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荷塘月色(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荷塘月色(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6 14:3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荷塘月色
一、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绍兴,出生于江苏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诗人、学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年仅50岁。
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二、背景介绍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三、美文赏析
1.依感觉设喻,如梦似幻。《荷》文因是写月下之景,难以尽到穷形尽相、意旨酣畅之妙,但作者却于行文中巧妙运用通感修辞,借助听觉来补充视觉感受之不足,在应留白处尽情激发阅读者的想象,使景物之美、情意之深、旨趣之妙都得以呈现。所谓通感,就是“一种感觉超出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即感觉的转移。作者在形容荷香之时,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与“歌声”原本不搭界,形同异路,但作者却看到了清香的时断时续、似有若无与歌声在夜晚高远处的微茫、缥缈有相通处,从而下笔如有神明,妥贴蕴藉,含意隽永。这种通感的修辞,不仅化出深幽空灵的意境,也准确传达了写作者蒙眬含蓄的心绪。再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影”是暗淡的,是难以用笔触加以形容的。作者把影像幽暗静谧的特点,借助梵婀玲曲的优美进行展示,巧到极处,毫无做作之态,却有意笔先成的美感。
2.依夜月设喻,妙语天成。文中的比喻,最精彩处是新、奇、怪,在常人意想不到处突出奇想,从而把月下景物描绘得形显神现,准确地捕捉到了写作者瞬间即逝的心境。“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夜已深,四围一片静寂,月因淡云的笼罩而不能朗照,此种意境,最难描摹。作者信笔从夜深人静、人已酣眠处着笔,把满月喻成酣眠,把蒙眬的月喻成小睡,巧妙、新奇而又合于情境,非朱先生笔力无以成此种妙趣。又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灯光”的昏暗与周围之静是合拍的,而“渴睡人的眼”也与夜之深相吻合,这种比喻,简直是天成的妙语,但朱先生之前,又有谁人知晓而致用呢?由此看来,比喻之巧之妙,也是烂熟于大家之心胸,非表情达意之需,是不能水涌泉出、发而成文,终为人知的。
相关链接
佩弦先生的《背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被称作早期散文里的代表作的,论文字,平稳清楚,找不出一点差池,可是总觉得缺少了一个灵魂,一种口语里所包含的生气。——唐弢《晦庵书话朱自清》
朱文的譬喻虽多,却未见如何出色。且以溢美过盛的《荷塘月色》为例,……十一句中一共用了十四个譬喻,对一篇千把字的小品文说来,用喻不可谓之不密。细读之余,轻易,阴柔,在想象上都不出色。……在想象文学之中,明喻不一定不隐喻,可是隐喻的手法毕竟要曲折、含蓄一些。朱文之浅白,这也是一个原因。惟一的例外是以睡眼状灯光的隐喻,但是并不精警,不美。
——余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论朱自清的散文》
与作品的意境,基调相一致,诗人运用了近三十个各种类型的叠词,这些叠词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产生了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如描写荷花荷叶、运用了“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一粒粒”、“缕缕”、“密密”、“脉脉”等叠词,准确而又传神地描写出倾注诗人主观思想的美的形象。其中一些从古典诗词中选用的描写香草美人的叠词,大大浓化了妙若美女的荷花形象的情态和风韵,与作品的内在抒情取得了和谐的契合,使描写语言有一种典雅的美,清丽的美。
——吴周文《谈〈荷塘月色〉》
1
荷塘月色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分析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
2.赏析精美语言,提高情景交融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重点:分析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
难点:赏析精美语言,提高情景交融的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三、自主学习
1.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
蓊蓊郁郁


袅娜


踱步(

霎时


弥望


斑驳


渺茫


点缀(

2.填空
(1)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号﹙
﹚,后改名﹙
﹚,字﹙
﹚。
(2)《荷塘月色》作于(
)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四、佳句摘抄
五、课内探究
1.整体感知------根据作者的行踪变化划分,疏理全文脉络。
部分
相关自然段
行踪
作者心情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2.初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重点朗读。
3.小组讨论: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4.认识“通感”。(讨论课后练习第二题)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当堂背诵。
6.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7.第二自然段写荷塘的环境,写这一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8.第三段中路上的一段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心理描写照应上文中哪一句话?
9.“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10.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11.下面句子加点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富有动感)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洗”字显出牛乳之清)
C.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字赋予主动意识,写
出倩影之真)
D.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字突出荷叶之广之密)
12.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
对故乡的惦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六、拓展迁移
1.《荷塘月色》由凤凰传奇的御用音乐人张超一手打造,创作灵感来源于朱自清先生的同名散文,谈及创作初衷,这首歌曲也是凤凰传奇一直以来想要尝试不一样的音乐风格,于是,被融入了很多的新鲜元素、很有人文气质的浓浓古典中国风味道的《荷塘月色》便产生了。
2.一篇写景的美文,必须要注意做到:
音律美(叠词)
措辞美
修辞美(比喻、拟人、对比、通感)
画面美(淡雅、朦胧、幽美)
七、作业:
背诵4——6段;划出你最喜欢、最欣赏的语段、语句并加以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