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有的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有的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7 07:0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有 的 人——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作者简介世说鲁迅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

鲁迅虽死,精神当与中华民族永存。
——郁达夫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1、 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学习目标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第二部分(第2-4节):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 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1、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什么诗题又是《有的人》?
2、联系诗句,说说你对这两种人的看法 。
讨论交流 听录音,整体把握,注意语气、节奏,强调重读的字词,如: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说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其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有什么不同含义? 鉴赏诗歌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②“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作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远流芳人间。 表现手法为对比鉴赏诗歌诗中表现手法——对比一.活着----死了
 死了----活着“活”--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亡
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第二部分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对比,主要写了哪两种人,是从哪些角度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 鉴赏诗歌诗中表现手法——对比二.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三.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烧四. 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的活五.摔垮--记住六.名字烂的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七.下场可以看到--抬举的很高很高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对人民的态度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对人生的目的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对社会的影响侵害别人的利益捍卫别人的利益 1.这部分内容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对比的?人民群众对这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精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2.这部分的内容是如何进行对比的?鉴赏诗歌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高。两种人的不同下场 3.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两句诗又该如何理解?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界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 “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