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07 08: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标要求】
知道两晋的更替。
【学习目标】
①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③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基础解读】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①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国灭蜀。
②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
西晋疆域图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3、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腐朽的统治
①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②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最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
1、背景
①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陆续派遣诸侯王据守州郡重镇。出镇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②西晋统治腐朽,对内迁各民族统治残暴,激起他们的反抗。
③晋惠帝昏庸无能。
2、概况
八王之乱示意图
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主要地区
洛阳一带
4、影响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米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②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达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生活状况
北方游牧民族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3、内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4、分布
上图你会填吗?
①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③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5、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
(1)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统一黄河流域
①时间:4世纪后期
②人物:前秦皇帝苻坚
③前秦统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负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民族关系改善。
【课本知识解决】
1、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阔。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这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2、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八王之乱的发生与西晋实行分封制是有关系的。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益强大。
3、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西周、东周、汉朝都实行过分封制。
在一定条件下,受封诸王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封制威胁中央集权的统治。
4、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宗同族说明了什么?
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兼容性特点。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易混易错】
1、三国后期,263年灭掉蜀国的是曹魏(曹丕);280年灭到吴国的是西晋(司马炎)。
2、北方十六国时期,南方是东晋,统一十六国的是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