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二节
第一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1、下列能说明镁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事实是(
)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镁在燃烧前熔化
D.有白色固体生成
2、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
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白糖溶于水
B.酒精挥发
C.人和动物呼吸
D.电灯通电发光发热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铁钉生锈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6、(2015·兰州)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挥发性
B.溶解性
C.稳定性
D.导电性
7、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矿石粉碎
C
榨取果汁
D煤炭燃烧
8、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9、蜡烛燃烧与石蜡熔化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一个发光,一个不发
B.一个由固体变成气体,一个由固体变成液体
C.一个是放热,一个是吸热
D.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无新物质生成
10、下列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
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
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
11、下列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顺序正确的是(
)
(1)提出问题
(2)进行实验
(3)做出假设
(4)收集证据
(5)获得结论
(6)交流评价
A、(1)(2)(3)(4)(5)(6)
B、(2)(3)(4)(5)(1)(6)
C、(1)(3)(2)(4)(5)(6)
D
、(2)(1)(5)(4)(3)(6)
12、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第二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纳米铜的性质
B.C60的组成
C.单晶硅的结构
D.无人机的研发
2、(2015·兰州)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挥发性
B.溶解性
C.稳定性
D.导电性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
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4、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产生火焰
B.放出大量的热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D.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6、“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
)
A.物理性质
B.物理变化
C.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
7、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割玻璃
B.利用石油制合成纤维
C.利用煤炭燃烧取暖
D.用蜡烛燃烧照明
8、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9、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和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10、描述化学变化时的注意事项:
①
不能说出____________
②“雾”指___________
③“烟”指
____________
11、化学变化中除了
一定改变外,通常还伴随着
的变化。
12、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某同学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_______
_,
说明蜡烛燃烧有__________生成;然后迅速将烧杯倒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___。
第三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海水晒盐
B.铜生铜绿
C.火电厂发电
D.烧制陶瓷
2、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
D.太阳能取暖
3、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B.物质的性质取决于自身的结构
C.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D.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则是永恒运
动的
4、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
“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实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这一做
法属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
)
A.猜想
B.查阅资料
C.实验
D.交流
6、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
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8、根据维生素
C
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
C
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9、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
均为化学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
均为物理变化
10、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B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1、水是由______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氢气由________构成,符号为__________,氧气由____________构成
,其符号为_______。
第一章
第三节
第一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1、下列仪器中,能用作较大量的试剂反应和配制溶液的容器,且只能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水槽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完毕用嘴吹灭酒精灯
B.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过滤时将液体直接倒入漏斗中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旁人
3、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
4、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漏斗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5、
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量筒
B.烧杯
C.试管
D.燃烧匙
6、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
A.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作反应器
B.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
C.取用固体药品可以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严禁采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7、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
8、下列仪器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①试管
②量筒
③蒸发皿
④烧杯
⑤集气瓶
⑥试剂瓶
A、
①③
B、②④
C、③⑤
D
、④⑥
9、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10、现有下列仪器:a:量筒b:玻璃棒c:药匙d:托盘天平e:蒸发皿f:胶头滴管
(1)称量固体药品的是
(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
(3)量取液体药品的是
(4)用于搅拌液体的是
(5)用于给液体加热的是
(6)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11、取用药品时不
药品,不把鼻孔凑到
去闻药品气味,不
。
实验剩余药品不要
,也不要
,更不能
,要
取用药品,不说明用量时,一般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
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药品时:用
或
操作:将药品送入试管
,用块状药品时:用
夹取药品。
加热试管内液体药品时,要加持在试管的
,试管向
倾斜,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前,要
,(防止
)再集中加热。加热试管内固体药品,试管口要略往
倾斜,(防止
)
第二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1、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2、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碱液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D.少量酸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3、(2016·山东潍坊)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添加酒精
C.加热液体
D.滴加液体
4、(2016·天津)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12分)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
(4)排水集气法会用到的仪器是
;
(5)量取液体时,需要用
;
(6)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
。
第三课型课后巩固训练
1、(2017 扬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溶解NaCl
C.点燃镁条
D.加入铜片
2、(2017 沈阳)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3、(2017 海南模拟)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B.量筒可用作中和反应的容器
C.温度计可用于搅拌溶液
D.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的固体或液体加热,都要进行预热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再插回原瓶C.做完实验后,将用剩药品倒入垃圾桶内D.在使用天平时,砝码用手直接拿取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完成后,先把试管里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中,再用清水冲洗B.为了节省药品,在实验结束时将取出的多余药品放回原瓶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药品取用1~2mL,固体则只需盖满试管底部D.已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可成股流下,但不能聚成水滴
6、(12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
1
s
后取出,可以看到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