几点?
12点20分例题已知经度差求地方时前一天21点第二天2点已知地方时差求经度例题1、当东经150o为8点,6点在哪儿?
2、当西经120o为9点,15点在哪儿?
3、当东经30o为8点,5点在哪儿?东经120o西经30o西经15o2、时区和区时
时区的划分: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24个时区
中时区:从0°经线向东西两侧各跨7.5°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各时区中间的一根经线叫中央经线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二为一0°180° 地球自转方向区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全区统一使用称区时
区时差=时区差,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
中央经线=时区序号×15°(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例题(1)东3区9点,求东10区几点?
(2)东10区15点,求西3区几点?
(3)西8区11点,求东2区几点?
(4)一架飞机3月6日5点从北京(东八区)出发,飞行了11个小时到达伦敦,问到达后的当地时间是多少?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1小时)3、区时计算:4、 (1)北京时间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o的地方时,全国统一使用
(2)国际标准时
零时区(中时区)的区时即0o经线的地方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日期加一天;
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天。5、日界线1)、定义:
2)、变更方法:国际上规定以180o经线作为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东十二区西十二区180o减一天加一天西东地方时为零时经线 从上图可直观地看出某一时刻地球表面分属于不同日期所跨的经度范围。
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内, 地球上新的一天少于一半;
当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多于一半。 从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今天的范围从0时经线向西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昨天的范围
结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0点经线到180度经线肯定是新的一天。日期范围确定:123N 在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离原经纬方向的现象。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123S 2、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向一侧偏。(三)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左偏转;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不偏转。归纳:南左北右赤不偏。面向物体的原运动方向,
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则不偏向。右手法则 :手心朝着自己,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方向为物体偏转方向。 左手法则 :手心朝着自己,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方向为物体偏转方向。 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地转偏向力在水平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大型港口的修建。 五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四季的形成
4. 五带的划分晨昏线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知识准备昼夜长短的变化活动:
请归纳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 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世界各地昼夜等长
北极南极赤 道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回归线北极南极赤 道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太阳直射点图示总结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2)秋分~次年春分(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1)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冬至日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纬度变化由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北回归线以北: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回归线之间:
两次直射,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季节变化夏至日冬至日二分日●固定地点,利用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掌握正午
太阳高度(或日影)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 赤道向两侧递减。讨论:
1.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系?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关系?
3.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
4.某点春秋分的正午太阳高度与该地纬度的关系?
5.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系?
6.某点的地理纬度与北极星的高度的关系?相等互余互余相等互余相等3、四季
划分天文四季依据: 和 的变化划分气候四季我国传统:以 为起点西方:以 为起点(北半球)春季 月夏季 月秋季 月冬季 月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立二分二至3、4、56、7、89、10、1112、1、2五带的划分活动:
五带划分的界线和依据分别是什么?4、总结: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轴指向不变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四 季五 带 读右图以北极为中心的
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代表
4月10日,非阴影部分代表
4月11日。
(1)则甲的时间为:
A.3时 B.9时
C.15时 D.12时
(2)北京时间是: A.10日8时 B.10日20时 C.11日20时 D.11日8时此经线是日期变化的线,
是地方时为0时的这一条例题分析此经线为日界线,即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
A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