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够对水分解反应进行微观解释。
3.认识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掌握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能对已经学习的经典反应进行分类。
5.了解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6.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重点】
1.能够对水分解反应进行微观解释。
2.
掌握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能对已经学习的经典反应进行分类。
【难点】从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的宏观现象出发,用微观观点分析其反应反应的实质。
【课时】2课时
第一课型: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
了解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学会书写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了解氢气燃烧的现象,并会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3.初步学习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
4。初步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
复习提问已学知识
第一学段:自主学习:
1.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
3.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
导入:在本单元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知道了水在发生状态变化的时候,分子本身没有改变。但是,往水中通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学生活动一:水的分解
请学生阅读课本P31完成以下内容
一、【注意事项】
1、电解水所用的电源是_______,
通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
或
,
目的是:
2、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
实验开始时电解器中的水要
二、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后,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现象
通电后,两极上都有____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___
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__
_,体积比大约是___
_。
产物检验
①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用
,能
________
有
性,是_____
;②检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用
,能____
____,有
性,是_______
_。
实验结论
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不变。
三、学生观察下图所示的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从分子、原子的角度,你对化学变化有什么认识?
结论:
1、在化学反应中,
可以分成
,而
却不能再分。
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的分子分成
,然后,
形成新的
(即化学变化过程只是
的重新组合过程)
3、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是由
构成的。
4、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学生活动二】氢气的燃烧(阅读课本P33)
资料: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用排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
1、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氢气的用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氢气被称为未来理想能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氢气现在没有被普遍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反应类型(阅读课本P32-P33)
电解水: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燃烧: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作分解反应。
叫作化合反应。
【学生活动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阅读课本P34)
1、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成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可燃性、助燃性
2、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成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同种分子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
,不同种分子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______。所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讲解、补充,使知识系统得以完善,
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到学情卡上。
展示学习: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以提升。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漏洞老师及时给以补充,纠正。
第二学段
认真作答,通过练习要求学生应用基础知识,通过学情卡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下节课针对学生掌握不好的通过精讲来掌握)
检测训练一(10分钟,满分32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由两个氢原子气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电解水时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
)
A、氧气
体积较多
B、氧气
体积较少
C、氢气
体积较多
D、氢气
体积较少
3
.通电使水分解,若得到10mL氧气,则得到的氢气的体积约为(
)
A、5mL
B、10mL
C、15mL
D、20mL
4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氧气+氢气→水
B、水→氢气+氧气
C、氢气
+氧化铁→铁+水
D、黄泥水→黄泥+水
5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大小不同 B、质量不同 C、是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
6
.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中子
7
.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氢分子
C、水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水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B、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通电后,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所得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
D、电解水时,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所得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
9.下列说法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液氢燃烧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11.常温下,碘(I2)与镁(Mg)化合生成碘化镁(MgI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为
。
12.阅读下列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a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
易挥发;c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d
酒精易燃烧
;e
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f
酒精被点燃前,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g
酒精燃烧时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以归纳出(填字母,下同)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__
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___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__
第二章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型:精讲点拨
【学习目标】
1、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理解水的电解。
2、学会区分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3、学会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4、掌握电解水和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及其相关内容。
第三学段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针对第一课型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提问并听写知识点,可以用小页听写,检测一中出现较多的问题。)
第四学段
根据检测试题一种出现的问题,精讲之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进一步训练
检测训练二(1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叙述中属于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难溶于水
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
C.能燃烧
D.无色、无臭的气体
2、“水是生命的源泉”。下面对水化学式(H2O)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纯净物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中含有氢、氧两种原子
D.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
3、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
A.2.5
ml或5
ml
B.5
ml或10
ml
C.10
ml或15
ml
D.10
ml或2.5
ml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雪碧饮料
B、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
C、汽水、高锰酸钾
D、液态氧、液态空气
6、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氢气+氧化铜→铜+水
B.氧气+氢气→水
C.碳酸→水+二氧化碳
D.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沸点
B
.颜色、状态
C.密度、硬度 D.可燃性、还原性
8、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铜丝作导线
B.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做制冷剂
C.一氧化碳做燃料
D.铁作为制作厨房炊具的材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9.(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
(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10、(1)氢气遇上明火易引起爆炸,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性,同时警告我们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_。
(2)鉴于上述情况,现在人们正用其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气体,如氦气、氖气来代替氢气填充气球(查阅资料可知,氦气、氖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所用的水是(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4)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
12、下图是电解水的两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2)图中显示表明,实验
(选填“未开始”或“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3)检验C试管内的气体的方法是
.
(4)点燃D试管内的气体前应先
。
以限时测评改的形式:
1.展示答案
2.对子互批
3.统计分数
4.自主改错
5.收集
学情
第二章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三课型:过关提升
【学习目标】
通过前两个课型的学习,能掌握重点,难点
通过层面指导和个体辅导来尽可能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人人过关落实,实现
对优等生的优化、拔高和提升。
第五学段
过关检测
1.用15分钟时间完成检测三
2.展示答案,对子互批,统计分数,对子合作,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巡视,收集学情,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过关训练三(15分钟,满分38分)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14分)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分子是由氢单质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C.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4.下列各组物质中,利用化学性质才能区别开的一组是( )。
A.食盐和白糖
B.紫红色铜和银白色铝
C.汽油和酒精
D.澄清石灰水和水
5.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
6.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生铁做铁锅
B、金刚石做装饰品
C、钢丝做导线
D、氢气做高能燃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8.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
(2)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
①A、B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__
。
10、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图2为蒸馏装置,海水分别经图2与图1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第六学段:拔高提升
提升训练四(10分钟,满分20分)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
1.下列能证明水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的是( )
A.水的净化 B.水的汽化
C.水的分解
D.水的蒸馏
2.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
A.可燃性
B.挥发性 C.不稳定性
D.还原性
3.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或分析正确的是
( )
A.两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B.左管内产生氢气
C.右管内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左、右管内气体的体积比为1∶8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当电解完amL水时,在正极收集到了bmL的气
体,则他们在负极可以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约为( )
A.b/2
mL
B.bmL
C.(a-b)mL
D.2bmL
5.《石灰吟》中的“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既是化合反应又是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
D.以上都不属于
6.电解水时,小明实验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比1,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数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7.氨气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为氨水,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1)由题目所给信息,你知道氨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举一例)
(2)如图所示,将一支充满氨气的试管倒放在水槽中。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学习(优秀学生公布答案,教师做补充,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争取组内辅导过关,同时教师根据再训练反馈情况进行个体辅导,实现人人过关)。
老师对整个三课型进行评价、总结
通电
点燃
高温