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1-06 19:5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1 人教版(新)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不等式及其解集:




鸡场坡中学教师 彭文静2016年4月1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
(1)不等式的概念及意义;(2)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及意义;(3)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意义;(4)解不等式概念及意义;(5)如何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2.内容解析

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不等式中可以含未知数,也可不含未知数,它像方程一样是广泛应用的数学工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组之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等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等式的延伸,而在此之后,我们所要学的很多知识,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甚至以后的高等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优化问题都要用到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乃至整个数学领域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开阔,也对以后更好的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列出不等式,从而得出不等式的概念。然后,再类比方程的解讨论出不等式的解、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意义。最后,利用数轴的性质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及解集概念的理解。二.目标及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掌握不等式的相关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及解集意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寻找不等式的解,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在数轴上。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经历不等式的解的探寻方法和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的过程,渗透类比和数形结合思想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安全与法制教育
通过行程问题的具体实例的讨论、分析与解决,渗透了人生安全思想和交通法制内容。
2.目标解析
(1)通过具体实例的引入、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讨论,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从而得出并理解不等式的相关概念。以此达成目标(1)的教学。
(2)按照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行程问题得出两个式子:,然后类比方程的相关概念,对式子进行取值和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形成类比方法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讨论、交流学习,从而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4)今天的学生安全是大事,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用来保护自己,这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这说明了安全与法制教育的必要性。1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 解,七年级上学期还学了方程的相关概念及解法。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建模能力。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 但是对抽象的不等式的相关概念难以理解,不等式的解虽类似于方程,不等式的解集却是不等式的解的概念的发展,因此教学时,对于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应结合具体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认识使学生认识满足什么条件的值是不等式的解。另外不等式的解是对孤立的数值而言的,而不等式的解集则是对这些数值的整体而言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不等式的解集包括了不等式的全体的解,解集中任何一个数都是不等式的解。 因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不等式的解及解集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班班通多媒体,跷跷板视频,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的动画,时间表。
2、学生准备
三角尺,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设计1(一)创设情境、引入 课题 ——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1、图片 如今,在我们比较偏远的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况且,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所以这里通过图片、跷跷板视频创设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不等关系,借机导入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课件展示2、跷跷板的视频:H:9.19.1.1教学设
计跷跷板 标清(270P).qlv设计意图:3、教师提问:观看图片、视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1(二)学习任务及重点1、学习任务:
(1)了解不等式的相关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
(2)解集的在数轴上表示方法;
(3)学会通过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重点:
(1)不等式及解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习之前,首先,让他们了解学习任务及重点,目的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方向、有目标,而不盲目。为本节课打下坚实的活动基础。课件展示1(三)探究新知 —不等式的概念课件展示 问题1: 图上是 一辆小车,10:00从鸡场出发距离安顺50 km,要在12:00之前匀速驶过安顺.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车速应满足的条件吗?
设计意图鸡场坡安顺 课件展示图片、动画和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有画、有声、有色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图片还能辅助学生读懂、思考和解决问题。
1(三)探究新知 —不等式的概念 追问(1)汽车在12:00之前驶过安顺的意思是什么? 提示(1)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安顺,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 km所用的时间不到2h . 提示(2)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安顺,则以这个速度行驶2h的路程要超过50 km. 提示(1)、(2)有助于学生解决追问1,为追问(2)列不等式找到依据。 追问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问题1的题意,为下一步的追问2列不等式打下基础。课件展示设计意图问题1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0:00距离安顺50 km,要在12:00之前驶过安顺.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车速应满足的条件吗?1(三)探究新知 —不等式的概念 追问(2)如何用式子表示以上不等关系? 解:设车速为x km/h.

