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百家争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06 12:3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从而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导学法、讲解法、联想法归纳法、图表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导入新课: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同学们,熟悉吗?
放录像:“百家争鸣”使学生了解有哪些思想家及所属学派。过渡:“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历着巨大变革。许多有思想的人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领略大思想家们的风采”。出示第8课课题。(设计意图:利用耳熟能详的《论语》名句,引发学生共鸣。)二、传授新课(一)老子
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
的人,他是谁?引出老子。
第一步:
材料展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让学生快速看书后回答:
①引文反映了谁的学说?出自他的著作_____。
②引文中包含着什么思想?
总结:这是朴素辨证的思想。举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故事。
第二步:展示老子主张“以柔克刚”。说成语“滴水穿石”。
提问:老子辨证的思想对我们有何启发?
教师总结:老子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在他思想基础上
兴起的道教与儒教、佛教一起成为影响的我国三大宗教。但他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清静无为,万事不要去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快速提炼知识,快速记忆的能力。开动脑筋,回答问题,加深对老子思想的认识。孔子和儒家学说
(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⑴介绍孔子生平。孔子生于前551年,死于前479年,姓孔名丘因排行老二字仲尼。51岁前,主要以教书为业,后来做了鲁国的司寇,使鲁国强大起来。但因鲁定公听信齐国挑拨,孔子遭受冷落。55岁开始周游列国,14年走访了7个国家,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呢?
第一步:学习思想政治主张
1.讲故事:
“苛政猛于虎也”什么意思?考查学生。2.教师补充: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由此引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并补充: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宽惠”等一切美德。至今是我们做人的最高标准,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他的思想自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了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第二步:学习教育成就。1.首先提问:你知道孔子的那些教育言论?(小学学过)教师补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指导看书,完成讨论题: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成就?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四人小组讨论。(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2.最后出示国画:孔子“逝者如斯夫”提醒学生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第三步
:知识拓展:
展示与孔子有关的各种图片回答已有知识。了解孔子生平。
看书自读培养自学能力,展开想象回答问题。结合做人的道德,进一步认识孔子思想,增强崇敬感。
3.合作讨论
,集体探究。发挥群体智慧
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历史与现实结合,认识孔子的伟大之处。(设计意图:了解孔子的地位和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
除了老子、孔子以外,还有哪些思想家呢?引出百家争鸣。
第一步:学生活动——“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有哪些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全班同学分为五组,每组代表其中的一个学派,抽签决定派别,后由小组推荐代表阐述本学派论点,其它小组可指出其不足之处,形成全班“百家争鸣”的局面
2.交流完成图表:时代/代表/学派/主张。(附后)。采取空当接龙形式,完成表格。
第二步:学生活动——完成找对子
墨子
改革法治
孟子
知己知彼
庄子
无为而治
韩非
兼爱非攻孙子
仁政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强化记忆。)第三步:判断题。两种观点哪个正确⑴诸子百家辩论争鸣,观点完全是对立的,吵的可热闹啦!⑵百家争鸣的观点,不可能都是对立的,但他们都踊跃发表看法,当然热闹!引导学生质疑。学生自读总结,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检查自我探究的结果,提高记忆与分辨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第四步:师生共同完成
第一步:百家争鸣:运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也可以辩论。
第二步:迁移应用
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法?为什么?
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3.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学校、班级?(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5.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7.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的是(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8.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9.庄子代表的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
)四、小结
纲要图表总结本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