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酸和碱
课时作业
1、(2016 曲靖模拟)下列相应物质的pH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液体肥皂(9.5﹣10.5)B.酱油(4.0﹣5.0)
C.鸡蛋清(7.6﹣8.0)D.柠檬汁(2.0﹣3.0)
2、(2016 泉州)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NH3 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3、(2016 湘潭)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石灰石
4、(2016 汕头模拟)鉴别氢氧化钠、熟石灰、盐酸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
A.氯化钡溶液
B.酚酞试液
C.硝酸银溶液
D.碳酸钠溶液
5、(2016 福州)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HNO3和FeCl3
B.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
D.KOH和CuSO4
6、(2016 重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人的血液呈碱性,则人的体液都呈碱性
B.NaCl溶液能够导电,则所有液体都能导电
C.KNO3溶液无色透明,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
7、(2016 陕西)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42-、H+
8、(2016 济宁)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白磷保存在水中
B.生石灰保存在烧杯中
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D.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9、(2016 济宁)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为碱溶液,pH>7
B
滴加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为酸性溶液,pH<7
C
通入澄清石灰水
出现白色浑浊
该气体可能是CO2
D
滴加氯化钡试剂
有白色沉淀
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SO42﹣离子
10、(2016 重庆)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
H2O
B.AgNO3固体
C.浓盐酸
D.KOH固体
11、(2016 漯河模拟)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 )
A.①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②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
C.③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12、(2016 江门模拟)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
D.
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13、(2016 南宁)“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如图所示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图中C方框内甲、乙两种粒子的符号:甲
,乙
.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
(填粒子符号,下同)和 结合成H2O.
14、(2016 南宁)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结论及解释
(1)测定碱溶液的pH取两片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稀氢氧化钠溶液,将试纸显示的颜
比较,读出pH.
.
若实验过程中,用沾有水的玻璃棒蘸取溶液,则所测得的pH (填“>”、“=”或“<”)实际值
(2)碱和指示剂作用取两只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约2m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再分别加入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两只试管汇中的酚酞溶液均变为
色
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呈 性.
(3)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加入约2mL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2016 兰州)结合如图所示的四瓶溶液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①号瓶溶液中溶质的俗名
(2)农业上可以用
中的溶液来选种(填序号)
(3)熔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4)①、②、③三种溶液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16、(2016 郑州模拟)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
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3)如图,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
17、(2016 吉林)如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填写的离子符号为 ;
(2)请根据如图信息,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3)请另外再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
18、(2016 厦门)用化学方法可制取纯净的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应用中和反应原理制取氯化钠固体.
(1)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2)如图,往该烧杯中继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再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充分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
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 ;
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用pH试纸测(2)中滤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4)若测得滤液pH为8,继续往滤液滴加稍过量的盐酸,目的是 ;蒸发该滤液以除去过量的盐酸,该操作利用的盐酸的性质是 ,继续蒸发滤液得到固体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19、(2016邹平县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拟)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猜想②:可能是Na+;
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实
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
20、(2016 西宁)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
.
(2)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有NaCl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有
.
【交流讨论】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
我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强化训练
1、(2016 桂林模拟)如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檬的酸性比橘子弱
B.橘子汁显碱性
C.草木灰水的碱性较强
D.萝卜显中性
2、(2016 桂林模拟)下列物质按氧化物、酸、碱和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冰水、盐酸、火碱、碳酸钠
B.干冰、碳酸、熟石灰、烧碱
C.氧化铜、硫酸、纯碱、硫酸铜
D.五氧化二磷、碳酸钙、氢氧化钠、氯化钠
3、(2016 昆山模拟)下列有关盐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盐酸是混合物,其溶质是一种气体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D.若有很少量的稀盐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
4、(2016 桂林模拟)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5、(2016 肇源县模拟)如图,常温下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反应前后,Na+的数目减少
C.反应前后,Cl﹣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6、(2016 邹城模拟)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7、(2016 汕头模拟)请按要求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写化学式):
氦气
氧气
硫酸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可用于人工降雨和灭火的物质 ;
(3)可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的碱 ;
(4)能用于金属除锈的重要化工原料 ;
(5)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8、(2016河南模拟)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①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
.
