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二节三四节课后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二节三四节课后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08 09: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第二节
第一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修订人:王丽丽
胡桂祺
定稿人:
1.、如右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的倒入试管中,不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一组物质是(

A、氯化钠和水
B.铁粉和稀硫酸C.生石灰和水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物质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浓硫酸
②浓盐酸
③烧碱
④氯化钠
⑤石灰水
⑥生石灰
A
①③⑤⑥
B
③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⑤⑥
3、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
A.
H2CO3
B.NaHCO3
C.SO2
D.NH3
4.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可以选用(

A.
pH试纸
B.BaCl2
C.石蕊试液
 
D.酚酞试液
5、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海水制碱
D.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色斑点
6.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
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
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
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7.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A.在氨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铁粉,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C.加热饱和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
D.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有白烟生成
8、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况是(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
B.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C.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称量NaOH固体
10、区别熟石灰与烧碱的水溶液,可选择(  )
A.CO2  
B.稀盐酸 
 C.CuSO4溶液   
D.NaCl溶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和消石灰露置于空气中都会变质
B.铁和铜都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浓盐酸和浓硫酸都可以作气体干燥剂
D.酒精和水只可以作溶剂,不能作溶质
12、氢氧化钙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白色固体,________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_____________,通入二氧化碳后会变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13、氢氧化钠俗名火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它有强烈的腐蚀性;氢氧化钠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___________;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而___________,该变化属于___________变化;还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反应而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________保存
14、如下图所示是测定植物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
A瓶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B瓶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D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该生命过程是

1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烧碱与盐酸
(2)熟石灰和盐酸
(3)苛性钠与硫酸
(4)生石灰与盐酸
第二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修订人:王丽丽
胡桂祺
定稿人:
1.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石灰石
2.
鉴别氢氧化钠、熟石灰、盐酸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
A.氯化钡溶液
B.酚酞试液
C.硝酸银溶液
D.碳酸钠溶液
3、某一无色溶液具有如下性质:①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产生蓝色沉淀;③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据以上推断,此溶液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氯化钙溶液
D.盐酸
4、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苛性钠干燥的是(

A.氧气
B.氨气
C.二氧化碳
D.氯化氢气体
5、下列物质中,既可以与CaO反应,又可以与CO2反应的是(

A.稀盐酸
B.水
C.碳酸钙
D.氢氧化钠固体
6、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7.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 
 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化学方法可制取纯净的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应用中和反应原理制取氯化钠固体.
(1)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2)如图,往该烧杯中继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再往反应后的溶液中
加入活性炭,充分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
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      ;
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9.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
(3)
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4)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0、镍(Ni)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工业和制造电池,硫酸镍溶液显绿色,氢氧化镍为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在这些化合物中镍元素都显+2价.
(1)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有一种干燥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 
 。将该干燥剂放入水中搅拌,现象是      ,其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滴入无色酚酞显    色,生成物俗称是      ,水溶液俗称      。反应后,取出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吹气,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生成的白色固体附着在容器壁内,
可用     
洗去,化学方程式是 
         。
12、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一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时,某同学设计出图二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振荡后装置甲中的现象是

②两个装置中都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原因可能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3、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有:(尽可能多写几种试剂)
所选试剂
现象(盐酸)
现象(氢氧化钠溶液)
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修订人:王丽丽
胡桂祺
定稿人:
1.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无色
D.不变色
2.某同学从资料中获悉,一些紫色的叶或花瓣浸出液具有类似石蕊试液的性质.如果他想知道紫色喇叭花是否具有这种性质,应把花瓣浸出液分别滴入下列哪组物质进行观察(  )
A.食醋,碱性肥皂水
B.食醋,酸奶
C.糖水,酸奶
D.食醋,食盐水
3.下列试管壁内残留的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  )
A.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
B.用氯化钡试液检验硫酸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C.装氧化铜粉末后留下的黑色固体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
B.它的俗称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C.它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它能与酸发生反应
6.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7.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序号




A
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HCl
有NaCl生成
D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CuSO4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8.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
(1)破裂后瓶内试剂会吸收空气中CO2生成CaCO3.为测定其中CaCO3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称取10.0g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若实验1中收集的气体为2.2g,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第七单元
第二节
第一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修订人:王丽丽
胡桂祺
定稿人
1.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3.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结论正确
B.方法错误,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错误,结果偏大,结论错误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错误
4.下表是某些食物的近似pH值
食物

鸡蛋清
泡菜
葡萄
pH值
2.4﹣3.4
7.6﹣8.0
3.2﹣3.6
3.5﹣4.5
某同学患胃病(胃酸过多),患病期间,你认为适合他的食物是(  )
A.醋
B.鸡蛋清
C.泡菜
D.葡萄
5.下列溶液的酸性最强的是(  )
A.pH=0的溶液
B.pH=1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pH=14的溶液
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
D.pH等于7的溶液
7.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HCl+CuO═CuCl2+H2O
B.2NaOH+CO2═Na2CO3+H2O
C.2HCl+Cu(OH)2═CuCl2+2H2O
D.CaO+H2O═Ca(OH)2
8.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9.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10.
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11.小明在一种未知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后发现溶液不变红.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溶液呈________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该溶液的酸碱性,请阐述你的方法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刚同学选择了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
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请回答:
(1)试剂Ⅰ是      ,试剂Ⅱ是      .
(2)欲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
是      .
A.石蕊溶液B.铜片C.碳酸氢钠粉末.
 
12题
13题
1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时,溶液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___7。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_滴入______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
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显________色。
第二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修订人:王丽丽
胡桂祺
定稿人
1.小刚测定了下列4种日用品的pH,其中呈酸性的是
(  )
日用品
A洁厕灵
B洗涤灵
C洗发水
D消毒液
pH
1
7
9
12
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其中显碱性的是(  )
A.鸡蛋清
B.牛奶
C.苹果
D.葡萄
3.如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时的近似p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木灰水呈碱性
B.鸡蛋清呈碱性
C.橘子汁的酸性比萝卜汁的酸性弱
D.柠檬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近段时间,我国猪内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50%,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国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为: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
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5.下列有关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酚酞溶液滴加到pH<7的溶液中会变红
B.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pH试纸应不经润湿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D.pH试纸如事先用水润湿不一定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偏差
6.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7.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
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B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C
锌粒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D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8.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9.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是(  )
A.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B.由蓝色逐渐变为红色
C.由红色逐渐变为蓝色
D.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
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1.
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图表示:向盛有10mL稀
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
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1)甲是___________溶液;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甲溶液呈___________色.
(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
反应.
(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________.
12.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
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渐烧杯中,当溶液刚好由______色变为______色
时,停止加入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1)中,某同学不小心又多加了几滴稀盐酸,这时溶液的PH_______7(填“>”、“<”或“=”).
第三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修订人:王丽丽
胡桂祺
定稿人
1.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NH3 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2
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探究中和反应的规律时,其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
A.HCl
NaOH
B.NaCl
C.NaCl
NaOH
D.NaCl
HCl
4.如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离子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碱性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碱溶液pH一定大于7
7.知识迁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D.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是两种不同基本类型的反应
9.某实验小组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滴有酚酞试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B点时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无色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
D.实验通过证明碱溶液的消失来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10.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碳酸钙
D.硝酸银溶液
1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____性
【分析与思考】
(1)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12.
定量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它能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将20g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与7.3g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
PH为7,试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实验室浓盐酸(分析纯)的溶质质量分数在36%~38%之间为合格药品。(1)题中的稀盐酸是用一定体积(折算成质量为2g)的浓盐酸(分析纯)加水配制而成的。通过计算判断该浓盐酸是否为合格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