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巨人的花园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6 18:5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巨人的花园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
要的语文知识。《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等。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了。《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所以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激发学生大胆猜想、推测,尊重个体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阅读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搜集王尔德的资料,搜集有关童话的资料;
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自读课文;(2)查找有关童话的资料,了解童话的类型及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呢?
是啊,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久久迷恋。
有了童话,我们的童年生活会变得绚丽多彩。
2.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读了故事的名字,你最想知道什
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学习童话要易于产生猜想和推测,实现阅读中的自我快乐,增强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生纠正读音。
(点拨:“允”应读
yǔn,不要读成
rǔn;“拆”应读
chāi,不要读成
cāi。另外,“火辣辣”的“辣”在ABB式的短语中发生变调,应读作huǒlālā。)
3.小组交流理解词语。重点解释“洋溢、喧闹、训斥、叱责”

4.反馈交流,教师重点检查“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
拆除”等词语的读写。
5.找出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喧闹:喧哗热闹。
训斥:训诫和斥责。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6.指导难写、易错字的书写:“牌”“添”“覆”“拆”“酷”
。易错字“添”的右下角
是“”
,而不是“小”
,引导学生回忆包含这个部件的字“慕”
,以加深印象,避免错误。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孩子真正有时间把课文读通顺。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2.讨论交流。
本课写了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
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花园里立刻变得
春意盎然。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
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
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3.自由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产生疑问的地方。
4.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使朗读成为学生探究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悟。
三、总结设疑,布置作业
1.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吧。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设计意图:设疑式总结,成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且为学生的深入阅读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入主题
课件出示:这是什么地方?(巨人的花园)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感受童话的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图画引入课题,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看图学习童话故事的教学策略埋下伏笔。
二、看图想象,感受花园的变化
(一)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
1.出示课件(图片),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巨人的花园是个美丽的花园。)
2.图中孩子们玩得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3.默读课文,画一画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图画的内容。
(1)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2)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4.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
5.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6.把你的感悟送到朗读中,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
7.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花园?(蜂飞蝶舞、百花争艳、生机勃勃、鸟语花香……)
8.同学们看图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想一想文中的孩子们一边玩一边说些什么。
(这真是一个乐园啊!这里这么美丽,我们要经常来玩啊!……)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巨人回来后花园的景象。
1.出示课件(图片)。巨人回来后,花园怎么样了?画出描写图画的语句。
(1)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2)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2.同一座花园,一会儿是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一会儿又是春风不度、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寒风刺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设计意图:利用图画学习童话故事,既能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发挥想象,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呈现巨人的花园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强烈的思维碰撞,使他们能围绕这一变化进一步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
三、阅读课文,感受巨人的变化
1.这么一座漂亮的花园,因为巨人的到来,一下子变成了一座寒冷的“雪城”,这到底
是为什么呢?谁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原因?(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2.你们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的任性与冷酷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1)课件出示:
有一年秋天,
巨人突然回来了。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
很生气: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A.他为何如此生气?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这是我的花园,这里的美丽是属于我的,他们会破坏我的花园的。)
B.他如此生气!让我们可以想象到此时巨人的表情又是怎样的?(怒目圆睁、满脸通红、双手叉腰、指着孩子们、愤怒地说。)
(2)课件出示: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A.他为什么要砌围墙,为什么要竖这么一块告示牌?(为了不让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
B.当孩子们想进去玩时,发现一堵高高的墙拦住了进花园的路,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冰冷而无情地竖立在眼前,孩子们,你们感觉到的是——(伤心、难过。)
是啊,这禁止入内,禁止了……禁止了……禁止了……(禁止了孩子们的进入,禁止了欢乐,禁止了美丽……)
C.所以,当春天来临,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时,围墙里边却是——引读(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巨人啊,你这一堵围墙,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寒冷,围住了孤独,围住了荒凉……)
D.当巨人迷惑不解时,同学们,我们多么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课件出示: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
”巨人大声叱责。
A.正是他可怕的训斥,使孩子们纷纷逃窜。而与此同时——引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B.巨人赶走了孩子们,但与此同时,他也赶走了——引说:他盼望已久的春天!
C.从巨人叱责的话中,你能想象出他此时的表情吗?(巨人怒目圆睁,喘着粗气,双手叉腰,大声叫喊着。)
3.面对巨人的叱责和如此冷酷的言语,小男孩非但没有拔腿逃跑而且——引读(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1)“凝视”是什么意思?(聚精会神地看,目不转睛地看,精神高度集中地看。)
(2)同学们,小男孩不说话,就这么凝视着,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他嘴上虽然没说什么,
但他的眼睛分明在告诉巨人……(你知道是什么让你只能拥有冬天吗?那就是你的任性与冷酷呀!是你自己的自私让你只能承受着孤独与寂寞,你怎么还不醒悟呢?)
(3)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那是因为巨人从小男孩的眼神中看到
了……(安慰、理解、宽容、劝告、尊重、勇敢、热情……)
(4)过渡: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巨人终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孩子们的到来会给他带来美好的春天;他的任性与冷酷所能带给他的只有孤独、寂寞、寒冷、痛苦……)
4.现在他终于全明白了,他怎能不感激这个小男孩呢?让我们自由读第9自然段。
5.当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时,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从那以后怎样了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温暖和愉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的同时,得到思想的洗礼,不仅学习到了对语言理解的方法,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四、看图体悟,升华主题
1.是啊!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瞧!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得多么幸福啊。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画。
2.当学生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画面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
“如果你是里面的小孩,你要怎样描述那种幸福的场画呢?”
设计意图: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习作,巧用文章行文处的空间进行自然补白,既是口语训练,又是学生情感内化的有效载体。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老师看过王尔德的这篇童话的原文,这个故事原来的结尾是:许多年过去了,巨人变得年迈而体弱。他已无力再与孩子们一起嬉戏,只能坐在一把巨大的摇椅上,一边观看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自己的花园,他常说:“我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2.作业:发挥你的想象,以后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给课文再画上一幅画,写一段话,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图画感悟文本。这则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图画为载体,研读文本,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看图学习童话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策略。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多处巧用文章行文处的空间进行自然补白,一堂课下来,我发现,我的教学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突破了重点,培养了语感。
3.不足之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由于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在读课文时读得还不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