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学习目标】
1、学会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3、能够理解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4、学会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通过学习水的人工净化所涉及的方法,来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有关水资源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意识。
【重点】分子的三个特征。
能够理解水的天然循环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现象。
【难点】分离液体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分离液态混合物的方法—蒸馏
【课时】2课时
第一课型
自主学习
【课堂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能用从微观方面解释原因。
2、掌握分子的三个特征。
3、了解并学会分离混合物的几种方法。
4、通过老师批改作业收集学情为第二课型的精讲点拨做好针对性的准备。
复习提问已学知识
第一学段:自主学习:
1.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
3.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
导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有了水才有了人类的灿烂文明。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它有什么用途?我们怎样才能合理利用它?
提出问题:1、为什么江河、湖泊中会存在大量的水?
2、还有哪些物质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学生活动一】水的三态变化(阅读课本P22)
一、实验探究:将针筒中的水煮沸、观察现象。清楚观察到体积变大。
提出问题: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许多,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总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
和
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和分子的
。这样的变化是
变化。所以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
。
注意:固态的水:水分子
排列,分子都在
的位置上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液态的水:水分子
排列,在
较自由地运动。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气态的水:水分子间隔变大,
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二、学生阅读课本P23“雨后初晴的道路”这部分内容。
1、提出问题: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试着从微观角度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
【微观解释】(液态→气态),水分子
能量,运动
,分子间间隔
。
2、提出问题: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微观解释】(气态→液态),水分子
能量,运动
,分子间间隔
。
由此看出,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与
有关。
三、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水分子有了什么认识?
★【归纳共享】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分子有了什么认识(即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
,比如一个水分子含有1021个水分子。
②相互间存在
,比如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一般
按固体—液体—气体,其间隔变
;随温度升高间隔变
,随温度降低间隔
变
,即
。
特例:水变成冰(液体变成固体)时,分子间的间隔变
。
③总在不停的
,比如把一滴红墨水滴到水中,整杯水很快变红了。并
随温度的升高运动
。
【学生活动二】水的天然循环(阅读课本P24-P25)
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
实现的。
为水分子提供能量,使其运
动加快。
2、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
,又完成了
。
周而复始、源源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学生活动三】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阅读课本(P26-P28)
一、天然水净化的方法:
除去
_______________
1、沉降
(加入
(一种净水剂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过滤
把
与
分离。
过滤的仪器用品:
、
、
、
。
3、吸附
常加入
(一种吸附剂),作用是
。
4、蒸馏
给水加热使之变成
,再将水蒸气冷凝得到
的
过程叫做
。
(1)蒸馏得到的水叫做
。
(2)蒸馏是根据不同物质
的不同,把不同物质分离开。即通过加热将液体气化,
再冷凝将液体分离出来。比如分离酒精和水。
(3)蒸馏可以分离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还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
5、蒸发:加热时,水由
变为
,扩散到空气中,此时,我们说水分蒸发了。
6、结晶:溶解于水的中的矿物质在水分蒸发后以固体的形式留在玻璃片上,我们就说矿物质结晶了。
二、天然水净化成自来水的步骤:
、
、(吸附
)、
。
★哪一步属于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
三、混合物、纯净物
★
分类的依据:
由
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金属,氯化钠,冰水混合物。
由
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如:洁净的空气、海水、井水、矿泉水。
四、硬水和软水★
硬水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水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硬水软化的方法:
实验室
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学段:合作学习,展示学习
学生带着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情卡的形式交给组长,汇报给老师。
检测训练一(5分钟,满分22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水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数量发生了改变
C、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2、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因为(
)
A、水分子的质量变了
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C、水分子的结构变了
D、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3、(双选)把密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发生的变化是(
)
A
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
水分子的数目增加了
D
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了
4、“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5、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
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
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6、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
7、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硬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D、自来水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用活性炭净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9、下列各组物质中,可以用溶解、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
A、糖和盐
B、沙和泥土
C、沙子和白糖
D、白糖和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分)
10、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明矾的作用是
。
11、蒸馏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
第二课型
精讲点拨
【学习目标】
1、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的实质。
2、充分掌握分子的三个特征,并用其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3、掌握熟记过滤操作中的问题。
4、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5、区分硬水软水,学会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和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
6、熟记天然水净化成自来水的步骤。
第三学段:精讲点拨
教师围绕学情反馈的问题及本节重难点进行精讲点拨(对子互助,小组互助,班级
互助等方式照顾各层面的学生)
老师演示过滤操作实验
★★过滤操作
(1)过滤操作要求:
①一贴:
与
要紧贴,不留气泡。
否则会导致
。
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
,液面要低于
,否则会导致
。
③三靠:烧杯嘴紧靠
,玻璃棒紧靠
,否则会导致
。
漏斗末端应紧靠
,否则会导致
。
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
。
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可能有:
、
。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
。
第四学段限时完成检测二
学生完成检测二和教辅上面对应的习题
2.教师通过批改收集学情
根据前两课型自己画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相信你是最棒的!