②小明用微观示意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③如果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9、(2016 遵义模拟)盐酸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
;
(2)在盛有一定量盐酸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镁粉充分反应:
①试管外壁明显发烫,说明化学变化过程通常会伴随着
转化;
②如图表示试管中溶液在反应前后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
;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
(填选项).
A.Cu
B.Fe
C.Al
D.Ag.
10、(2016 肇源县模拟)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 ,C的化学式是 .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1、(2016 桂林模拟)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上述小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Fe2(SO4)3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请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1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pH 7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 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实验探究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是 .
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难点突破
1、(2016 本溪)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向CuSO4溶液中滴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
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
.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AgNO3D.Na2CO3
【讨论交流】小莹同学认为滴入NaOH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液,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你认为小莹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
2、(2016 凉山)盐酸先生闻迷宫,前面有很多妖魔鬼怪会“吃掉”它(即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或物质的溶液),盐酸先生必须避开它,否则会被“吃掉”.
(1)试将盐酸走出迷宫不会被“吃掉”的路线,从入口至出口的顺序(用序号相连) ;
(2)写出“吃掉”盐酸的置换反应 ;
(3)盐酸想走捷径,从最近距离走出,却被“吃掉”,生成一种固体时叫“干冰”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
(4)用迷宫中的物质检验(3)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016河北)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盐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各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象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图B的曲线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当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是
色;
【结论】从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看,有些离子参与了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
.
4、(2016 黄冈)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NaOH;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Ca(OH)2.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象.
【结论】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
,一定不是
.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
5、(2016 肇源县模拟)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在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酸碱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溶质是CaCl2
猜想三:(2)溶质是CaCl2和 .
【实验设计与验证】
(3)小猛同学设计用无色酚酞溶液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 (填“成立”或“不成立”),其理由是 .
(4)小华同学设计用碳酸钠溶液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气泡,后有 生成.于是可以确定 成立.
【交流与反思】
(5)经过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发现只需用下列一种物质就能验证得出以上三种猜想中的哪一种猜想成立,请在下列物质的选项中选择出你认为合理的物质是 (填序号).
A.锌粒 B.紫色石蕊溶液 C.二氧化碳.
【拓展与应用】
(6)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6、(2016 齐齐哈尔)在探究氢氧化钙与稀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了滴加酚酞溶液,无法判断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同学们决定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和Ca(OH)2猜想二:CaCl2和HCl
猜想三: CaCl2
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是
.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猜想一不正确
②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
.
猜想二不正确
【拓展与应用】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一点即可)
7、(2016 黄埔模拟)在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用pH试纸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用 (填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醮取溶液沾在pH试纸上,再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对照.当测得溶液的pH 7时,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
【实验二】用无色酚酞溶液作指示剂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酚酞溶液不变色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指出(或改正)上述操作中存在的错误: .
(2)你认为上述实验结论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 .
8、(2016 南昌)如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 (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
(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1)乙组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列
(写出反应物即可).
9、(2016 衡阳)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
.
[查阅资料]
(1)BaCl2溶液显中性
(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不正确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夜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
(1)实验室应
保存氢氧化钠;
(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
.因为Ca(OH)2是
.
10、(2016 贺州)(1)盐酸、硫酸是常见的两种酸.①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开装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②用水稀释浓硫酸时,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即可.
(2
)如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①从说明上可以判断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有
(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撞击易爆炸
C.受热易分解
②若把硝酸铵溶于水配成溶液并用
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发现常温下溶液的pH=6,则该盐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③硝酸铵与碱反应生成硝酸盐,写出硝酸铵与熟石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2016 淄博)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 .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
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 .
12、(2016 德州)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震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
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如表:
试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 .
则盐酸过量
如果 .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
(4)如图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试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
(填序号).
13、(2016 济宁)许多干果、糕点等食品的包装袋内,都有一个装有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也称脱氧剂)的塑料小包,为什么放脱氧剂?王芳同学对家庭废弃的脱氧剂进行了探究:
①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王芳认为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
;
②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王芳得出
的结论,由此推断,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脱氧剂的目的是
;
③为弄清上述脱氧剂有哪些成分,王芳将其带进实验室,进行继续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取部分红褐色并已结块的脱氧剂放入试管中,倒入足量稀盐酸,随脱氧剂的溶解,观察现象.
