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浮与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浮与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1-09 21:5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浮与沉
教学目的:
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3、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4、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教学准备:
平衡尺、绳、橡皮筋、测力计、水槽、铁块、
( http: / / www.21cnjy.com )木块、塑料块、卵石、橡皮泥、气球、吸管、蜡烛、牙膏皮、橡皮、可乐瓶、有盖和无盖的小玻璃瓶、肥皂、萝卜、马铃薯、锡箔纸、海绵、棉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不倾倒,不使用工具,怎样将量筒里的乒乓球拿出来?(加水)
加水,乒乓球为什么回上升呢?
板书:浮
提问:如果是一个铁球,我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拿出球来吗?
有的东西在水中会上浮,有的东西会下沉。
二、提问:试预测,我们今天所带材料放入水中,哪些会下沉,哪些会上浮?并说出预测的依据。
教学新课:
一、观察实验: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
1、我们来用实验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入水中的物体。
(2)实验时,放入水中的物体,应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
(3)为了实验更加公平,你们觉得把东西放在水中哪里再放手,比较合理?(中间)
3、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4、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检查原来预测的依据是否正确,现在有什么发现。
3、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上浮的物体像有一股力量把它往上推。)
三、拓展延伸:
你对物体的浮与沉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可以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是什么力量使这些物体浮在水上面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教学新课:
一、学生动手实验,感知浮力:
1、教师说明实验方法,提出探究问题:将空可乐瓶放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用手缓慢将可乐瓶向水中压,有什么感觉?
2、学生动手实验。
3、汇报交流实验感受,得出科学结论。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4、提问: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
5、学生提出猜测。
6、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准备好半桶水,将2
( http: / / www.21cnjy.com )—3千克的卵石装入网丝袋中。每位同学认真体验1—2次,提牢网丝袋,慢提慢放,注意安全。另外,让装卵石的网丝袋浸入水中时,不要触及桶底或桶壁。
(2)学生预测:用手提着装了卵石的网丝袋放入水中,感觉会变重还是变轻。
(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7、学生汇报交流。
二、拓展延伸:你还有哪些方法来对此进行验证?
第三课时
教学导入:
教师演示沉船实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沉船打捞上来呢?
教学新课:
一、探究实验:怎样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呢?(实验前,教师为每组准备两种不同的材料)
1、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好记录。
2、分组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交流。
二、打捞“沉船”:
1、学生分组设计打捞方案。
2、分组实验,教师及时指导。
3、汇报交流。
三、拓展延伸:
1、打捞“沉船”,还有没有其它新的办法呢?
2、课后,我们可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或新华书店、访谈等途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打捞沉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