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倾斜的伞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雨伞的场景,表现了祖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雨伞贯穿全文。那把倾斜的伞体现了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
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
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逢、挽、惑、颤、浊、珍;要求会写的字有:喜、逢、墨、招、胳、膊、眯、歪、湿、透、服、微、颤、抖;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喜欢、每逢、墨绿色、胳膊、笑眯眯、湿透、衣服、微微、颤抖。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教学难点:
体会亲情,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包涵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雨天。?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张雨天的图画,?请看大屏幕?,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出示?《雨中图片
》
[小结:?在茫茫的雨中,?人们撑着伞行走,?犹如一叶叶扬帆的小舟涌动.?远远望去?,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
伞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盖”即遮蔽阳光和雨雪的用具。这是一种平平常常的事物。大家随处可见可是就是这把平平常常的伞却给作者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你想了解这把雨伞的与众不同吗 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学习第19课倾斜的伞。板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一)自由读文,找出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画出生字词。]
2.
不会读或者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3.听录音的示范朗读(展示课件第三屏步骤二),注意听准刚刚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
[4.
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然后再认真反复地拼读生字词。]
5.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纠正读音。
6.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二)流利朗读,读通课文
[1.
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
指名检查读,评读。
三、识记生字,巩固知识
(一)我会读
1.
出示生字(展示课件第四屏)。自由读。提醒同学们每个生字在字音上要注意的地方。
[2.
读生字正音。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3.
认读有拼音的生字,再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4.
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5.
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不能加字或漏字。
(二)我会写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课件展示第五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及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写字。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3.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较难写和容易写错的字(可以多种方式)。
4.
老师示范。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正确、美观。)
[5.
检查订正,互相欣赏,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
(三)我会用
1.
你认得这些词语吗?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可以查字典先理解下这些词语的意思。(展示课件第六屏)
[2.
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的位置,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你会用这些词语造句吗?互相交流,看谁造得最好。
四、总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3.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和掌握了不少新的字词,学会了这些生字词,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了。大家课后还要多读多写多用,巩固这些字词。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两个画面,想想课文的哪部分写出了画面的内容?比较两个画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
指名朗读第1到第5自然段
[2、图中画了些什么?人物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温情,让你印象深刻?]
3.
默读第2、3自然段,找出写“我”和外公很开心的句子读一读。
(1)“外公便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
(2)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
[4.
再自由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最令你感动?你是怎样把这些句子读好的?]
5.
自由读第4、5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6.
教师小结。(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
(二)学习第二部分
1.
指名朗读第6到第8自然段,感知这一部分表达了什么。
2.
文中第二幅图画的是第6、7自然段的内容,比较一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不同。
[3.
自由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这句一共用了多少个“仍然”?该怎样读好这段话?
“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4.
自由读第7、8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5.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
(三)学习第三部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
说说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课文不仅在这里点了题,点明了中心,也写出了“我”的内心感悟,升华了“倾斜的伞”所蕴涵的思想意义。]
2.
你认为该怎样把这句话读好?
三、体会感悟
1.
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倾斜的伞”?这里面传达出了什么意义?
结合课文以及文中插图,讨论交流。
提示:注意课文中的两幅图。
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个鬓发花白的老人和一个小姑娘同行。老人撑着一顶墨绿色的伞,伞歪向小姑娘。老人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但他微笑着毫不介意。
另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个须眉皆白的老人和一个女青年同行,老人步履蹒跚。女青年同样撑着那顶墨绿色的伞,伞歪向老人。女青年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
[从这两幅画面中,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至纯至真。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雨伞贯穿全文。“倾斜的伞”传递了一种浓浓的温馨情意,体现了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展示课件第九屏)]
2.
想象小时候外公给“我”撑伞,长大以后“我”为外公撑伞的情景,体会“我”和外公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3.
再次通读课文,边读边想,抓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人物当时内心的感情,并前后联系起来,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提示:如写外公的神态,是由当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到多少年后的声音“微微颤抖”“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由其神态可以看出其情感的变化是由当年施爱于]
晚辈而高兴,到后来得到晚辈的关爱,收到了爱的回报而激动。“我”则是由当年的“惊讶”“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后“心热”“不知不觉中”“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在外公爱心的浸润和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下有所感悟。(展示课件第十屏)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爱的力量,感悟不仅亲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而且应该推而广之,珍惜人间真情,使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4.
你现在想对课文中的外公或小作者说些什么?
四、激情延伸
教师: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一定有了初读课文不曾有过的感受。是啊,再看这把伞,这不仅仅是一把伞,这伞里有爱心、有温情、它让我们懂得被爱是那么的幸福,孩子们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人在关爱着我们。这把“倾斜的伞”也在你我身边。可有时我们却视而不见,请再次从记忆里拾捡起这些爱的片段。
引导学生回忆以下情景,出示?
在我生病时--------------------------------
在我被雨淋时------------------------------
在我夏天热的睡不着觉时-------------------
在我跌倒时---------------------------------
在寒冷的冬天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回忆把爱说出来。请学生试着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
摘抄喜欢的词语。用“仍然 仍然 仍然 ”造句。]
2.
参加以“爱心充满人间”为主题的故事会,讲一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情。(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教学反思]
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雨伞贯穿全文。那把倾斜的伞体现了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时,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