.
已结块的脱氧剂中含有铁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2016 湘潭)为了探究酸碱等溶液的性质,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分别试验乙醇、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一组实验灯泡不会发光,该组实验烧杯中装的药品是
.
(2)NaOH溶于水中会解离出
和
等带电的粒子,所以可以导电.
(3)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硫酸、盐酸等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都能解离出
.
(4)往装有H2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滴加过程中国测得烧杯中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从图中b点除了表示温度最高、放出的热量最多,还可以表示
.滴加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灯泡发光的情况为
(填字母序号)
A.亮度保持不变
B.逐渐变暗至熄灭
C.逐渐变亮
D.由亮变暗至熄灭再逐渐变亮
E.由暗变亮再变暗至熄灭.
15、(2016 随州)实验中学九(2)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小颖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哪些?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提出猜想]
一、小洁认为溶质只有CaCl2;
二、小冰认为溶质有CaCl2和Ca(OH)2;
三、小进认为溶质有CaCl2、HCl和Ca(OH)2;
四、你认为溶质还可能有
.
[讨论交流]
小冰认为小进的猜想不合理,你认为她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
(1)取烧杯中的溶液1~2mL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NO3)2溶液,无明显变化,则 的猜想不成立.
(2)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所用仪器、试剂自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
你的猜想成立
[反思评价]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拓展应用]
事实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为了使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应该向烧杯中的溶液加入 ,充分反应后再过滤.
16、(2016 天门)为验证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某学习小组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NaOH溶液已经变质
[反思评价]
(1)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所需要的试剂及滴加顺序是
(填序号)
①过量氯化钙
②过量稀盐酸
③无色酚酞试液
④过量澄清石灰水
[拓展延伸]
(1)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同样会变质,生成熟石灰,写出生石灰变质为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一步变质为碳酸钙.现取生石灰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生石灰完全变质为碳酸钙,
原因是
.
(2)碱石灰由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填序号)
①氢气
②氧气
③氯化氢气体
④氨气.
17、(2016 南阳模拟)小李在化学实验技能考察中,完成“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碳酸钠溶液的pH”实验.
【实验一】小李取待测液甲、乙分别放置在试管①和②,再往两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知,乙为碳酸钠溶液.
(1)实验中,小李应观察到试管②的现象是 ,该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老师指出:除盐酸外,还可使用其它试剂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请你选择一种不属于酸的试剂,并将鉴别实验中的预期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选择的试剂
预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另一支试管
【实验二】小李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小李的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沾在试纸上时,试纸缓慢地变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3)小李因操作错误,得出“Na2CO3溶液pH=3”的错误结论.指出小李操作错误之处.
答: .
(4)指出小李记录的“实验现象”中不科学的地方.
答: .
(5)(KO2)能和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超氧化钾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4KO2+2H2O═4KOH+O2↑.小青同学将7.1g的超氧化钾放入217.7g水中,充分反应后.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8、(2016 淮安模拟)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某同学称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了10.0g该合金放入盛有40.0g稀硫酸(H2SO4)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49.8g.
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课时作业
1、D.2、C.3、C.4、D.
5、B.
【解答】A、HNO3和FeCl3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铁离子是黄色的,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
B、NaOH和HCl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得到无色溶液,故正确;
C、BaCl2和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浑浊,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
D、NaOH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
答案:B
D.7、C
8、B.9、D
10、B.
11、D
【解答】解:A、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稀释,其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会大于7,观察图象,故A错误;
B、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与酸反应的速度为镁>锌>铁,观察图象,故B错误;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故有一部分氢氧化钙会析出,溶质的质量会减小,观察图象,故C错误;
D、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则铁和铝全部参加反应,
2Al+6HCl═2AlCl3+3H2↑
54
6
Fe+2HCl═FeCl2+H2↑
56
2
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铝生成的氢气大于铁,故D正确,
故选D.
12、C.
13、(1) H2SO4+2NaOH=Na2SO4+2H2O .(2)甲 Na+ ,乙 .
