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老子贡献;孔子及其“仁”的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2、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
思想家和名著,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
此,进一步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爱国主义
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成就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器的作用)引发社
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
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一、老子
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创始人。其思想体现在《老子》中,观点: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
二、孔子
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1、伟大的思想家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的书,叫作
《论语》。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被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
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既深且远。
2、伟大的教育家
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
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二、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封建制度刚刚确立,旧的阶级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许多思想家从各自阶级立场出发,提出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墨子的思想代表手工业者和小私有者利益。提出“非攻”、“兼
爱”的主张。墨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有积极意义。
孟子:“民贵君轻”和“仁政”。
韩非子认为国家应实行“法治”,以法令为准绳,不论官吏百姓,人人都当知法守法、受法度制约。
这些大思想家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关心天下兴亡,对学问孜孜以求,值得我们学习。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集诸子百家所长形成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
【当堂训练】
1、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2、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和“礼”
D.实行“法治”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叫什么?
A.夏朝
B.秦朝
C.
商朝
D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