检测训练二(10分钟,满分44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
1、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变大了
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
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2、下面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是(
)
A炒菜时闻到香味
B压缩空气
C干冰升华
D湿衣服晾干
3、“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来过扬州的人无不为扬州城的美丽风景所吸引。下列选项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缤纷
D冬天,雪花飘飘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5、从卫生、健康的角度考虑,易选用的饮用水是(
)
A、自来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纯净水
6、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序号
事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CO2分子很小
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7、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隙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8、除去混在白糖中的少量泥沙,需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
A、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加热、结晶
C、溶解、蒸发、振荡
D、搅拌、溶解、称量
9、以下关于过滤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B、漏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
D、为加速过滤,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
1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矿泉水
B.洁净的空气
C.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D.加碘食盐
1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大地震,为了防治疾病传染,对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
=
1
\
GB3
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
=
4
\
GB3
④
=
2
\
GB3
②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2、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
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填序号)
(1)食盐和泥沙
(2)酒精和水
(3)海水中获取食盐
13、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
原理是
。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
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
。
采用右图装置进行过滤,图中还缺少一种仪器,该仪器的名称
是
,其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
(5)改进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得到了纯水!对此,你有
什么不同的看法?理由是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以限时测评改的形式:
1.展示答案
2.对子互批
3.统计分数
4.自主改错
5.收集学情
第三课型
过关提升
【课堂目标】
1.通过前两个课型的学习,能掌握重点,难点
2.通过层面指导和个体辅导来尽可能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人人过关落实,实现
对优等生的优化、拔高和提升。
第五学段过关检测
1.用15分钟时间完成检测三。
2.展示答案,小组互改,统计分数,对疑难问题先对子之间解决,解决不了的组长帮辅,
都不会的老师进行补充性讲解。
过关训练三(15分钟,满分54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端午时节粽子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
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在很多场合往往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分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4、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5、利用如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隔变大了
B.分子体积变大了
C.分子运动加快了
D.分子个数变多了
6、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B.五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7、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下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活性炭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_________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
_________方法。
(4)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叫
;
8、(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
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
说明
。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线相切。塞紧玻
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
中的现象是
,说明______________
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
。
10、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
;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3)自来水的硬度一般较大,长期饮用硬度大的水对身体健康不利,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上述净水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
(5)经过以上处理的水,已经除去了大部分的杂质,但是还有
等杂质。
A、悬浮的固体颗粒物B、有颜色和有气味的物质C、可溶性物质D、细菌和病毒
第六学段:拔高提升
提升训练四(10分钟,满分14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分)
1.
切洋葱时人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正丙硫醇,从分子性质的角度解释,这是利用(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2、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浩瀚的海洋里获取淡水,对解
解决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某小组针对这一现状,提出问题并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酒精灯、试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海水、硝酸银溶液。
【实验过程】
①如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大试管加入5~10mL海水,塞好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加
热一段时间后,小试管内收集到很少液体,试管口有大量白雾。
该小组同学建议对该装置进行改进,你认为改进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肥皂水,现象为:
。
【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对海水淡化后剩余资源,请提出一种合理利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学习(优秀学生公布答案,教师做补充,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争取组内辅导过关,同时教师根据再训练反馈情况进行个体辅导,实现人人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