(3) H+ 和 OH﹣
14、答案:(1)标准比色卡
,
>
(2)
红
,
碱
(3) CO2+Ca(OH)2═CaCO3↓+H2O
15、(1) 火碱、烧碱、苛性钠 (2) ② (3) NaHCO3 (4) ③②①
16、(1)干燥;(2)石灰浆中含有Ca(OH)2,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干燥后墙面变硬;
(3)石蕊溶液和浓盐酸(或酚酞溶液和浓氨水).
17、
答案:(1)H+;(2)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3)H2SO4+2NaOH=Na2SO4+2H2O.
18、答案为:
(1)蓝;
(2)①吸附作用;②引流;
(3)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4)除去氢氧化钠;挥发性;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19、答案:
【实验验证】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Na+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 试管内溶液变为红色 , 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讨论反思】 1 , 无色酚酞试液中有大量水分子,已经证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
20、【解答】解:(1)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3)【提出猜想】B、C两支试管中的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盐酸消耗完,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上述分析可知,当碳酸钠与盐酸、氯化钙恰好反应时,滤液中只含有氯化钠;当氯化钙有剩余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当碳酸钠剩余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所以我的猜想是:NaCl、Na2CO3.
【交流讨论】由于Na2CO3先和H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Cl反应,当HCl过量时,Na2CO3被完全反应,不可能再与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丙同学猜想不成立.
【设计实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存在碳酸钠,说明我的猜想成立.(或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滴加稀盐酸等稀酸,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滴加CaCl2溶液、BaCl2溶液、Ca(NO3)2溶液、Ba(NO3)2溶液、Ca(OH)2溶液、Ba(OH)2溶液,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等合理即可,但要注意所加试剂与实验现象相对应).
【反思与总结】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与生成物有关,还与反应物是否剩余有关,故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你的猜想:NaCl、Na2CO3;
丙理由是:Na2CO3先和HCl反应,当HCl过量时,Na2CO3被完全反应,不可能再与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设计实验】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反思与总结】反应物是否有剩余(表述合理即可).
强化训练
1、C.
2、A.3、C.4、D.5、B.6、C.
7、答案为:(1)N2;(2)CO2;(3)NaOH;(4)H2SO4;(5)Ca(OH)2;
8、答案为:①变红;②2NaOH+H2SO4═Na2SO4+2H2O;③C.
9、答案为:
(1)氯化氢分子之间的间隔;
(2)①能量;②H+、Cl﹣、Mg2+;③BC
10、答案为:(1)HCl;Na2CO3;(2)复分解;(3)Na2CO3+Ca(OH)2=CaCO3↓+2NaOH;
11、答案为:
H2SO4+2NaOH═Na2SO4
+2H2O;
猜想四或四;
【实验探究】
(1)NaOH或氢氧化钠;
(2)<;
有气泡;
生成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二;
(1)BaC1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
(2)pH试纸浸入溶液中.
难点突破
1、答案为:(1)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CuSO4=Cu(OH)2↓+Na2SO4;氢氧化铜;
(2)红;
【猜想假设】NaCl;
【实验设计】BC;
【讨论交流】可行,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立即变红,则说明猜想一成立(合理即可)
2、答案为:(1)②④⑥⑧⑨ ;
(2)Fe+2HCl=FeCl2+H2↑;
(3)CaCO3+2HCl=CaCl2+H2O+CO2↑;
(4)Ca(OH)2+CO2═CaCO3↓+H2O;
3、答案:
(1)氢氧化钠溶液;(2)HCl、NaCl;
(3)Na+、Cl﹣;(4)蓝;
【结论】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4、【解答】解:
(1)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滴入盐酸红色变浅直至消失,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2NaOH+CaCO3↓;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显红色,NaOH、Ca(OH)2、Na2CO3溶液都可使酚酞试液变红;故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Na2CO3,
【结论】通过图形可以看出滴加盐酸后,没有直接产生气体,滴加一定量的盐酸后有气体生成,说明一定有NaOH和Na2CO3;Na2CO3和Ca(OH)2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一定没有Ca(OH)2;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可滴加适量的稀盐酸,使其反应,
故答案为:(1)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2)Na2CO3+Ca(OH)2=2NaOH+CaCO3↓;(3)碳酸钠;
【结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拓展提高】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5、答案为:(1)Ca(OH)2+2HCl═CaCl2+2H2O;HCl;
(3)不成立;如果含有氢氧化钙,则酚酞试液变红色;(4)白色沉淀;猜想三(5)B;(6)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6、答案为:
Ca(OH)2+2HCl═CaCl2+2H2O;【做出猜想】猜想三:可能是CaCl2;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进行实验】 ①溶液不变红色
②CaCO3
无气泡产生【拓展与应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7、故答为:【实验一】玻璃棒;标准的比色卡;=.
