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五四”的火炬是怎样点燃的?它又是怎样去唤起了民族的觉醒的?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还我山东!”1、导火线1919 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社会背景)(2)、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思想基础)(4)、十月革命的影响 (国际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5 月4 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 所大专院校的3000 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3、爆发4、口号(1)“外争国权,内除国贼”(2)、“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3)、“废除二十一条”(4)、“誓死争回青岛”(5)、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天安门东 交 民 巷外 国 使 馆 区赵家楼曹汝霖住宅5、发展 从6 月3 日开始,北洋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仅北京一地,被捕的学生就有800 多人。消息传出,上海工
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各地群起响应,很快便形成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局面。
6 月5 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6、结果 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2)、免去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1)、释放被捕学生 。(3)、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7、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8、特点 (1)、运动波及全国各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2)、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9、历史意义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过程(1)、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19 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
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各地相继涌现出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团体。 1920年,李大钊和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此,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2)、发展:(3)、主流:3、影响:(1)、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一批进步青年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董必武等一些同盟会老会员也开始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明理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1、历史条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1)、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1920 年8 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简表2、建党的准备: (1)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2)先进知识分子酝酿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党来领导革命;(3)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与建党准备工作。3、中共一大的召开 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13 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 多名党员。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卢湾区兴业路76号
1921.7.23~7.30晚中共一大会场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海:李 达、李汉俊
北京: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陈公博、包惠僧
旅日:周佛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4、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1)、通过了党的纲领: 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消灭资本私有制,没收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2)、确定党的中央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3)、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课堂讨论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1)、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4)、新的奋斗目标——提出实现共产主义。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地点及主力北京(学生)
上海(工人)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结果:前期学生运动遭到镇压,后期工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意义: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条件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
确定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书记
明确了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5 月4 日为中国青年节。同学们想一想,究竟什么是“五四精神”?为什么今天还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2)、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
(1)、坚强的领导核心。
? (2)、科学的指导思想。
(3)、新的革命方法。观看《建党伟业》等影片,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典型例题 1、 1919年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当时这样做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 )
①中国参加了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是战胜国之一?
②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国家实力增强?
③德国战败,中国人民认为是“公理战胜强权”?
④中国外交成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C巩固训练2、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五四精神包括(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国际主义精神?
③民主与科学精神? ④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AC4、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诞生于( )
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长沙 5、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 )
A.领导工人运动 B.领导农民运动
C.建立统一战线 D.开展武装斗争AA6、“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表现在( )
①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②改变了近代以来革命屡败的局面?
③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
(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
(3)、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4)、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五四运动发生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它们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图片、文字、录像等多种史料的探究,学生可以逐渐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讨论的方法,学生可以提高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竞争的意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程与方法
按照走进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传承历史的环节,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文字等史料,通过分析、讨论等途径,和学生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实现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递进层次的落实。21cnjy.co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启迪学生对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必然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的唯一正确选择;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爱国热情是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动力之一、爱国是每一个国民终身的使命。21·cn·jy·com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
【学 法】阅读、观察、讨论法与合作探究法。
【课 时】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并播放视频:《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生:观看、跟唱、交流、发表看法。
师:歌词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五四”的火炬是怎样点燃的?它又是怎样去唤起了民族的觉醒的?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13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板书)21教育网
【2.讲授新课】
● “还我山东!”
1、导火线: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6页,说一说:“什么事件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生:(回答)1919 年5 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全国舆论一片哗
然。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
师:对。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 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那么,你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www.21-cn-jy.com
生:结合已学知识,各抒己见。
师:(归纳)2、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社会背景);(2)、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思想基础);(4)、十月革命的影响 (国际背景)。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66页内容,说一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等?”
生:阅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师:(强调)
3、爆发:1919年5月4日,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5 月4 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 所大专院校的3000 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2·1·c·n·j·y
4、口号: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①三人。21·世纪*教育网
师:多媒体展示: (讲解)
师: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解)
学生的爱国举行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www-2-1-cnjy-com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67页内容,说一说:“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状况和结果怎样?”
生:阅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从6 月3 日开始,北洋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仅
北京一地,被捕的学生就有800 多人。消息传出,上海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各地群起响应,很快便形成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局面。21*cnjy*com
6 月5 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
师:(强调)5、发展:6 月3 日以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
6、结果:(1)、释放了被捕学生;(2)、免去曹汝霖等人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巴
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67页内容,说一说:“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师:(归纳强调)7、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8、特点:运动波及全国各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来源:21cnj*y.co*m】
9、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1*cnjy*com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68页,说一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生:(阅读、归纳、交流后回答)
师:(归纳总结强调)
1、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过程
(1)、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919 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
早在1918 年7 月,李大钊就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介绍了十月革命的情况。此后,他又在天安门集会上演讲《庶民的胜利》,并在《新青年》撰文疾呼:“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发展: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各地相继涌现出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团体。
(3)主流:
1920 年,李大钊和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从此,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2-1-c-n-j-y
3、影响:——伟人的诞生
(1)、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一批进步青年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董必武等一些同盟会老会员也开始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8—69页,说一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条件?
生:(阅读、归纳、交流后回答)
师:(归纳总结强调)1、历史条件:
(1)、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1920 年8 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师: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解)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9页,说一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具体历史条件及其主要内容?
生:(阅读、归纳、交流后回答)
师:(讲述)3、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
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13 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 多名党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师: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解)
会址设在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现为兴业路76 号)。会议期间,会场遭到暗探监视和法国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师: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解)
师:(归纳总结强调)
4、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
(1)、通过了党的纲领: 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消灭资本私有制,没收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确定党的中央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3)、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0页,说一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意义?
生:(阅读、归纳、交流后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
一新了。
师:(强调)(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师:(提问)你认为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生:结合已学知识,各抒己见。
师:(归纳强调)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
(1)、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4)、新的奋斗目标——提出实现共产主义。
【3.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标志着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向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康庄大道。【出处:21教育名师】
【4.板书设计】
【5.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
1、 1919年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当时这样做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①中国参加了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是战胜国之一?
②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国家实力增强?
③德国战败,中国人民认为是“公理战胜强权”?
④中国外交成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五四精神包括(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国际主义精神?
③民主与科学精神? ④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诞生于( )
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长沙
5、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 )
A.领导工人运动 B.领导农民运动 C.建立统一战线 D.开展武装斗争
6、“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表现在( )
①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②改变了近代以来革命屡败的局面?
③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④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
(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
(3)、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4)、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6.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