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农业》自主学习任务单(第2课时)
【学习目标】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农业生产与 、 、 、 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 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 和 。 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 ,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 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 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的主要内容。例如教材图中的“ ”、“ ”、“ ”、“ ”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例证 。 2.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 ,这也是遵循“ ”的一种表现。四、走科技强农之路1.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 程度大幅度提高,根本改变了人工劳作的状况,大大提高了 。2. 近年来,我国 、 、 农业不断推广, 在农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今后,我们必须依靠 的优势,大力发展 、 、 、 、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 迈进的步伐。
【互动探究】活动三:探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示意图”,完成下列活动。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图中A、B两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2.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还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3. 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填注下面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1)太行山区: (2)华北平原: (3)内蒙古草原: (4)洞庭湖沿岸: 4.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怎样理解的?活动四:探究走科技强农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材料一:2011年,81岁高龄的袁隆平再次创造了一个全新纪录:经中国农业部验收组认定,袁隆平所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千克,创造了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若这种水稻能够大面积推广,有可能多养活四五亿人。材料二:我国试验成功的“滴灌农田”景观1. 材料一中提及的袁隆平院士由于在水稻研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你知道人们送给他一个什么尊敬的称呼?2. 材料二中的农业科技主要在我国哪些地区推广使用?这种新型的农业科技的优势何在?3.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自主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展畜牧业为主B.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C.丘陵山地适宜发展林业D.西部地区降水稀少,不能发展种植业2.在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 )A.a B.b C.c D.d3.下列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东部沿海利用浅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果业4.为了增加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开垦宜农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限制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C.增加农业投入,推行科学种田D.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5.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A.努力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民生活需要C.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
【拓展延伸】无机农业和有机农业无机农业又称石油农业、高能农业。主要靠输入农业以外的无机能量和无机物质,以推动农业生产中物质能量循环的速度,来提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其特点是以石油、煤等作为能源和原料,大量生产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及机电动力。无机农业对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作用。但如果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忽视有机肥料,会使生产成本上升,易造成对土壤、大气、水源和农产品的污染,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危害人畜健康,并对水土保持、土壤结构、土壤肥力等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一些学者强调,无机农业要与有机农业相结合。有机农业主要或完全依靠来源于生物的有机物质和有机能量提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其特点是尽量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投入,主要靠改善植物和动物的内在生育力以及外在生育环境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如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实行轮作,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注重水土保持,采用生物防治等。有机农业对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有良好效果。但由于有机农业全靠生物本身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转化效率较低,如果无大量土地或其他措施提供有机物质,则难以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产量。因此,有机农业应该和无机农业相互结合,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 光 热 水 土 自然环境 优势 不足 农作物 生长 自然条件 宜林则林 宜粮则粮 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 21cnjy.com
2.社会经济条件 因地制宜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 机械化 劳动生产率2.绿色 低碳 生态 科学技术 3. 科技 高产 优质 高效 生态 农业强www.21-cn-jy.com
【互动探究】
活动二:探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 A林业,原因是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 B种植业,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2.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交通、技术、市场、设备等
3.(1)林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4. 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 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产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的主要内容。(基本意思相近即可)21教育网
活动四:探究走科技强农之路
1.杂交水稻之父
2.西北 华北 根据生物生长的特点,按需按量灌溉,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基本意思相近即可)21·cn·jy·com
3.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基本意思相近即可)
【自主检测】
1.D 2.A 3.A 4.C
5.D 解析: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行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根本途径,对于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证农产品的社会有效供给,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