【实验二】(1)用温度计搅拌.(2)如果盐酸过量,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8、【解答】解:【甲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与结论】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7,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1)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碱式硫酸铜,所以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
(2)碳和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不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
【甲组】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与结论】实验①<;
实验②:中;
【交流和反思】(1)甲组实验生成了Na2SO4,若它显酸性,在此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白色沉淀;
(2)碳与氧气.
9、【解答】解:【猜想与假设】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则该固体为碳酸钠,故填:只有碳酸钠;
[实验探究](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因此猜想一错误,故填:一;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夜于试管中,由于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因此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因此溶液显红色,故填: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反思交流]
(1)实验室应密封保存氢氧化钠,故填:密封;
(2)因为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浑浊现象.故填:浑浊;微溶于水的物质.
10、【解答】解:(1)①打开装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填:挥发.
②用水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的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即可,故填: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的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2
)①从说明上可以判断硝酸铵应具有易溶于水、撞击易爆炸、受热易分解的性质,故填:A、B、C.
②把硝酸铵溶于水配成溶液,用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发现常温下溶液的pH=6,则该盐溶液呈酸性,故填:酸性.
③硝酸铵与熟石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铵、氨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故填: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11、【解答】解:(1)二氧化碳不但能跟氢氧化钠反应,而且也能溶于水.故填:二氧化碳被水吸收了;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用盐酸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也可用氯化钡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生成.故填: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有白色沉淀产生;Na2CO3+BaCl2═BaCO3↓+2NaCl;
(3)因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故填: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答案:(1) 二氧化碳被水吸收了 .
(2) 有气泡产生 , Na2CO3+2HCl═2NaCl+H2O+CO2↑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Na2CO3+BaCl2═BaCO3↓+2NaCl .
(3) 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12、
(1): 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
(2)有气泡冒出,没有气体生成
(3) C (填序号).(4) C (填序号).
13、答案为:①利于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与氧气、水分接触;②活性铁粉已部分被氧化;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③脱氧剂溶解,溶液变黄色,且有气泡产生;
氧化铁,
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14、答案为:(1)乙醇;(2)钠离子;氢氧根离子;
(3)红;氢离子;(4)恰好完全反应;D.
15、答案为:[提出猜想]HCl、CaCl2;
[讨论交流]稀盐酸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小冰;(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烧杯中的溶液1~2mL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拓展应用]过量的碳酸钙.
16、答案为:[反思评价](1)CO2+2NaOH═Na2CO3+H2O.
(2)①③;
[拓展延伸]
(1)CaO+H2O=Ca(OH)2;不能;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也会有气泡冒出;
(2)③.
17、【解答】解:(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中,小李应观察到试管②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推断乙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鉴别碳酸钠、氢氧化钠,可以选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
选择的试剂
预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浑浊)
Ca(OH)2+Na2CO3=CaCO3↓+2NaOH
(3)盐酸过量,和碳酸钠反应后,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所以小李操作错误之处为:小李所取溶液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版权所有:21教育】
(4)在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时,pH试纸的变色比较快,所以小李记录的“实验现象”中不科学的地方为:试纸立即变色而非缓慢地变色;
(5)设生成氢氧化钾的质量为x,生成氧气的质量为y
4KO2+2H2O═4KOH+O2↑
284
224
32
7.1g
x
y
==
x=5.6g
y=0.8g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
故答案为:(1)有气泡冒出,Na2CO3+2HCl=2NaCl+H2O+CO2↑;
(2)
选择的试剂
预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浑浊)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小李所取溶液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
(4)试纸立即变色而非缓慢地变色;
(5)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
18、【解答】解:(1)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质量为:10.0g+40.0g﹣49.8g=0.2g;故答案为:0.2;
(2)解:设Zn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x=6.5g
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100%=65.0%.
答: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