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南的冬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6 14:1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比较、虚实结合的写法,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及清丽明快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采用颂读、讨论、赏析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交流探究,赏析文章优美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体验文章优美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江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也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身为江南的你们对江南那的冬天有什么印象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同为江南人的郁达夫写的《江南的冬景》,看看他笔下的冬景和我们的观点有无不同呢?
自学导案
1、给下列字注音
煮茗(

静谧(

冬霖(

蛰居(

曝背(

涮羊肉(

亘古(

胸襟(

逍遥(

天籁(

乌桕(

剥花生( 

丰腴(

恣意(

雅儿梨(

远阜(

槎桠(

赭色(




月晕(

2、
阅读课文
全文描绘了几幅江南冬景图?各有什么特点?除了“美”这个形容词外,还能用别的词来形容他们的特点吗?
请用“江南的冬景真(
),你看:第(
)自然段的(
)”句式说一说。
提示:“你看”后面的内容尽量用是书上的原话,尽量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快速浏览前两个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
作者本来要写“江南的冬景”,为什么开篇先写“北国的冬天”?
思路:先探讨“北国的冬天”,再分析“江南的冬景”,从而得出作者是运用了比较的写作手法,写出了两地的冬天各有各的特点,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了北国冬天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1、
先探讨“北国的冬天”。
(1)作者在写北国的冬天时,选取了那些细节?
明确:围炉煮茗、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地炉、暖炕、萝卜、雅儿梨、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节
(2)这些细节的表现流露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明确:怀念、热闹
(3)这些细节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哪里?要持续多久?
明确:在屋里蛰居两三个月。
2、
再分析“江南的冬景”。
(1)作者在写江南的冬景时,选取了那些细节?
明确: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的白、日升屋檐、鸟雀吱叫、泥地蒸汽、老翁小孩曝背谈天
(2)这些细节的表现流露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明确:温馨可爱
(3)与北国相比,人们的活动空间有什么不同?
明确:门前的隙地、屋外。
3、
最后明确这样写的目的。
明确:作者是运用了比较的写作手法,写出了两地的冬天各有各的特点,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了北国冬天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二)作者在文中是不是只在前两段使用了比较的写作手法,若有,请找出来,并试着分析这样写的目的。
明确:还有其它比较,包括:
江南的冬天与秋天比较,与北方的夏夜相比:突出了江南的冬天明朗的特点。(3段)
江南的冬天与闽粤的冬天比较:界定了“江南”的地域,闽粤之地的冬天是极南的气候异状。
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是与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三)小结:
(1)越比越明。在本文中,作者反复运用的比较的写法,虽然比较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优美、闲适、温润、和煦的主要特征。
(2)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五、布置作业
1、
阅读文章5——10自然段,看看作者在多处比较之后,又从哪些方面细说了江南的冬景?
2、课后整理文中出现的诗句,要求熟悉全诗,并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第5——10自然段,看看作者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哪些画面?尝试给每一幅画面命名并概括画面特点。
明确:
午后郊游图
生气
寒村微雨图
悠闲
江南雪景图
美丽
旱冬闲步图
快活
二、品读鉴赏: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赏析文本中的画面,(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如何?运用何种手法?)体会郁达夫散文的语言特点。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选择两幅画面作为本节课主讲内容。
第一幅: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桕子、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第二幅:寒村微雨图赏析——以“画”写雨。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第三幅:江南雪景图赏析——以“诗”写雪。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妙处点拨】: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第四幅:旱冬闲步图——以“人”写旱冬。
郁达夫的文章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
三、规律总结
1、郁达夫写景散文的特点总结。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2、写景技巧总结。
抓住典型事物的典型特征、情景交融、前后照应、运用比较、对比、虚实相生等手法。
四、全文结构图
与北国的冬天作比
可爱
比较
与江南的秋天、北国的夏天作比
明朗
与闽粤的冬天作比
温和适宜
江南的冬景
午后郊游图
生气
细说
寒村微雨图
悠闲
江南雪景图
美丽
旱冬闲步图
快活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成才之路》“课后巩固练习”部分。
2、
选择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写200字左右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