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的理解
---2017毕业升学考试分析及复习教学建议2017年金华市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分析试卷总体分析 1.试卷基本情况 2017年金华市科学卷试卷结构:2.整体成绩概况 2017年金华市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分析(一)、注重核心素养 1.注重核心知识考查 整卷注重初中科学核心知识的考核,重点考核核心概念的理解,并能应用核心知识原理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 2. 注重科学方法多元 2017年金华科学卷更加注重科学方法的多元考查。 (二)、立足科学探究 2017年金华市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分析1.实验考查侧重操作与设计 2.探究考查侧重证据与思维 3.说理考查侧重逻辑与解释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卷十分重视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核心实验的大部分内容. 对于科学探究的考查不仅兼顾了探究的各个环节的考查,而且重点考查了对事实证据的处理能力与应用原理进行预测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解答题中的说理题侧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原理进行解释的能力,而说理的考查重在逻辑表达能力。 ⑴探究的全面性 ⑵证据的可靠性 ⑶思维的创新性 (三)、体现科学本质 2017年金华市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分析1.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关注STSE 3.科学是综合的、开放的 科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关注科学史。 以汽车引擎盖、微信界面、彩球温度计、义乌小鲵、浙中生态廊道、膳食平衡等生活情境为命题素材。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能促进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整体认知和全面的价值判断。 综合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结构分析一、选择题(15题,45分)(简单)
5、热能物理 1、电学2、力学(摩擦、惯性、运动、浮力、杠杆等)3、光学(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反射)4、电磁(4—5个)6、环保化学(4—5个)1、基本概念(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单质、纯净物、
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化合物、混合物……)2、组成结构、模型3、实验4、元素化合物(金属活动性、PH……)5、溶液(饱和、不饱和)
地理——地球
生物(4—5个) 1、细胞2、显微镜3、生态系统(食物链、网)4、光合作用、呼吸作用5、健康(传染病)、新陈代谢月球太阳(2个)物、化、生各3小题,地理1题
3、元素化合物综合题(推断)二、填空题(10小题,40分)基本简单知识层面考查为主物理1、基础题2、力学 3、电学 化学1、基础2、实验——文字表达
电学三、实验探究(5题,35分)控分生物1题 5分;化学2题 14分;力学物理2题16分
四、解答题1、生物分析题 8分2、化学计算1题 8分3、物理计算2题4、解析说理题 8分简单 力学8分 电学8分
(5小题,40分)科学监测的指标体系科学理解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一级指标科学素养监测的一级指标科学理解与应用科学学科知识关于科学的知识1、物质科学
2、生命科学
3、地球科学
4、三者间跨学科内容1、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跨学科内容(三大内容领域中通用的概念)因果关系系统与系统模型
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守恒
结构与功能
稳定与变化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科学思维与实践
(科学能力)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模型与建模能力
推理与论证能力科学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是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保障具体表现:1、能识别科学问题
2、能设计合理的探究方案获取证据
3、能运用概念、模型等方式进行科学解释
4、能基于证据推出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有效的交流评价探究与交流能力1、问题
2、证据
3、解释
4、表达模型与建模:
(是一种认识手段与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1、模型理解a、分析、解释模型所涉及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
b、用模型解释科学现象和过程,阐明科学概念原理2、模型建构a、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确定事物的共性特征
b、系统思考、清晰表达模型内部结构及其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推理与论证:从已知的科学命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或思维形式。1、能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进行假设检验或问题解决
2、能正确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见解推理与论证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实验题研究
实验题研究“H2O CO2 H2 CO”CH4燃烧产物——CO2+ H2O、CO考试考验、除 1、H2O 验H2O除H2O试剂(无水CuSO4)装置g+s — 排序:通溶液前干燥剂浓H2SO4g+l—排序:通溶液后碱石灰 g+s——
2、CO2 再检验发生装置检验、净化转化收集、再检验尾气处理H2CO转化CuOH2OCO2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
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
改进 .理由是 ;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
作用是_________。 实验题研究发生装置检验、净化装置转化反应装置收集、再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28.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
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
过讨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探究题案例(1)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
(2)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
(3)小丁根据装置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1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 。
(4)图1方案中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重新设计了图2所示的方案。则图2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 ▲ 。实验探究题案例30.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 ▲ 。
(2)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I: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3)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
4 )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小周方案II: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5)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 。案例分析---证据的可靠性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
(1)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 。
(2)白色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32. 现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想测定该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A、D、E中分别盛放碱石灰,C盛放浓硫酸。实验中通过测量C、D装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测定该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已知Na2CO3?10H2O==Na2CO3+10H2O
2NaHCO3 == Na2CO3+H2O+CO2↑)
(1)实验时,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对NaHCO3含量的测定结果影响是 ▲ 。3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蓝绿色固体试剂,可能是Cu(OH)2,也可能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mCu(OH)2?nCuCO3],某学习小组为确定固体成分,决定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Cu(OH)2和碱式碳酸铜受热均易分解)
(1)为验证样品成分,该小组同学取一定量固体样品,放置在装置E中进行加热。小李同学认为,若定性判断样品的组成,只需将装置 ▲ (填装置编号)与E连接即可。
气密性检查1.手捂法。2.水压法。3.吹气法气密性检查的本质理解1.封住一定量的气体。2.改变压强。3.有明显现象。如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例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例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二、初中科学复习教学建议(一)、尊重教材 试卷大量素材来自于科学教材,如:第10题的细胞结构图、生殖方式模式图;第11题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第12题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设计及应用;第14题豌豆种子的萌发过程;第17题的气体的制取与收集装置;第31题光合作用实验过程及现象。教材虽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但是我们科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科学教学中必须尊重科学教材。 二、初中科学复习教学建议(二)、尊重实验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求真态度、创新精神。 试卷多维度考查了科学实验,不仅有实验的基本操作的考查,也有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更有创新实验的渗透。只有在教学中尊重实验,才会引导学生夯实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领悟实验的基本态度,进而养成创新实验的意识。 教学中尊重实验绝不是把实验转化为知识或题目让学生识记,而是能做的实验绝不放弃,没有条件完成的实验创造条件完成,更要有引导学生创新实验的意识。
二、初中科学复习教学建议(三)、尊重方法 科学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领悟大量的科学方法,而且我们的教学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来保证科学方法的渗透。如:为了引导学生归纳建构知识,我们常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本卷把思维导图(第23题)、流程图(第21、30题)植入命题中,意在教学中引领如何建构知识。又如:科学实验需要构建理想化模型,本卷的26题、35题都涉及了理想化模型的构建方法。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定性与定量的信息处理、实验的预测与推理等方法都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有机渗透,只有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让学生领悟科学方法。 二、初中科学复习教学建议(四)、尊重发展 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养育学生的科学素养,领悟科学本质,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学生才得到发展。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教学中大量生成性的资源,都来自于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注和思考。教学需引导学生勇敢的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表达中养成知识应用的合理性,表达逻辑的严密性,思考问题的完整与深邃性。 只有在科学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才能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