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
课时作业
1、(2016 湘西)下面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HCl、Na2CO3、NaOH
B.H2SO4、BaCl2、KNO3、NaOH
C.CuSO4、Na2CO3、NaOH、KCl
D.NaCl、KCl、HCl、NaNO3
2、(2016 泉州)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降低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60℃时120g硝酸钾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D.6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3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016 湘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
4、(2016 重庆)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5、(2016 常德)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
K+
CO32﹣
B.Mg2+
Cl﹣
OH﹣
C.Cu2+
SO42﹣
H+
D.Ba2+
Na+
SO42﹣
6、(2016 滨州模拟)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7、(2016 广安)(2016 淄博)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8、(2016 泰州)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有人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B是Mg(OH)2,试剂X为盐酸
B.操作Ⅰ和操作Ⅲ的操作方式完全相同
C.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
D.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
9、(2016 荆州)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2016 安徽)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液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11、(2016 梅州)工业上以粗盐(含少量MgCl2、CaCl2杂质)为原料,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其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3)验证步骤②中CaCl2已完全转化为CaCO3的方法是
.
(4)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2016 滨州模拟)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图:
①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
,试剂B选用
,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2)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食用外,还常用作工业原料生产相应的化工产品,如工业上利用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试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
.
13、(2016 上海)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②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
g
③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
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 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Ⅰ.A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14、(2016 资阳)如图中各组物质(或其溶液)反应均可生成盐(中心盐).
(1)分析图中信息,填写相应的文字,完善该图.
(2)列举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①②:①
;②
.
15、(2016 郑州模拟)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化学方程式:①
;②
;A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16、(2016 青岛)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请填空:
(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
(用化学式填空,下同)
(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
17、(2016 济宁)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①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
③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④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18、(2016 陕西模六)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种补钙保健食品中C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aCO3的质量分数,(其包装说明如图所示)进行了如下实验:将100片该食品研碎后放入一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时,共消耗稀盐酸200g,(该保健食品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并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32.4g.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该保健食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9、(2016 济南外国语模拟)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固体21.3克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配制成50克溶液,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0克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表.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
20
20
20
20
20
20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
70
90
a
130
147.8
167.8
(1)a的数值为 ,b的数值为 .
(2)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
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做出你的分析)
.
(3)计算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难点突破
1、(2016 陕西模六)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
②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有微溶物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
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 (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1】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法
操作过程
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方法二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稀硫酸
【反思与评价2】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拓展实验的 (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依然不严密,理由是 .
2、(2016 内蒙赤峰模拟)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为白色固体,B为无色气体,E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E为
;
(2)若现象I为“生成白色沉淀”,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
(写出一种即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现象I为“无明显变化”,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
或
等.
3、(2015,泸州)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离提纯】
(1)在烧杯里放入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浸出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
(2)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处理的方法是
。
(3)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
当蒸发到
时,停止加热。
【成分探究】
取(3)所得的晶体少量溶于水,分到两支试管中。
(4)第一支: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①加盐酸:
;②产生浑浊:
。
(5)第二支: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____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为证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再向试管中加入
〔可供选择试剂:澄清石灰水、KCl溶液(呈中性)、CaCl2溶液(呈中性)〕,
此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当看到
时即可证明。因此,草木灰____(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4、(2016 娄底)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 过滤 .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 NaOH+HCl=NaCl+H2O .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
(4)如果称量Ⅰ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E .
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04%
B.精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
5、(2016 黄石)钠盐种类较多,在实验室里,钠盐通常都摆放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同一药品柜中,小华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在整理药品柜时,发现某种试剂瓶外壁两边贴上了新旧两个标签,分别是“Na2SO4溶液”、“Na2CO3溶液”,小华认为其原因是:Na2CO3溶液的试剂瓶混入了Na2SO4溶液,并加贴了新标签.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①~⑤处的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猜想Ⅰ:溶质仅为Na2SO4;
猜想Ⅱ:溶质仅为Na2CO3;
猜想Ⅲ:溶质为Na2SO4和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
猜想Ⅰ不成立
2.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溶液后,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猜想
成立
【问题讨论】试写出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解答】解:
【提出问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是探究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于一只洁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有碳酸钠,猜想Ⅰ不成立;
2.取少量样品于另一只洁净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溶液后,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和硫酸钠,猜想Ⅲ成立;
【问题讨论】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6、(2016 泉州)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填实验编号).
