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学科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1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知道青铜器精品的代表,并能识别其图片。了解商周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更好的理解夏、商、西周时期文明的表现。认识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大的生命力,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教学难点
青铜文明
教法学法
多媒体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个性化补充
导入教学: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媲美。河南安阳商代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的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今天就来学习一下青铜文明。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创设情境一:展示一组青铜器的图片1、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原始社会后期:①出现: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出现了铜器。②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境。(2)商朝以后:①特点: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②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军事等,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以及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⑴成分组成:商周时期的工匠己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⑵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⑶杰出代表:司母戊鼎,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甲骨文记事1、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商代和本周甲骨文,至今己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己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己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⑴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⑵指事: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⑶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⑷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2、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己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巩固训练:1、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
)
①饮食方面
②军事方面
③祭祀方面
④外交方面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东汉作业:预习下一课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