从时间上看:
?
从路程上看:
?课件展示 像 ?和 ?这样用
不等号“<”或“>”
等表示大小关系的
式子叫做不等式。设计意图 通过追问(2)的设计,学生初步学习、思考如何列不等式。为达成目标任务3打下基础,为引出不等式的概念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解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掌握、会用类比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来学会设未知数列不等式?、?。从而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
设计说明,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不等号还有≦、≧、≠这三种,加深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说明:形如≦、≧、≠都是不等号,如a≠b,也是不等式。1(三)探究新知 ——不等式的解及解集 问题2对于2x>50这个不等式 而言,车速可以
是30 km/h吗?28 km/h呢?25 km/h呢?22 km/h呢?
分析:
当x=30时,2x>50 成立;当x=28时,2x>50成立 ;
像这样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反之,当x=25时, 2x>50不成立;当x=22时,2x>50不成立。
像这样能使不等式不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就不是不等式的解。
   教师提出问题2,让学生有了思考、类比方程的解讨论和交流的情景,再在教师的分析、引导下归纳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反之部分,让学生能从正反两方面去理解不等式的解的概念。课件展示设计意图1(三)探究新知 ——不等式解集概念及意义 问题3、思考:不等式2x>50,除了28和30外,还有其他解吗?如果有,这些解应满足什么条件?追问:如何完成下列表格?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解问题3:(1)有;
(2)满足x>25。
归纳:课件展示设计意图 对于追问的预设,让学生通过计算、动手验证、动脑思考,初步体会不等式解的意义以及不等式解与方程解的不同之处.同时,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3创设情景和依据, 问题3的提出,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意义的学习和理解, 归纳部分,目的是对问题3及其解题的总结,同时,向学生展示了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体会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1(三)探究新知 ——如何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问题4、到此,我们知道了x>25表示了2x>50的解集,那么这个解集将如何表示在数轴上呢? 问题4的提出,目的是创造情景,引导学生开始学习如何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追问:(1)怎样画出数轴?(2)如何用数轴表示负数、0和正数之间的关系呢?。解:如下图,展示动画:不等关系在
数轴上的表示.swf课件展示设计意图 追问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复习正数、0、负数及数轴的相关知识;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如何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展示问题4解的过程,目的为学生演示了如何将解集表示在数上的方法、步骤和过程。 预设展示动画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的方法、步骤和过程,同时,展示动画还为教学过程增添了一些色彩,活跃课堂气氛。1(三) 探究新知 ——如何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问题5: 如何把x≤25 表示在数轴上呢? 预设问题5,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的方法理解和应用。
解的过程的展示,目的是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对问题5的解的归纳。也检验了师生学习问题4的成效。
小结部分的展示,目的是总结和归纳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的方法和步骤。解:如下图,x≤25 小结:画数轴(注意数轴三要素)—→定界点(在x>25中25是界点,包含用实心点,不包含用空心点)—→找方向(大于往右画,小于往左画)课件展示设计意图1(四)巩固新知1判断下列式子哪些是不等式?
① 3> 2 ; ② +1≤0;③ 3×2+2x;④ x≥ 2x+1; ⑤ x=2x-5;⑥ x2+4x< 3x+1; ⑦ a + b≠c。
2、请用不等式表示:
(1) a是负数;(2) b 与5的和小于-7;(3)x的一半不大于3.
3、下列哪些是不等式x+3 > 6的解?哪些不是?
-4,0,1,2.5,4.8,5,10.
4、直接找出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3 >6(2)2x≥8(3)x-2≤0练习:课件展示 练习1是真正巩固了学生对不等式概念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复习了整式和方程的相关知识及分类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练习2、3、4巩固了对列不等式、不等式解、解集的理解及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设计意图1(五)归纳总结问题:
(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和方程的解的区别?
(3)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区别?课件展示设计意图 设计问题(1),目的是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收获,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对本节课所学想法和看法,反馈学生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若没有达到,教师应及时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于安全、交通法制教育这点,学生能提到更好,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也应该提出:行车安全与否,与行车的速度大小关系很大,车速过大,容易出车祸。所以,宪法特规定出相关的交通安全法规,如什么样的车在什么样的路段上,就要有什么样的速度限制,等等。 问题(2)、(3)是对问题(1)的提示和补充1(六)布置作业(1)必做题:
课本第115页练习第1、2、3题
(2)选择题:
教科书习题9.1第2、3题
(3)预习下一节9.1.2不等式的性质 作业布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巩固本节基本要求,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求学生预习,目的是下一节上课做好准备。课件展示设计意图1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本人得出几点反思。
从教学内容看,本节内容包括:(1)不等式的概念及意义;(2)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及意义;(3)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意义;(4)解不等式概念及意义;(5)如何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增添了两个内容,一个是怎样列出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由车速的现实运行快慢,引出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这两点是教科书所未涉及到的,然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离不开这些,所以,本人教学时特地加了进去。结果,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在进行如何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这一环境的教学中,本人只引入大于的和小于的这两种情形,而没有引入既大于又小于的情形。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大缺陷。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在本节的教学中,涉及到一些词语,如负数、非负数、正数、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不足、不超过等,这些关键词中如果含有“不”“非”等文字,一般应包括“=”,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可是,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加深理解,这是教学设计上的失误,也是教学环节上的失误。
从 教学方法上看,本人借助班班通多媒体、ppt课件、跷跷板视频、图片、动画等手段,应用了导学式、探究式、类比、数形结合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另外,在设计问题时,本人还预设了比较切合生活的行程问题。通过生活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问题产生于生活,学习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