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资源整合(二)(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资源整合(二)(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5 23:3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学目标】
1.概括文章的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可估量
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忌恨
嫉恨
诬蔑
诽谤
诅咒
悼念
永垂不朽
【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可估量gūliáng
繁芜丛杂wú
豁然开朗huò
浅尝辄止zhé
忌恨jì
嫉恨jí
诬蔑wū
诽谤fěibàng
诅咒zǔzhòu
悼念dào
永垂不朽chuíxiǔ
☆课堂探讨☆
要点一:概括文章的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探究活动】
概括文章各段的内容。
【教师释疑】
注意段意的分析。
【讨论明确】
文章开头先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用两个“对于”,从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一句,极言损失之大。
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这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首先,马克思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作者将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从而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它的提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一切深刻地证明了马克思在思想领域的伟大贡献。
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作者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而且,马克思还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一句,充分表现了他的气度,而“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一句则充分展现了他的胸怀。因此,对于他的逝世,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都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尊敬。最后一句总结全文,简洁而有力。
【探究活动】
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注意其中的关键语句,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2.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3.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4.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5.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教师释疑】
引导学生理解准确生动的语言,通过揣摩关键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和浓郁的感彩。
【讨论明确】
1.“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2.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3.这句话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4.这句话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5.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课堂提升】
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物 结合文章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