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07 15:4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第1课 俄国 十月革命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二月革命的概况,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与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什么呢?材料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工业发展状况
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材料二:1861年改革后,俄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家,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俄国在“一战”的状况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一战期间俄国工人罢工情况“一战”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列宁曾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第一自然段,总结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环节2.社会矛盾尖锐3.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和平、土地、面包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一、掘沙皇,现曙光—二月革命
1.背景:2.时间: 3.主力:5.结果:6.性质: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1917年3月工人、士兵4.目的: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自主学习 (二)动脑筋
思考:为什么俄国二月革命后,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并且由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2.二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党遭到沙皇的残酷迫害,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领导人流放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3.广大工农群众没参加过政治运动,缺乏政治斗争经验。1.两个阶级的力量都比较强大。二、列宁归,指方向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
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
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列宁《四月提纲》
(一)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二)七月流血事件抛幻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参加一战,对内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用暴力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
来实现人民要和平和面包,
不要战争的愿望。三、起义兴,成现实—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背景:2.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3.时间:1917年11月6日晚—7日晚4.地点: 彼得格勒5.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列宁)6.主力:工人、士兵7、经过:8.结果:9.性质(一)自主学习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参加一战, 对内镇压革命群众
②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回来领导革命8.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③列宁当选为主席④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确立10.性质:9.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社会主义革命(二)我爱动脑筋思考:试比较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启发?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启发: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不能照搬外国模式。 (三)巩固新政权的措施1.政治:2.经济:3.外交: 4.军事:1.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迁都莫斯科1.银行、铁路、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2.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退出一战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两个第一三个了1.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
2.地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诞生。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2.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3.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列表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内容动动手和动动脑1.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发展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3.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四、小结一战 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四月提纲七月革命十月革命继续战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