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八单元第三节 海水“制碱“课后巩固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八单元第三节 海水“制碱“课后巩固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08 09:5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第三节
第一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修订人:王桂芹
姚锐
定稿人:
1、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进行探究,关于此实验现象
描述中错误的是(

A.有气泡产生
B.贝壳逐渐溶解
C.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2、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一定显中性;
③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④酸都含有氢元素,但是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酸;
⑤燃烧一般伴有发光发热现象,所以发光发热的变化就是燃烧;
⑥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其中错误的是(
)A.③④
B.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3、下列各组反应中,都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①碳酸钠溶液加入石灰水
②氯化镁溶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③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④灼热的四氧化三铁中通入一氧化碳
⑤灼热的木炭通入硫的蒸气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4、
下列物质中,与盐酸,氯化铁溶液,碳酸钾溶液都能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钡
C.金属铝
D.氢氧化钡溶液
5、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可得到烧碱的一组是(
)
A.NaCl和Ca(OH)2
B.NaCl和CO2
C.Na2CO3和Ba(OH)2
D.AgCl和NaNO3
6、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在一起能进行反应,但不产生沉淀和气体的是(
)
A.生石灰和盐酸
B.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
C.纯碱和硝酸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
7、
能把Na2CO3、Ba(OH)2、BaCO3、Mg(OH)2四种白色粉末一次区别开的试剂是(
)
A.石灰水
B.稀硝酸
C.稀盐酸
D.稀硫酸
8、身边处处有化学。请从下列各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①小苏打
②熟石灰
③盐酸
④氧化钙
⑤水银
⑥纯碱

烧碱
(1)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
;(2)工业上可以制造玻璃的

(3)能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5)可以除铁锈的物质
(6)食品包装袋里的干燥剂
9、.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是
若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写出A、B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与B的类别相同;B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则A为
,C的用途是
(只要写一种)。写出B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
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Na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NaOH;
假设2:含NaOH和Na2CO3;
假设3:只含Na2CO3
(1)成分中可能含有Na2CO3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
,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称是
②“固体A”产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

(4)足量的CaCl2溶液能否用Ca(OH)2溶液代替,为什么?
1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图:
①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 
 ,试剂B选用 
 ,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食用外,还常用作工业原料生产相应的化工产品,如工业上利用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试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 
11、保存化学试剂是常常由于操作和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现有四瓶溶液①②③④
的试剂标签已破损(如下图),但是已经知道这四瓶试剂是NaOH、Ca(OH)2、Na2CO3、KCl
溶液中的一种,某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四瓶破损标签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另外药品只提供盐酸和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标签已经破损的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探究1】第④瓶试剂肯定是: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2】兴趣小组对①②③④瓶溶液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不能将其中的一种溶液鉴别出来
2
再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于另外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溶液
加入了①溶液的试管中
;其余两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①瓶溶液为Na2CO3
3
取②③瓶溶液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溶液
加入了②溶液的试管中
;加入了③溶液的试管中

②瓶溶液为
③瓶溶液为Ca(OH)2
【反思与交流】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

12、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1g
加入到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6g
计算:(1)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第二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修订人:王桂芹
姚锐
定稿人: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干冰和冰 B.碳酸氢钠和小苏打
C.生石灰和熟石灰 D.纯碱和烧碱
2、钡餐透视检查胃肠疾病时,病人需口服硫酸钡(BaSO4),若误服碳酸钡(BaCO3)就会中毒,原因是碳酸钡会在体内与胃酸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可溶性钡盐。
写出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
要成分,
B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C

(2)写出
F
+
G→
H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4、工业上以粗盐(含少量MgCl2、CaCl2杂质)为原料,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其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3)验证步骤②中CaCl2已完全转化为CaCO3的方法是
 .
(4)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请填空:
(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 
 (用化学式填空,下同)
(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
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_(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7、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
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①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
③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④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8、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1)n的数值为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20
11
第2次
20
6
第3次
20
2.8
第4次
20
n
第三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修订人:王桂芹
姚锐
定稿人:
1、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
②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有微溶物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
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      (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1】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法
操作过程
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方法二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稀硫酸
      
【反思与评价2】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拓展实验的      (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依然不严密,理由是      .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为白色固体,B为无色气体,E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E为 
 ;
(2)若现象I为“生成白色沉淀”,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 
 (写出一种即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现象I为“无明显变化”,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 
 或 
 等.
3、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离提纯】
(1)在烧杯里放入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浸出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
(2)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处理的方法是

(3)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
当蒸发到
时,停止加热。
【成分探究】
取(3)所得的晶体少量溶于水,分到两支试管中。
(4)第一支: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①加盐酸:
;②产生浑浊:

(5)第二支: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____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为证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再向试管中加入
〔可供选择试剂:澄清石灰水、KCl溶液(呈中性)、CaCl2溶液(呈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当看到
时即可证明。因此,草木灰____(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4、钠盐种类较多,在实验室里,钠盐通常都摆放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同一药品柜中,小华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在整理药品柜时,发现某种试剂瓶外壁两边贴上了新旧两个标签,分别是“Na2SO4溶液”、“Na2CO3溶液”,小华认为其原因是:Na2CO3溶液的试剂瓶混入了Na2SO4溶液,并加贴了新标签.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①~⑤处的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猜想Ⅰ:溶质仅为Na2SO4;
猜想Ⅱ:溶质仅为Na2CO3;
猜想Ⅲ:溶质为Na2SO4和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
猜想Ⅰ不成立
2.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溶液后,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猜想 
 成立
【问题讨论】试写出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5、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种补钙保健食品中C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aCO3的质量分数,(其包装说明如图所示)进行了如下实验:将100片该食品研碎后放入一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时,共消耗稀盐酸200g,(该保健食品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并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32.4g.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该保健食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6、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固体21.3克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配制成50克溶液,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0克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表.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
20
20
20
20
20
20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
70
90
a
130
147.8
167.8
(1)a的数值为  ,b的数值为  .
(2)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
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做出你的分析) 
 .
(3)计算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