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北京课改版1.3《藤野先生》课件(4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北京课改版1.3《藤野先生》课件(4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7 10: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藤野先生
鲁迅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
草》、《朝花夕拾》
《呐喊》、《彷徨》《华盖集》、《坟》
等。本文选自散文
集《朝花夕拾》。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
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
救国救民,但后来
却弃医从文了,我
们在本课的学习中
会认识到作者思想
变化的原因。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思考: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2.变换了几个地点?三个: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耳闻亲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学者形象藤野严九郎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白描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详)(详)(略)(略)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去 仙 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学生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
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
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
受到严重挫伤爱国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爱国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鲁迅的爱国情感)选材: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彩的语言.1.精读1—2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中国是弱国"与中国是人是"低能儿"之间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前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这是作者有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从而表达作者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也无怪他们疑惑"用反语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4.精读第29自然段,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呢? 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也表明作者不同于麻木不仁的那类中国人,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
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力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匿名信事件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
看电影事件侧重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
“增加勇气”指
“正人君子”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何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
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正确答案应选(1)课文层次藤野先生在东京无比憎恶 另寻他处 在仙台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在北京怀念先生 增加勇气深切怀念藤野先生、表达强烈爱国之情
收获: 学了本文,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1、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叙事应该有详略
3、上下文注意过渡
4、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运用白描的描写方法勾勒人物的外貌
5、注意人物的身份
6、……
练 习探究主题: 对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选择,你是怎样看待的?探究思路:看待评价选择是伟大的启发理想与国家相联树立崇高理想示例1、鲁迅先生学医时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有多高明,都无法医治人们精神的麻木,于是他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艺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他的这一选择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他的这个选择是伟大的。示例2、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往往忽略了关注国家、集体和他人。我们青少年要想鲁迅学习,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要热爱祖国,根据祖国需要做力所能及的事。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练习: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1、选段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从文中画出三个比喻句,并依次说明各是比喻的哪种,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3、这一段除了比喻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举出例句说明,并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选段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表达了作者失望、痛苦、厌恶的思想感情。
在文中的作用:为后面写去仙台学习作了铺垫。2、从文中画出三个比喻句,并依次说明各是比喻的哪种,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答:(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明喻 本体:上野烂漫的樱花;喻体:绯红的轻云。答:(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暗喻 本体:头上高高耸起部分;喻体:富士山.答:(3)也有解散辫子……发髻一般.
明喻. 本体:解散辫子; 喻体:小姑娘的发髻.3、这一段除了比喻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举出例句说明,并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夸张。如:头顶上盘……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反语:如:实在标致极了。 答:作者用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出"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丑态,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厌恶、鄙视的思想感情。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练习: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复习用)1、画出侧面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2、这个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3、我“不安”是因为:4、我“感激”是因为:1、画出侧面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答、我拿下来打开看时……也都一一订正。2、这个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答:工作认真负责,待人诚恳热情,没有民族偏见。3、我“不安”是因为: 答:自己学得不够好,对不起老师;老师为自己订正笔记,花去了他许多宝贵的时间。4、我“感激”是因为: 答: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异国他乡、学习有空难的“我”及时给予热情帮助。一、分析下列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讲讲它们的意思。1、实在标致极了。答:反语。漂亮,这里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答:反语。这是讽刺的说法,指出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答:反语。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三、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
彩,试举例说明。“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
学、血管学、神经学。”——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
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
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
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
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只不过”的意思“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
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
国民的辛酸。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与“不”连用,以反
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
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从以上例子能看出,调动一些语
言因素,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大有益处的。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
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俯首甘为儒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