(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结论是 .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碳酸钠溶液的pH变化关系是 .
(4)将10%的碳酸钠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0
①当温度介于20℃~40℃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的pH影响比较 (选填“大”或“小”).
②小菁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再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 .
(5)碳酸钠溶于水,有部分碳酸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致使溶液呈碱性.实验室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标号).
a.酚酞试液
b.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6)欲使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烧碱,可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物质(写名称):
或 ,并充分搅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参考答案
课时作业
1、D
2、D
3、C
4、A
5、C.
6、A
7、C
8、B
9、C
10、D
11、答案为:(1)复分解;
(2)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
(3)取反应后的滤液,加入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证明氯化钙全部转化成碳酸钙沉淀;
(4)2NaCl+2H2O2NaOH+H2↑+Cl2↑.
12、① 氢氧化钠溶液 , 稀盐酸 , 分解反应 .
② Na2SO4 ; 除去CaCl2和BaCl2 .
(2): 2NaCl+2H2O2NaOH+H2↑+Cl2↑ .
13、① 氯化铵
② 37 g
③ a , b .
④Ⅰ.不饱和 Ⅱ. ac
14、(1)①酸;②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2)①HCl+AgNO3═AgCl↓+HNO3;CO2+2NaOH═Na2CO3+H2O.
15、解: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铁和氧化铁反应,所以C是盐酸,A会转化成B,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C是盐酸,D是氧化铁,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反应②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通过推导可知,A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Fe2O3+6HCl=2FeCl3+3H2O;改良酸性土壤.
16、解: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说明甲废液中有氯化钙,无氯化氢;乙废液中盐酸有剩余;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HCl;
(2)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碳酸钙;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说明有氢氧化钠;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2CO3↓+NaCl;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氯化钠.21·
答案:
(1)HCl;
(2)碳酸钙;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钠;Na2CO3+BaCl2═Ba2CO3↓+NaCl;氯化钠.
17、解:①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
②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装置D中;
③空气通入过快,不能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钡反应,装置B中产生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如果不除去气体中的水,会使丁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
故答案为:①Ba(OH)2+CO2=BaCO3↓+H2O;
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装置D中;
③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④偏大,偏大.
18、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0g+100片×0.5g/片﹣232.4g=17.6g
设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与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17.6g
,
解得
x=40g
y=29.2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4.6%
(2)该保健食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1)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4.6%;
(2)该保健食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19、【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2、4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中增加的质量,所以第3次加入盐酸后物质的质量就是2次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再加上盐酸的质量,故a的值为:90g+20g=110g,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钠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20g+50g﹣167.8g=2.2g;
(2)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滴加盐酸至8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钠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钠存在;
(3)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
x=5.3g
所以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21.3g﹣5.3g=16g.
故答案为:(1)110,2.2;
(2)滴加盐酸至8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钠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钠存在;
(3)16g.
难点突破
1、【解答】解:【实验探究】
升高;2NaOH+CO2=Na2CO3+H2O.
【反思与评价1】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发生反应)也会使锥形瓶内气压减小.
【拓展实验】有气泡冒出.
【反思与评价2】:方法一;CaCl2+2NaOH=Ca(OH)2↓+2NaCl.
2、(1) AgCl ;
(2) BaCO3 ; BaCO3+2HCl═BaCl2+H2O+CO2↑ ,BaCl2+H2SO4═BaSO4↓+2HCl ;
(3) Na2CO3 或 K2CO3 等
3、
4、答案为:(1)过滤;
(2)NaOH+HCl=NaCl+H2O;
(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4)CE.
5、答案:
【提出问题】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1、有气泡产生
2、取少量样品于另一只洁净试管中,Ⅲ
【问题讨论】BaCl2+Na2SO4═BaSO4↓+2NaCl.
6、答案:(1)c3;
(2)a1、b1、c1;在水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3)温度越高,溶液pH越大;
(4)①大;②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
(5)bd;
(6)熟石灰、生石灰;Na2CO3+Ca(OH)2=CaCO3↓+2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