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7 08:55:13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国民党主席、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习近平同马英九握手。有人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那么,同学们,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你了解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功绩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4课。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4课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1 、原因(背景) (1)、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血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2)、国民党: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大事,也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京汉大罢工2、过程 (1)、1923 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①、时间:1924年②、地点:广州③、内容: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统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选举有李大钊、毛泽东等10名共产党员在内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④、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孙中山在大会上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新的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免除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的民权主义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新的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1、创办: 1924 年5 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2、目的: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总理孙中山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官恽代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3、领导4、方针:实行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的办学方针。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5、作用:来者命革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开国十大元帅国民党名将杜聿明胡宗南邱清泉张灵甫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廖耀湘 1924—1927年,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中国掀起了汹涌澎湃的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1、背景: (1)、正当革命形势高涨之际,1925 年3 月12 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2)、7 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3)、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学员为骨干,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汪精卫2、目的:4、对象:3、时间:北伐的目的、对象和方针各是什么?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6.7-1927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誓师大会5、北伐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扫除吴佩孚的势力东进消灭孙传芳的兵力最后消灭张作霖的军队6、战况:(2)、江西战场:连克九江、南昌,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两湖战场是北伐的主战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攻占武昌,基本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其中,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骁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3)、郑州会师:冯玉祥五原誓师,组成国民军联军,进军陕西、河南,与北伐军会师郑州。(1)、主战场:广州长沙上海南昌南京1927.1.迁都武汉郑州济南北京沈阳武汉武汉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五原1926.7.北伐开始 叶挺(1896-1946)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军事家。1919年投身民主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遣队,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 (1)、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2)、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7、结果: 为了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1926 年秋到1927 年春,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第三次起义的胜利,解放了上海。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在北伐胜利进军、人民群众反帝斗争高涨的形势下,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租界的斗争国民革命军一部进入汉口英租界集思广益想一想,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1)、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战略方针正确;
(3)、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等等。国共合作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黄埔军校建立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意义: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第14课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孙中山病逝;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
黄埔军校学员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广州誓师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不到半年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北伐的胜利进军背景开始:对象: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结果:1、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成功地实现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
A.武汉 B.广州 C.上海 D.南京DB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4、国民革命时期,北伐在两湖地区的主要打击对象是 (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袁世凯BA5、“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6、以“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为根本目的的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
①北伐战争是正义战争,反帝反封建符合中国人民的心愿 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齐心协力推翻军阀统治 ③北伐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模范作用 
④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热情支援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C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26年《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中“卖国军阀”指的是哪几派军阀势力?
(3)、这次北伐取得了哪些成果?
(4)、在北伐战争中涌现出哪些著名的将领?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1)、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4)叶挺等;学习他们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4课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分析统一战线特点的能力;通过对北伐战争过程的学习,概括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掌握国共合作这一重大史实,体会先辈们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高尚品质。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2、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
【学 法】阅读、观察、讨论法与合作探究法。
【课 时】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图片
生:观看、交流、发表看法。
师: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国民党主席、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习近平同马英九握手。有人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那么,同学们,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你了解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功绩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4课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板书)
【2.讲授新课】
● 国共合作的实现
师:多媒体展示:1、原因(背景):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2页,说一说:“国共两党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却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血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大事,也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他认识到这将为国民党带来新鲜的血液,推进国民党的革新,使国民党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师:(归纳)(1)、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血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2)、国民党: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大事,也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
师:(提问)国共第一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1923 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担任大会主席。大会确定
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选举了有李大钊、毛泽东等10 名共产党员在内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师:(强调)2、过程:
(1)、1923 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师:多媒体展示: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4年 (2)、地点:广州
(3)、内容: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统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②、选举有李大钊、毛泽东等10名共产党员在内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4)、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师:(强调)孙中山在大会上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新的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免除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的民权主义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新的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 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多媒体播放视频:《黄埔军校的建立》,让学生了解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办学方针及其作用等历史过程。
生:(观看、交流、归纳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黄埔军校校门》图片(归纳总结强调)
1、创办:
1924 年5 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2、目的
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
师:多媒体展示:《黄埔军校主要领导人》图片(归纳总结强调)
4、办学方针:实行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的办学方针。(PPT出示)军校门口贴着一
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5、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PPT出示)黄埔军校培养的部分名人
1924—1927 年,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中国掀起了汹涌澎湃的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
● 北伐的胜利进军
师:多媒体播放视频:《北伐战争》,让学生了解北伐的背景、时间、目的、对象、过程先锋和主要战役及其结果等历史过程。
生:(观看、交流、归纳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讲解)
师:多媒体展示,说一说:北伐的目的、对象和方针各是什么?
生:(结合视频和课文、交流、归纳后回答)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6
年7 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矛头直指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大军阀。
师:(PPT出示并强调)2、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3、时间:1926 年7 月至1927年。
4、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大军阀。
5、方针:先集中优势兵力扫除吴佩孚的势力,然后东进,消灭孙传芳的兵力,最后消
灭张作霖的军队, 统一中国。
师:多媒体展示:(讲解)
师:(提问)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生:(结合视频和课文、交流、归纳后回答)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为称之为“铁军”。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师:多媒体展示:(讲解)
师:(讲解)7、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1927 年1 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5页小子内容,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生:(阅读、归纳、交流后回答)为了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1926 年秋到1927 年春,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第三次起义的胜利,解放了上
海。在北伐胜利进军、人民群众反帝斗争高涨的形势下,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
界,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师:(强调)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师:(提问)你认为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PPT出示)
生:结合已学知识,各抒己见。
师:(归纳强调)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
(1)、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战略方针正确;
(3)、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等等。
【3.课堂小结】
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一节课来寻找答案。
【4.板书设计】
【5.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
1、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成功地实现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
A.武汉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国民革命时期,北伐在两湖地区的主要打击对象是 (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袁世凯
5、“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6、以“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为根本目的的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
①北伐战争是正义战争,反帝反封建符合中国人民的心愿 
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齐心协力推翻军阀统治 
③北伐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模范作用 
④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热情支援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26年《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中“卖国军阀”指的是哪几派军阀势力?
(3)、这次北伐取得了哪些成果?
(4)、在北伐战争中涌现出哪些著名的将领?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6.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