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安排两首古诗。《江雪》,即“江上雪景”,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诗歌描绘了一幅广阔而空寂的雪景图,并勾画出“独钓寒江”的“蓑笠翁”形象,读后让人感动和回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的是诗人在风雪之夜投宿到一户贫穷人家的情景。寥寥几笔,诗人便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生动地反映出山村人民生活的贫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歌作为抒写心灵的艺术,要靠心灵去体悟。本课的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诗,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达到入境悟情。]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目标:
1.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径、踪、孤、翁、暮、宿、柴、犬;要求会写的字有:径、踪、翁、钓、宿、柴、闻、犬、归。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描绘的意境。]
课前准备:
1.
教学挂图、背景音乐。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江雪》)
一、引入课题
(一)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二)出示挂图(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三)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中的第一首——《江雪》,写的是唐朝诗人柳宗元雪天江边所见。]
(四)简介诗人柳宗元。(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
(一)自读课文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课文注音和工具书,读准生字读音。
2.
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
检查自读情况。]
(二)了解诗意
1.
自读诗句,借助课后注释和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
2.
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字词的意思。
[3.
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诗句,披文入情
(一)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练习朗读
(二)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三)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四)讨论,升华诗情(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天气这么寒冷,老翁为什么还要在江面上独自垂钓?渔翁冒寒独钓,无疑是迫于生计,但如此严寒中还有孤舟独钓者,正表明他不向生活屈服的精神。柳宗元写这首诗,令人想到他在革新失败后的孤寂落寞而仍不畏缩的品格。(展示课件第六屏)
[(四)反复朗读,指导背诵。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在理解诗意中去读。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那大雪覆盖江野的意境,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语音、语调表达出来。]
四、认认写写,正确识记(展示课件第七屏)
(一)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二)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指导书写。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三)学生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建立音与形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一)继续完成生字的书写。
(二)背诵诗歌。
第2课时(教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一、初读,感受情景
(一)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竖起小耳朵听听——(是什么声音?)
[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诗的题目叫:------全班齐读课题。]
(二)简介诗人刘长卿。(展示课件第八屏)
(三)配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
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
[(四)反复读诗歌,做到读正确,读熟。提醒学生读准字音:“宿”的声母是而不是,“芙”“吠”是唇齿音,“蓉”的声母是不是。]
二、再读,感悟诗意
(一)借助课文插图自读诗歌,看看自己从诗歌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里讨论。
[(二)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图)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
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幅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寒、贫)读读这句诗。
1.
诗的一、二两句中,“日暮”、“天寒”点明了投宿的时间是在寒冬的日暮时分;“苍山远”、“白屋贫”写出了主人家的居住环境和家庭境况。“远”字把暮色中的山写得非常形象,“贫”字点出投宿的人家是山村里的贫民。
[再看看插图,诗人是什么时间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你能读读这句吗?]
2.
第三、四句写篱门外听到了犬吠的声音,原来是在这漫天风雪的夜晚,有人从外地回来了。回来的人是谁,诗句没有写明,但从“风雪夜归”来看,这个人必定是辛辛苦苦为生活而奔波劳累的人,很可能是主人家的人,结句这样写,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的余地。(展示课件第九屏)
(三)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在头脑中转换成形象的画面,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想象的画面。
[听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
三、反复朗读,指导背诵(展示课件第十屏)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停顿,读出语气,读出味道,并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二、四句押的是“en”韵,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
四、复习生字,指导写字(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一)利用上节课交流总结的记字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
(二)利用灵活的形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三)写字教学: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一说怎样才能把字写端正、美观;再让学生描、写。]
五、布置作业
(一)抄写会写字。
(二)把自己喜欢的诗句默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三)把本课的两首诗背给家人听。
六、课外拓展(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古诗朗诵会——
每个学生准备一两首古诗,可以是学过的,也可以是自己另选的。先在小组进行朗诵,然后全班举行一次古诗朗诵会。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诗,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达到入境悟情。学生理解了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描绘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